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实随笔】高洁‖赴北京学习《弟子规》的体会

 纪实纵横 2024-04-29 发布于内蒙古

作者简介

  高洁,女,汉族,60后,生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德岭山。大学专科学历,曾任教师。自幼爱好文学,偏重于散文与诗歌的创作。曾在《草原》《巴彦淖尔报》《花地》《风流》《河套文学》《内蒙古教育》《黄河晚报》《草原歌声》等区內外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等近二百篇。从2013年开始致力于国学学习,走上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开展国学讲座近40场,撰写国学讲稿3万多字。2015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评为《党的创新理论》优秀宣讲员。

赴北京学习《弟子规》的体会

高 洁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我和全市来自大、中、小、幼学校、社区、工商个体等单位的一行十人,赴北京诚敬仁教育机构学习。本次学习活动,是由全市各办事处组织推荐,巴彦淖尔市传统美德文化协会全部出资派送的。学习的主要内容为如何落实《弟子规》,如何把经典带入生活等等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学习。通过一周的全封闭学习,大家一致体会到收获很大,获益匪浅。已于近日兴致勃勃地回来了,奔赴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说实话,笔者本人以前对《弟子规》只有初浅的认识,简单的以为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读本。通过这次较为系统的学习,才知道《弟子规》全然不是那么简单。我想,社会上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也一定数不胜数,今天才知道,这本身是我们的一种最起码的教育缺失。
从内容上看,《弟子规》虽然总共仅有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世、接人待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淋漓尽致。《弟子规》总叙讲:“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个总叙是《弟子规》的总纲,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方针的最好说明。其中,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讲的是德育,就是做人的根本道理。这是首先必须学好的。只有这几方面学好了,进一步“有余力,则学文”。这里讲的学文,就是智育,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是德育为先,智育次之,这是符合人类进化之道的,也是真正的教育之道。如果颠倒了这个本末关系,那就只能把人类的进化引向邪路。真正弄清了这个道理,就能自觉执行党的“十七大”制定的教育方针了。

《弟子规》通篇讲的是爱,要求人们爱父母,爱兄弟姐妹,“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就是说,要爱天下的父母兄弟,真正做到“泛爱众”。人人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有高尚品德的人,谁还去做伤天害理,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广大劳动者痛苦之上的事情呢?《弟子规》上讲“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是教育人从小从孝道出发,去掉私心,培养公心。《弟子规》还讲:“凡出言,信为先”。这是教育人从小要言行一致,不说假话,说真话,真诚待人,童叟无欺。想想看,让既有爱心又有公心和诚心的人领导和从事市场经济工作,一定能够做到供求平衡,哪里还会有经济危机呢?没有了经济危机,其他的社会危机也就随之消失了。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由天道而来的人道,总概括起来共有五个字就是公,诚、仁、中、行。公,就是无私,公平,公正。诚,就是诚实,真实无欺。仁,就是仁爱,人与人之间互相敬爱,就是慈,舍己为人。中,就是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不左不右,恰到好处。行,就是行动,就是力行,就是做。这五个字,就是中国文化中做人做事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这五个字,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道统,指引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一定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这五个字,也是《弟子规》的灵魂。《弟子规》实际上是对这五个字的诠释。我们说《弟子规》是孔孟思想的根,也是中国文化的根,是说由《弟子规》阐述的这五个字集中了中国文化的大成。只要我们大家都能认真学习领会《弟子规》,就一定能够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弟子规》成书于农耕社会,有的语句来源于当时的生活条件,难免同科技发达的当代社会对不上号。我们学习经典,要着眼于精神实质,不要拘泥和苛求于个别词句。例如“骑下马”讲的是尊重长者的礼仪,现在不骑马了,就不能据此说《弟子规》过时了。或者把同类概念说成什么“糟粕”,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弟子规》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宝典。总之,只有学好《弟子规》,才能知廉耻,明事非,懂荣辱,辩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
让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为了建设我们的和谐家园,和谐社会,把经典带入生活,共同学习实践《弟子规》吧。
初浅体会,愿与大家共勉。

作品链接
【往事悠悠】高洁‖咱也上过总排干
【纪实随笔】高洁‖“面条水”
【往事悠悠】高洁‖我考大学的那两年
【身边故事】高洁‖记忆中的3毛1分钱

编辑 孙传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