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情感勒索的天平,在一个家庭中总是倾斜的存在。 比如电视剧《安家》中的房似锦,上面还有3个姐姐,但母亲潘贵雨每次出气的对象,从头到尾都是她,而不是她的姐姐们。 许是常言所说的“柿子专挑软的捏”,情感勒索者除了能清楚地看到对方身上的软肋之外,也往往有一种“欺软怕硬”的心态。 那么,为什么被选择的会是那个人? 说到底,这还是和被勒索者个人的性格特点有关。 苏珊·福沃德提出,正是因为被勒索者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才会导致情感勒索者的变本加厉。 而容易被情感勒索锁定的个人身上,经常会存在下面的几个特质。 经常把他人的感受排在自己前面,习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只要对方愤怒、委屈、哭泣、不高兴等,就觉得是自己的举动导致的,就会纠结是不是自己做错了,这就让情感勒索者看到了可乘之机。 圣母心泛滥,一看到对方伤心欲绝就心软。 有的人在情感勒索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就是因为他们总是毫无原则地选择原谅。 误把怜悯投射到勒索者身上,一位对方离了自己就失去了人生的希望,这样的一种错觉,就成了勒索者最好的把柄。 一味退让,不想沾惹是非。 退一步海阔天空,未必不是一种美德,但如果无底线地退让,却反而会把自己逼到绝境之中。 要知道,一次次妥协换来的从来不是适可而止,而是变本加厉;一次次委曲求全换来的从来不是感恩和体谅,而是被认为理所当然。 缺乏自我认同感,把他人的评价当作事实。 这样的人内心没有安全感,而对被认可的渴望,会让他们降低自己的标准,情愿去牺牲自己,迁就别人,以换来微薄的赞许和肯定。 类似的被勒索者是那些对自己极度不自信,经常质疑自我的人。 他们同样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同样需要依仗外界的评价来获取自身的能量,自然也就更容易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