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真花独牡丹,四首经典古诗,写尽牡丹神韵

 qiangk4kzk8us4 2024-04-29 发布于云南

【1】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庭院前面的芍药妖娆妩媚,但缺少了些许格调,池塘里的荷花一尘不染,但少了一点热情。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当它开花之时,人们争相观赏,轰动了整个京城。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芍药和荷花这两种名花,同时也点明了诗人对它们的态度。一个“妖”字,极写芍药的花娇艳美,但也正是因为它过于妩媚才显得没有格调。一个“净”字,极写荷花的洁净淡雅,荷花立于水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过于清高,自然就少了些许热情。

诗人这里并没有贬低芍药和荷花的意思,它们亦很美,但也有不足之处。没有正面描写牡丹,采用的是“抑彼扬此”的反衬手法。也就是说,牡丹兼具芍药和荷花的妖、格、净、情四种特质,为下文牡丹出场作足了铺垫。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人赞美牡丹,但没有具体描写牡丹的形态,只用了“真国色”三字加以概括,一下子就将牡丹的地位拔到很高的层面。“唯有”这个限定词是说只有牡丹才配得上“真国色”,诗人对牡丹的偏爱可见一斑。

诗人为何将牡丹上升到“国色”这样的高度呢?他一个人对牡丹偏爱能代表其他人也持相同的看法吗?答案是肯肯定的。不信你看,牡丹花开之时,京城万人空巷,人们争先恐后一睹牡丹的芳容,一个“动”字就是最好的证据。

诗人写牡丹,不写牡丹的花色、花香、花容、花姿,而是用芍药和荷花的不足反衬牡丹的高贵,接着用热闹的赏花场面来烘托牡丹的美好,构思精巧,这正是刘禹锡高明的地方。



【2】

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世上又有哪个人不喜欢牡丹花呢?暮春时节,它占尽了城里的美好景物。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就好像是洛水女神的杰作,要不然怎么会胜过那绚烂的朝霞呢?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诗一开头就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直截了当肯定了牡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就是说对人们普遍喜爱牡丹这一事实进行了肯定。紧接着承句诗人用了“占断”一词,很果断,很决绝,牡丹花的美艳奇绝,艳压群芳的特质,以及牡丹花的规模皆从此生出。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牡丹花的进一步升华。诗人面对成片的牡丹花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很自然就想到了洛水女神。莫非是女神巧手的缘故,才使得牡丹花远胜多彩的朝霞?如果不是女神出手,人间又怎会有如此美丽动人的牡丹花呢?正是这一“疑”,牡丹宛如仙花的特质就这样被体现了出来,短短几字,胜过千言万语,足见诗人深厚的文字功力。

值得一说的是,诗人徐凝笔下还有一首和牡丹有关的诗《寄江州白司马》: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争遣江州白司马,五年风景忆长安。意思是,长安城里,正是牡丹花开时节,家家户户都出门赏牡丹,场面宏大。怎能让我的好朋友白居易,五年来都是在他乡回忆长安的美景呢?

【3】

咏牡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自从金人入侵,中原故土尽丧,从靖康之耻开始到今天已经整整十年了,我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洛阳,归途漫漫,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呢?如今我客居在青墩溪畔,老态龙钟,体弱多病,举目无亲,只能独自屹立在东风中,观赏他乡的牡丹花,聊以慰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都城,中原大地落入金人手中。陈与义不得不南下逃亡,这一走就是四年,期间他吃尽了苦头。直到公元1131年,他才被朝廷任命为中书舍人等职,干了不过四年的时间,他就被贬,客居在桐乡青墩。

诗的前两句采用的是倒叙手法,诗人首先回忆了不堪回首的往事。这十年,除了任职的四年时间以外,他四处漂泊,一个“漫漫”道尽了心酸。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诗的后两句写诗人眼下的状态和眼前景。“十年”的心酸还远远不够,眼下的自己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再加上客居他乡,举目无亲,冷漠凄凉不断侵蚀着诗人孤独的灵魂。

年华老去,报国亦没有了可能,回家又遥遥无期,能做的就只有欣赏桐乡的牡丹花了。牡丹是洛阳的灵魂,诗人表面是在观赏牡丹花,可他的内心并不平静。不知家乡的牡丹花怎么样了?它们是不是也遭到了金人蹂躏?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不断的在他的内心深处翻滚,苦不堪言。

两年后,著名的爱国诗人陈与义就带着他对故乡牡丹花深深地爱恋离开了人世,这一年,他四十九岁,从此再无漂泊。

【4】

咏牡丹

五代末北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枣花虽然很小,但是他能结出果实,桑叶虽然柔弱,但蚕吃了它以后可以吐出精美的蚕丝。可笑的是牡丹花大如斗,却一事无成,花落以后只留下一条条的空枝。

如果说从实用这个角度来看,王溥这首诗也是千古名作。王溥,北宋著名藏书家、史学家。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在这个高度考虑问题,以实用为主并不过分。

诗人认为牡丹花虽然很大,但它和小小的枣花和柔弱的桑叶比起来就显得一无是处了。相比外在美的华而不实,内涵丰富则更为重要。

—君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