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瞿安全:六朝时期对诸葛亮的神化

 古城布衣 2024-04-29 发布于河南

历史人物的神化原因复杂,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源流多变,很难一概而论。其神化链条从本身神化开始,到辅助物(与功业密切相关的功能性物品,如秘籍,兵器,坐骑等)神化,再到其他方面如遗物遗迹的神化等,既是从核心到边缘逐步扩展和衍化的正向过程,也是边缘回馈和加强核心的反向过程。本身神化与后二者的神化,或许存在逻辑上的先后和因果关系。从类型上讲,为了认识和分析的方便,或许可以勉强分为两大类型:宗教神化和政治神化。二者关系会有交叉,而且宗教成熟和强大以后,二者可能融入一个更大的宗教体系。不过,在许多具体情况中二者还是会有不同。

图片

诸葛亮像

一、民间祭祀纪念是诸葛亮被神化的基础

和根本原因

魏晋以来,诸葛亮声名日盛,民间祭祀纪念不绝,这是其神化的基础和根本原因。如果说正史及官方人物对他的评述相对客观,那么士人记述及民间传闻必定更为多样和丰富,六朝又盛行志怪小说,或许诸葛亮的相关传说包括神化也可能流传开来。遗憾的是,六朝时期极其丰富的私家史籍和各类文集已经大多遗佚。零散缺略的材料无法全面反映六朝时期诸葛亮的神化,只能就事论事,略加记述。

《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晋阳秋》:

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

《晋阳秋》,东晋孙盛著。或以为这是诸葛亮神化的开始。巨星陨落,诸葛亮去世,意味着诸葛亮为星宿下凡。此说似乎不确。

感星精而生的政治神化早就出现过。即以星占而论,多用日月五星占,三垣四象占来预示王后将相的祸福命运,诸星自身属性包括运行明暗等,或者诸星之间的陵历犯守,流星占很少有这方面的内容。况且以天人交感理论为根据的星占学虽也包含星神崇拜,毕竟不同于天神或星宿下生,并不必然意味着帝王将相的的神化。再次,流星或星宿生有芒角,一般意味着战事和凶险,而不是当事人的神异。事实上,南朝人明确记载,此现象预示的只是诸葛亮军败。《宋书》卷二十三《天文志一》:

蜀后主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帅大众伐魏,屯于渭南,有长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占曰:“两军相当,有大流星来走军上及坠军中者,皆破败之徵也。”九月,亮卒于军,焚营而退。群帅交恶,多相诛残。

《晋书》卷十三《天文志下》沿袭了这种说法。又公孙渊失败前的天象与此相似,可作佐证。

景初二年,司马懿围公孙渊于襄平。八月丙寅夜,有大流星长数十丈,色白有芒鬣,从首山北流坠襄平城东南。占曰:“围城而有流星来走城上及坠城中者破。”又曰:“星坠,当其下有战场。”又曰:“凡星所坠,国易姓。”九月,渊突围,走至星坠所被斩,屠城阬其众。

《晋书》卷十三《天文志下》所记略同。所谓芒鬣,其实就是芒角的另一种表述。所以,孙盛此条所载星象,只是一种凶兆,并非意味着诸葛亮是星宿下凡。

《隋书》卷五十三《史万岁传》:

先是,南宁夷爨玩来降,拜昆州刺史,既而复叛。遂以万岁为行军总管,率众击之。入自蜻蛉川,经弄冻,次小勃弄、大勃弄,至于南中。贼前后屯据要害,万岁皆击破之。行数百里,见诸葛亮纪功碑,铭其背曰:“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万岁令左右倒其碑而进。

