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不久破圈的“公园20分钟理论”,是真的!!

 XIN的景观图志 2024-04-29 发布于四川

放下手中的工作
去草地上躺着
前不久破圈的
<公园20分钟理论>
是真的!!

《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中“公园20分钟理论”的一经提出,便迅速走红。公众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纷纷晒出自己的出行计划,和践行感受。

图源:小红书与南京玄武湖公园联合举办的[逛公园]活动

不少人纷纷感慨:“城市不能没有公园,就像人类不能没有诗歌。不是肉体不能存活,而是精神难以呼吸。”

图源:小红书

看到“公园”的走红的现象实在是欣喜若狂,这好像是公众对专业的认可,也让我们这些风景园林人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意义。

 01 

公园20分钟理论

城市不能没有公园

“公园20分钟理论”与一篇刊登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研究息息相关,文章中提到: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更加快乐,即便是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状态更好。

图源:网络

于是大家纷纷抱着嗤之以鼻但又百试而无一害的心态跑去自己城市里的公园亲自验证“专家”的说辞。可当大家真正走进公园,感受工作环境之外的一切,又纷纷真香。

 02 

设计师的设身处地

“从走红原因看公众需求”

说到逛公园,这应该是风景园林人的标配了。初见“公园20分钟理论”,不少风景园林人浅浅破防,脑子里不由自主的将上班时间“逛公园”和“场地调研”画了等号。

但抛下专业性质的逛公园,风景园林人自是非常乐意的,这或许也是不少风景园林人入坑的原因之一。

而“公园20分钟理论”的一炮而红,这背后预示着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和对自然环境的渴望日益增强。公园作为城市中的一片绿洲,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场所,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源:小红书博主-别偷吃我的芭乐

因此,作为公园生产者的我们,或许可以从“公园20分钟理论”走红的背后,以参与者的视角了解城市公众真正需要的公园是什么样的。
 03 

就近原则

“城市里的甸园”
公园20分理论”的迅速发酵,不少人意识到这更像是现代人对工作困难的一种逃避。诚然,这种前进路上的放松确实会延缓抵达成功的时间,但随着现代人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大,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生活的出口”。

于是把公园视为都市人的避难所,而不是城市生态维持的必要因素会更加吸引大众。

在没有大片段空白假期的工作日,想要逃离高楼大厦的混凝土气息,便只能去城市缝隙中的“口袋公园”逛逛。

上海曹家渡花园口袋公园更新设计 / VIA维亚景观

图源:网络
这也为什么被称为“公园”的20分钟理论,而不是“山林”或“海边”等的原因。除去学术研究的严谨结果外,它对于城中人有着“可达性”的一层含义。在城市中圈养的自然,成为了现代城市人更能够低成本抵达的休息场所。


 04 

摆脱班味

“还自然以自然”

“景观能够舒缓人的压力,是情绪药品。”公园作为城里人亲近大自然的低成本目的地,让公园不再是一个大一点的广场,而是一片小的生态系统能够更吸引人。

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理性的、有逻辑地贯穿着人的学习和生活。而景观设计者所追求的“形式”,在一个普通逛公园的人脑子里根本不存在,他们在乎的是公园里园接地气的一切。

图源:网络

是公园里盛开的某片花海,流动的某片小溪,亮起的那盏照明灯。是老人小孩,是微风阳光,是叫不出名字的鸟儿的叽喳声。

因此请身为设计师的我们从上帝视角下来,从平常人的需求出发,认真的对待一草一木的安置,还公众一片有疗愈魔力的自然。


 05 

寻求独处

“无限可能的场所空间”

从大家share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大家在公园里的活动并不是设计师摆放的游乐设施,也不是设计师在设计初期设想的主题活动,而是最简单的日常交流。

图源:小红书博主-橘子🍊老师

不少i人(MBTI人格中的内向型)表示,去公园躺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可以远离和人沟通,只需要观看世界里的一切,聆听身边的任何声音。

他们更倾向的是一个树荫下,或是一片矮灌木旁这样半围挡的空间,他们在公园中寻找能给予自己安全感的角落,去发呆,去天马行空,去思考人生。

图源:深圳发布

而e人(MBTI人格中的外向型)则表示更希望与不一样的人交流,在聊天中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获得陌生人的生活启示。让自然与个体在城市中交汇,化解数字时代冰冷的距离里。

图源:网络

于是人们在草坪上躺平、露营、放风筝,完全忽略设计师设计这片草坪的本意。于是设计师应当反思:我们给公众提供的应该是一个有无限活动可能性的场所,而不是具体的活动,一个只为了平面语言存在的“废物”空间。

图源:深圳发布


 06 

小结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曾经我们羡慕并追求着精致主义生活,但现在我们好像更加向往自由和生命力,好像山间的风与云端的雨更能增加对生活的满足感。

从city walk到“公园20分钟理论”,这些破圈的“网络名词”,无一例外的是当代城市打工人对自我救赎的行动,也是城市需要绿地,生态需要被保护的规划准则。

所以请“身陷”风景园林专业的各位在人人喊逃、专业逐渐被边缘化的大环境中,仍然对大自然保持热爱、享受生活,风景园林本身无错。

注:文章来源于作者,未经同意不可转载。


文稿 | 莓子
编辑 | 莓子
审核 | 菜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