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香君,血溅桃花扇——南京3日游(12)

 阿榧榧香 2024-04-29 发布于江苏
★旅游地点:南京夫子庙李香君故居陈列馆
李香君故居又称媚香楼,坐落于夫子庙来燕桥南端,是三进两院式的明清建筑,二层砖木结构,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是目前唯一幸存的清代河厅河房建筑。

秦淮八艳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李香君。清初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把李香君塑造成了一位有着民族气节的爱国名媛。当然,人家本来就有着“威武不屈、贫贱不欺、富贵不移”的品质。

进入故居,先是一间轿厅,是落轿和给轿夫休息的地方。我以为这种结构一般是在大宅院里才有的,原来民居也有这类的建筑,大概那时候轿子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对于缠足的汉族妇女来说,毕竟不便于行走。

媚香楼是李香君曾经生活起居、接待各方才子志士的地方,现存闺房、书房、客厅、琴房,迄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会客厅是李香君与复社文人小聚的地方。侯方域是复社四公子之一,李香君与复社中人的往来也很多。

当初李香君与侯方域就是在琴房相识的,李香君时年十六岁,正是古时说的“二八年华”,一个女人最美好的年纪。侯方域时年二十一岁,刚过弱冠之年。房里陈设简洁大方,有一架古琴,还有几个小蜡像。

作为才女,书房的配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布置极为简洁,不知道是原来就是这样 的布局,还是后来复原的时候没有收集到更多的旧物。

李香君的闺房也不大,一张古色古香的床,陈设简单。作为她与侯方域恩爱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墙上有关于李香君和桃花扇的一些相关资料和图片,例如电视剧和电影的剧照,连环画作品等。《桃花扇》是戏曲中的名剧,私以为昆曲的演出最为缠绵。

水门遗址是一处通往秦淮河的楼梯式建筑,这是河房的常见配置,不知道是不是媚香楼原来的布置。

秦淮八艳史料陈列馆介绍了明末清初一群才貌双全的名妓,她们虽然出身青楼,但爱习分明,颇有民族气节,当然着重介绍的是故居的主人李香君。

李香君又名李香,号香扇坠,原姓吴,出生于苏州阊门枫桥的吴宅,上面有两位哥哥。父亲是一位武官,是东林党成员,被魏忠贤派系治罪后家道败落。香君八岁时,被歌妓李贞丽收养,遂改姓李。虽说流落风尘,但养母李贞丽素来仗义豪爽,所以媚香楼的客人也多是文人雅士。

崇祯十二年,侯方域经张天如、陈定生的介绍,结识了当时年仅十六岁的香君。当时的香君已是秦淮名妓,丝竹琵琶、音律诗词无一不通,尤其擅长弹唱《琵琶记》,但不轻易与人歌唱。

两人一见钟情,不久就在媚香楼定情。当时侯方域来金陵是赶考的,他的朋友杨龙友资助给他接亲的费用。当夜侯方域就将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画宫扇送给李香君,作为定情信物。扇子上,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

两人后来才知道杨龙友资助的钱财是阮大铖赠送的,此人在朝中为官,为人阴险诡诈,与魏忠贤狼狈为奸,魏忠贤被杀之后他就失了势,退居南京广交江湖人士,得知侯方域手头紧,就设法让杨龙友把钱送给他,就是想拉拢侯方域。

得知真相后,侯方域决定归还钱财,李香君变卖首饰,并从姐妹们那里借了钱,交给侯方域:“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侯方域因为文章切中时弊而落榜,匆忙离开金陵,两人在桃叶渡洒泪而别。此后,李香君闭门谢客,一心等候侯方域归来。巡抚田仰想纳香君为妾,李香君以死相拒,血溅折扇。当时杨龙友在场,他拾起宫扇,就用洒上去的鲜血画了几枝桃花,从此此扇又名桃花扇。

香君伤愈后,阮大铖打着圣谕的幌子,将香君选进宫中做歌女。香君无奈,带着桃花扇进了宫。清军进攻南京后,香君逃至秦淮河,却发现媚香楼已经陷入火海。后来,她跟随苏昆生逃奔苏州。其实那时侯方域也在南京寻找李香君,可惜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近在咫尺的一对恋人失之交臂。