按《周书》卷二十八《陆腾传》记载,北周武帝时期陆腾南征,“所开之路,多得古铭,并是诸葛亮、桓温旧道”,则诸葛亮南征时确实留有碑铭。但史万岁所见铭文,未必出自诸葛亮本人。有学人疑为史万岁伪造,因二人所经路线不同。上引铭文可作两种解释,一是万岁指时间概念,那就变成诸葛亮自诩其能,似乎并不符合诸葛亮品行;二是预言史万岁必然来此,但铭文中万岁似乎不作主语。所以,此事很有可能出自史万岁本人或隋人的编造,以宣扬其功业。神化意味并不明显。清人《滇黔纪游》对此加以补充,万岁仆碑之后,见碑趺志曰:“史万岁不得仆吾碑”,遂为复立,才能明确成为为神化诸葛亮的事件。

从现有材料来看,六朝时期诸葛亮的神化,无论是宗教神化还是政治神化,似乎都并不多见。诸葛亮虽然通晓道家学说,六朝又是道教兴起的重要时期,其宗教神化似乎比较模糊。

《太平御览》卷三四六《兵部七十七·刀下》引陶弘景《刀剑录》:

诸葛亮定黔中,从青石祠过,拔刀刺山没刃,不拔而去,行者莫测。

不过,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构建一个庞大的神仙谱系,包括六朝人物在内的诸多历史人物已纳入其中,各有等级。第七等包括不少三国名臣如荀彧,徐庶等,却没有诸葛亮。

《北史》卷八十九《艺术上·陆法和传》:

军次白帝,谓人曰:“诸葛孔明可谓为名将,吾自见之。此城旁有其理弩箭镞一斛许。”因插表令掘之,如其言。

名将篇提及,陆氏通晓道术,未卜先知,高深莫测。他自称见到了诸葛亮,是否说明诸葛亮已经羽化成仙或者就任神职?这或许是诸葛亮宗教神化的一种隐约表现。

二、对诸葛亮的政治神化

诸葛亮的政治神化相对明显一些。较为明确的是关于火井的记载。蜀中实行盐铁官营,时人发现有火井(即天然气井),利用此火煮盐。《文选》卷四《赋乙·京都中·蜀都赋(左思)》记载“火井沈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李善注云:“蜀郡有火井,在临邛县西南。火井,盐井也。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许,隆隆如雷声,焰出通天,光辉十里,以筩盛之,接其光而无炭也。”《文选》卷十三《赋庚·物色·雪赋(谢惠连)》“火井灭,温泉冰”条注云:

《博物志》曰:临邛火井,诸葛亮往视,后火转盛,以盆贮水煮之,得盐。后人以火投井,火即灭,至今不燃。

《太平御览》卷八六五《饮食部二十三·盐》引《博物志》略同。又《太平御览》卷一八九《居处部十七·井》引《博物志》则稍详:

《博物志》曰:临邛有火井,纵广五尺,深二三丈,在县南百里。昔时有竹木投之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势,以盆着井,煮盐得盐。后以烛火投井中,即灭。迄今不复也。

据《太平御览》所引,此井原来纵广五尺,后可以盆覆井上,则井口改小,以便直接煮盐。此法可能由诸葛亮视察后加以改良。是故李兴文中有“千井齐甃,又何秘要!”一语。则此本为一技术事件,传至南朝,似经加工,政治意味鲜明,叙事也更为精巧。《异苑》卷四:

蜀郡临邛县有火井,汉室之隆,则炎赫弥炽。暨桓灵之际,火势渐微。诸葛亮瞰而更盛。至景曜元年,人以烛投即灭,其年蜀并于魏。

此处似乎有意暗示蜀汉上承后汉火德,以此证明蜀汉的正统地位与合法性。桓灵之际,火势渐微,诸葛亮一瞰更盛,后火即灭,象征着诸葛亮力挽狂澜,中兴汉室。陈翔华先生已经指出这一点。这是一则明确的政治神话。但相比太公,萧何,张良等人应运而生,受命兴邦,这则神话仍显得隐约委婉,不够直接。

辅助物的神化,主要有八阵图。《北堂书钞》卷一一七《武功部五·阵七》“八阵”引《晋纪》云:

诸葛亮于汉中积石作八阵图,今俨然常有鼓甲之响,天阴弥甚。桓宣武伐蜀望之,以为常山蛇势也。

又《北堂书钞》卷九十六《艺文部二·图九》“积石作图”引《异苑》云:

