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载祠瞻仰随笔:关学创始,两铭儒宗;比肩程朱,不输阳明

 木林随笔 2024-04-30 发布于陕西
仅仅说起眉县张载这个名字,如果是対像我这样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的人来讲的话,根本不知道他是谁,更不要说是去了解他,瞻仰学习他了。
去眉县张载祠游览的理由很偶然,一是,它在我们从宝鸡返回西安的中途,时间充裕,再加上交通方便还免门票;二是,很久前在党内外开展的家风家训学习教育中,这里是很多单位的首选之地;三是,我自己在这段时间也有这方面的思想困惑,亦想去寻找一些精神支撑。
之前就知道他说的那个还被领导人曾引用过的很有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来到这位先贤圣人祠,除过敬仰之外还是敬仰,除过缄口之外还是缄口,对于他的学术理论,自己根本参悟不了,也没有资格评说,唯有慢慢的看,慢慢的记,拿出手机拍摄记录,将展馆中呈现出来的东西原始的记录下来,通过浅简的分享来宣扬这位圣贤,告诉更多的人,眉县有个跟程朱王齐名,被宋理宗认可陪侍孔庙的一位儒学大师:张载。
张载(1020-1077),字子厚,祖籍河南开封,北宋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宋明理学奠基者之一,关学创始人,因为长期在眉县横渠镇讲学被后世尊称"横渠先生",为"北宋五子"之一,出生于长安,从重庆涪陵迁葬父亲期间停居于眉县横渠,老年病逝于临潼,又葬于横渠镇。
关于北宋五子,他们分别是: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是同一时代的人。
周敦颐(1016-1073)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其学混合了道家无为思想和儒家中庸思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出自他的《爱莲说》。周敦颐是程颢程颐的老师。
邵雍为北宋先天象数学的创立者,思想渊源于道教,把宇宙发生的过程归结为神秘的“象”和“数”的演化过程,“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亦是他的名言。邵雍比张载大9岁,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影响远大于张载,横渠见康节,尚拜床下。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建立了系统的以精神性的“理”为核心的学说体系,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洛学”,核心观点是“存天理,去人欲”,后来被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程颢程颐两兄弟十四、五岁的时候就授学于周敦颐,两人还是张载的表侄。
1056年,张载在开封相国寺坐虎皮讲《周易》,听者很多。一天,张载的二位表侄程颢、程颐兄弟前来与他论 他看到二程深明易理,心悦诚服。次日对 来听讲的人说:"二程深明易理,相比之下我对《周易》的研究尚不及他们,你们可以拜他们为师!"于是"撤席辍讲"。这就是传说的张载"坐虎皮讲易京师"的故事。张载、程颢、程颐三人在开封会面时,是准备参加进士考试。当时程颐二十三岁,哥哥程颢二十四岁,张载三十六岁。在与二程兄弟的学术交流中,张载对儒家的信仰更加坚定,自信地说:"吾道自足,何事旁求!"关于张载的思想源于二程的思想,见于二程的门人杨时的记载:“横渠之学,其源出于程氏,而关中诸生尊其书,欲自为一家。”朱熹也说张载的思想来自二程,《宋史》亦从其说。张载去世后,其杰出弟子都从学于二程,这是其思想被遮蔽,其地位被低估的主要原因,而二程也是于1077年张载去世后才开始授的徒。
张载继承和发展了孔孟以来的儒家思想,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纲、以《礼》为本、以孔孟为法,创新创变了儒家思想,开创建立了以“性与天道”和“礼德教化”为主体的理学宗派~关学思想体系。他认为世界万物的存在和现象都是由“气”而产生,主张“理在气中”,所以其学说被称为“气本论”或“气学”。后世王阳明创立的则是“心学”。

在参拜圣贤名人时,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些想法,上下五千年,有能耐有本事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人多了去,他们的思想为什么就能传承流传下来,他们为什么就能够青史留名?
一是,张载本人有水平,既是学霸考上过进士,还当过大官见过皇帝,跟很多青史留名的名人都有交集,被很多皇帝追谥,学生弟子中高官名人也不少。
1040年,向范仲淹进《边议九条》,受指点转而专注于儒家经典研读。1051至1055年,曾任过宰相的文彦博礼聘他到长安宫讲学。1057年,张载在京师参加科举考试,当年主考官为文坛领袖欧阳修,与四川眉山苏轼、苏辙兄弟,表侄程颢及蓝田吕大钧等同中进士。《白鹿原》小说中盛赞的民间《吕氏乡约》编撰人蓝田吕氏四兄弟中的三个,亦是他的弟子。老二吕大防官至副宰相,虽不是其弟子,但向宋神宗举荐张载入朝任职。南宋嘉定十三年(1200),宋宁宗赐谥“明公”;淳柘元年(1241 ,宋理宗赐封“郿伯”,从祀孔庙;元代元贞元年(1295),元成宗下诏在横渠书院北侧建“张子特祠”,以供世人祭祀瞻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御赐“学达性天”牌匾,高悬于张载祠。二十四代孙还有中华民国内务部任命的奉祀官文书。
 
二是,有立言,有著述留传,尤其是横渠四句,更成为其后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在很多重要场合被重要人物引用。当然了,关学后人能在其后吸收接纳融合了程朱理学、阳明心学,使得关学能够传承至亦是一个原因。
关学与当时的濂学、洛学、闽学合称为宋代四大理学派别。1071年,张载作东西两铭,1076年完成遗作《正蒙》。民族英雄文天祥、清代名臣曾国藩、共产党人李大钊、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等都曾借用这四句话,表明立志情怀,鼓励国人为社会多作贡献。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问西安,在与周恩来总理谈话时盛赞张载:世界唯物主义哲学之父,张横渠当之无愧。十八大以来, 先后14次引用了包括“横渠四句”“民胞物与”“玉汝于成”“天人合一”等在内的张载关学思想。
陕西蓝田人牛兆濂(1867-1937),为清末民初的关学代表人物,亦是《白鹿原》中朱先生的人物原型。
三是,张载的弟弟张戬亦是一个人物。
张戬(1030-1076)是张载之季弟,字天祺,自幼丧父,受兄长张载的影响,少而庄重老成,长而好学,道德清徽,一如其兄。张戬24岁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在多地为县令,后改迁太常博士、监察御史里行,公安、蒲城县令、夏县转运使、凤翔司竹监等。去世后,张载十分悲痛,常对人说:“吾弟德性上的优点是我所不及的。他勇于做事,正道直行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与孔子门人中子夏相媲美。”
在参观完张载祠之后,我们还驾车去寻拜了张载墓。
遗憾的是,导航导到终点位置时,却不见车路,已经抵近了先贤墓地,却不知所踪。
不知是导航的问题,还是张氏墓的标识指示不明确问题,或许还是自己的层次境界不够,圣贤隐而不现,不愿接纳我们,无缘叩拜,我们也就没有再询问周边村人,原路退出,返回。
网络小文,观点并不一定正确,勿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