李香君一路颠沛流离,大病一场,弥留之际,她剪下自己的一络青丝,用红绫包好后绑在桃花扇上,请好友卞玉京转交给侯方域:“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好在后来李香君渐渐痊愈,与卞玉京躲进栖霞山葆真庵。侯方域找到香君,二人渡江北上,前往侯氏的老家商丘。

香君以妾的身份住进西园翡翠楼,度过了一段安定的生活。侯方域去金陵时,香君歌妓的身份被侯府,被赶到离城十五里的打鸡园。香君在侯府与婆婆和侯方域的原配夫人相处甚好,两人对香君的遭遇十分同情,还派了一个小丫头过去服侍。侯方域回到商丘,遭到父亲的训斥。香君日久成病,患肺痨而亡,享年三十岁。没过两年,侯方域郁闷而死,也不过三十七年。因为香君歌妓的身份,最终也没能和侯方域合葬。

按说李香君在八艳中容貌和才情都算不上一等一,但后世文人对其风骨却极推崇。林语堂就感慨:“香君一个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气义照耀千古,羞杀须眉汉子。香君一个娘子, 性格是个蛮子。悬在斋中壁上,教我知所管制。如今天下男子,谁复是个蛮子?大家朝秦暮楚,成个什么样子。当今这个天下,都是骗子贩子。我思古代美人,不至出甚乱子。”

秦淮八艳除李香君外,其他八艳分别是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陈圆圆不肖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就让陈圆圆声名远播。

柳如是名隐,字如是,小字蘼芜,号河东君,本名杨爱,嘉兴人,喜着男装与男人雅集,与爱国诗人陈子龙相爱,却因陈家反对被迫分手。后来大才子钱谦益风光大娶,两人同居绛云楼。清军兵临城下时,她劝钱谦益投水殉节,并跳入荷花池。直到钱谦益赴任南京弘光朝礼部尚书时,她才与钱谦益同往。她支持钱谦益联络南明势力,全力资助抗清义军。她在钱谦益去世后两个人悬梁自尽,死后也未能与钱谦益合葬。

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在美食上造诣颇高,位列“中国古代六大美厨神”之一,我们今天常吃的走油肉,就是小宛的发明。冒辟疆纳小宛为妾,与冒氏家人相处融洽。南明覆亡后,冒氏渡江赴浙,小宛二十八岁病殁,葬于影梅庵,冒辟疆著有《影梅庵忆语》怀念小宛。

顾横波名顾媚,号横波,字眉生,人称“横波夫人”,婚后改名徐善持。她嫁与江左才子龚鼎孳为妾,因为龚鼎孳的元配董氏极力反对丈夫降清,不肯随行赴京接受清廷诰封,因此顾横波得到了清朝的诰封“一品夫人”,算是秦淮八艳中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其实明亡时,龚鼎孽曾说要殉国,顾横波二话不说就拿来绳子让他上吊,结果龚鼎孽却不肯死。顾横波病死于北京铁狮子胡同龚府,死后也极享哀荣。龚鼎孳在北京长椿寺为其建妙光阁,并为之著《白门柳传奇》流传于世。

卞玉京名卞赛,因自号“玉京道人”,曾与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互生情愫,只是吴梅村听闻国舅来金陵选妃看中陈圆圆与卞玉京等人,便凄然离去。卞玉京后来嫁得不好,在苏州出家当了女道士。在清朝为官的吴梅村与其在太仓相见,只是两人终究没成眷属,后来卞玉京隐居无锡惠山,死后葬于惠山禾称其陀庵旁。

寇白门名湄,字白门,南京人,十七岁嫁于保国公朱国弼,当时的迎亲场面很盛大。可惜迎娶后,朱国弼依旧流连于秦楼楚馆,清军南下时降了清又被软禁。白门筹集二万两银子将朱国弼赎释,却拒绝了重归于好的要求,返归金陵。后来曾从扬州某孝廉,又复还金陵,病死。

马湘兰名守真,字湘兰,又字月娇,小字玄儿,与江南才子王穉登交谊甚笃,曾主动写诗示爱,却遭婉拒。她终生未婚,在为王穉登祝七十大寿返回金陵后一病不起,死后葬在宅第,就是今天白鹭洲公园。

自驾游:南京夫子庙李香君故居陈列馆
5月初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