诸葛亮于汉中积石,作八阵图,号令俨然,无鼓(按,此字模糊难辩,似为鼓字)鼙甲兵之响。赎珠亮也。(原注:今案赎珠四字有误,陈俞本删号令以下)

按《异苑》多载异闻,“无鼓鼙甲兵之响”似乎于理不通,或恐传写有误,当如《晋纪》作有响或之响。

遗迹的神化,主要集中于其故宅。齐梁时人鲍至《南雍州记》“诸葛故宅”条:

隆中诸葛亮故宅,有旧井一,今涸无水。盛弘之记云:“井深五丈,广五尺,堂前有三间屋,基迹极高。云是孔明避暑台。堂前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为《梁父吟》,因名此为乐山。”先有人姓董,居之,灭门,后无复敢有住者。齐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高一尺二寸,长九寸。献晋安王。习凿齿又为宅铭。今宅院见在。

《殷芸小说·吴蜀人》亦记此事:

襄阳郡有诸葛孔明故宅,故宅有井,深五丈,广五尺。堂前有三间屋地,基址极高,云是避水台。宅西有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琴,而为《梁甫吟》,因名此山为乐山。先有董家居此宅,衰殄灭亡,后人不敢复憩焉(原注:出《襄阳记》。○《续谈助》)。

据上引出处,似乎《襄阳记》《南雍州记》《小说》等诸书辗转传抄,可见传闻流传颇广。

一般来说,人基于自身的渺小与脆弱,最容易感知外在狂暴与神秘力量导致的恐惧与伤害。因此神人的最大差异,以及神的最明显属性,即神的特殊能力,神力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是破坏性力量而不是建设性力量,令人畏惧,印象深刻。所以神化人物最初最直接的方式或许就是表现其特殊的破坏性力量,其次才是考虑神格的塑造,善恶诸神分道扬镳,善神日趋完善与纯粹。

诸葛亮故宅的神化似乎也是如此。创作或转述者可能力图突出诸葛亮不是凡人,住处亦必神异,所以他人不得居此,否则无辜而灭门。诸葛亮流芳后世,正直聪明,殁而有神,必不致如此心胸狭隘。此条记载忽视甚至损害了诸葛亮的内在品格与整体形象,这种矛盾、扭曲和损害,或许就是神化人物之初,极力突出其神异力量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历史形象向艺术形象演变过程中早期和不成熟的表现。

由上可知,相比同时乃至稍后人物,诸葛亮在六朝时期已经开始神化,无疑反映士人民众的崇敬。不过,诸葛亮一生似无传奇经历和神秘事件,最关键的是其功业有限,虽以季汉自居,终究偏据一方,延续不过数十年。三国而后,南北政权常因规模狭小未能一统,不免大肆宣扬谶纬天命,对前代的谶纬神异也大致接受,但是无论南北,正统名分基本上都由汉—魏—晋一线相传(匈奴刘汉虽称上继蜀汉,但二十余年而亡),习凿齿提出晋继汉统,似乎并未获得大范围的认同。所以,蜀汉在六朝并非正朔所在。东晋南朝统治者和士大夫虽偏安江南,叹惜北方陆沉,似乎并未觉得与蜀汉处境相似,需要树立诸葛亮为榜样励精图治恢复中原,北朝则更不用说。三国而后至隋也未见统治者特别尊崇诸葛亮。正史的天文或五行志中记载诸葛亮用兵无果,语气多客观冷静,甚至不乏微词,并无宋代以来的尊刘贬曹倾向。因此,虽然其辅助物如八阵图,遗迹如住宅等开始神化,诸葛亮的政治神化因受制于正统论和功业限制等原因,仍比较有限,不够明确,直接和有力。

三、六朝时期对诸葛亮的神化仍处于

萌芽状态

唐人裴度《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并序》说:“度尝读旧史,详求往哲,或秉事君之节,无开国之才,得立身之道,无治人之术。四者备矣,兼而行之,则蜀丞相诸葛公其人也。”宋人戴少望《蜀诸葛亮论》亦云:“有仁人君子之心者,未必有英雄豪杰之才;有英雄豪杰之才者,未必有忠臣义士之节;三者,世人之所难全也。全之者,其惟诸葛亮乎!”两人概括简洁有力。正因为诸葛亮道、德、才三者皆备(不等于三者皆臻极致),而且是一位通才型人物,所以论内在原因,是诸葛亮成就了自己。论君臣际遇,诸葛亮巨眼识人,刘备父子差强人意,刘葛际遇已成典范。没有后主时期的集权治蜀,诸葛亮恐怕难以成为一代贤相。故论外在原因,是刘备父子成全了诸葛亮。虽然上古三代的气象难以复制,但机缘凑泊,加之人工营造,主客观条件结合,在某种程度可能出现类似的氛围,类似的人物,或许正因为如此后世许其为三代下一人。

天下分裂有年,魏吴功业初定,诸葛亮年将而立,方才出山,历史和命运只为他提供了一个小国寡民的舞台,终于功业有限,赍志而没,又是其不幸。历史的机缘竟是如此诡异。或许可以这样说,内在条件决定一个人,而外在条件限定一个人,或者成全,或者限制。人无往而不在限制之中,但相对而言,似乎诸葛亮所受的限制仍然多于成全。

内外在的结合,成就的只是三国蜀汉的诸葛亮,并非诸葛亮心目中的诸葛亮。才德优异而功业未济,魏晋以来人们崇敬溢美之余,不能不为之惋惜。或归于天命(始于陈寿的“天命有归”);或归于时运(“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罗隐《筹笔驿》)。天命固然难知难测,毕竟自上而下,尚可勉强认同;而时运则完全神秘莫测,无从把捉,更足见某种宿命与悲凉。《三国演义》中,崔州平评说刘备想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二语足见功业艰难),不过徒费心力,“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司马徽引荐诸葛亮后,叹惜其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上方谷火烧司马氏,天降暴雨,功败垂成。等等。这几处虚构既是同情,也是解释。

魏晋之际就出现了诸葛亮的诸多传闻如郭冲五事,此后私家史籍亦有夸张失实之处,另外,诸葛亮的神化在六朝已经出现。正如陈翔华先生总结,这些传闻故事多集中在用兵和智谋而非治国方面,反映诸葛亮已经开始由历史人物向艺术形象的演变,但总体上看仍处于萌芽状态。之所以传闻故事集中在军事和智谋方面,一则说明随着诸葛亮声望的巩固和提升,人们对其形象开始美化;二则说明美化的正是人们认为他不够完美的地方。又此期传闻故事似乎仍限于诸葛亮亲身经历比如南征北伐,而没有赤壁之战前后的内容,基本上没有超出历史记载,因此难免有些拘谨,力度有限,与后世戏剧演义大胆虚构明显不同,大概仍鉴于时人对其功业有限的深切感受。其实,后世戏剧演义之中,真正能体现诸葛亮料事如神指挥若定的仍是自初出茅庐至赤壁建功,以及七擒七纵这几处,至于后来的北伐,不管作者怎样极力渲染,包括陇上装神和火烧上方谷,始终无法排遣弥漫其中的悲凉沉郁。诸葛亮荣于身后,首先基于其自身的优秀品质和历史功绩,不过,如果没有理学和南宋正统论的作用,及其对传统价值和民族心理的塑造等因素,或许他仍不能获得如此推崇和神化。即便如此,因为功业未济,其神化尤其是政治神化仍然有限。说到底,可能还是功业和结果大致决定了人物形象美化和神化的限度。

作者简介: 瞿安全,湖北文理学院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魏晋南北朝史。

文//来自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年07期。

图片

说明

图片

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推送文章时未能第一时间与作者取得联系,如涉及侵权问题,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图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

睹乔木而思故家

考文献而爱旧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