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迪梦,万年长河中缓缓展开

 今日字条 2024-04-30 发布于广东

高迪梦

万年长河中缓缓展开

十八世纪末,英国爆发工业革命,浪潮随后影响到美、法、德等国,并于十九世纪末达到高潮,西方国家逐渐步入工业化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新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工业城市无序扩张,人口恶性膨胀,由于房屋建设缺少规划,处于无政府状态,造成交通堵塞、环境恶化,城市陷人混乱之中。与此同时,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要求。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包括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古典主义实际上是在建筑文化与自然之间寻找一种关联。古典建筑中的语汇都是透过人类对自然的观察并经过转化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化形式,源头虽然可以追溯到自然形式中,不过却不是简单的模仿而得来的自然形式,而是经过抽象的转换,往往利用几何的方式,将不规则的自然形态转换成规则的有序的几何图形。

而古典复兴则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倡导“自由”“平等”“博爱”,巴黎万神庙就是启蒙主义的重要体现者,把罗马风格和希腊风格混合使用,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夜最大的建筑物。

浪漫主义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手工业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用机器制造出来的工艺品,其建筑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有时甚至在园林中出现了东方建筑小品,最为有名的建筑便是英国国会大厦和圣吉尔斯教堂。

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之为“集仿主义”。折衷主义建筑没有固定的风格,但是在总体形态上并没有摆脱复古主义的范畴,其代表作品包括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

另一种倾向则是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如大跨度需求、临时性需求、铁路交通需求等。

高迪一生的74年,正处于古典建筑向现代建筑过渡的时期,也是建筑发展史上的迷茫和混乱时期。两种不同的倾向激烈碰撞,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这是一个孕育建筑新风格的时期,也是一个新旧因素并存的时期。两方的矛盾促进了对“新建筑”的探索,出现了几个代表性的思潮,包括19世纪50年代出现的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艺术运动,还有维也纳学派、北欧新建筑、芝加哥学派和德意志联盟等等。其中的“新艺术运动”主张创造一种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式样,反对工业革命生产方式使人沦为生产工具而丧失了人性的尊严,反对让建筑物成为纯粹的人造物,其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生长的草木形状和曲线,大量使用便于加工成曲线的铁构件。

安东尼·高迪诞生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里,并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折衷主义、现代主义、新浪漫主义、后现代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后人给高迪贴上了各式各样的标签,然而他的建筑其实不能被任何一种建筑风格或者建筑理念去简单概括。当我们谈到他那些极富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惊人作品时,更多感受到的是他独有的创作精神,他一直呈现出一种自发性的、直觉的、感觉上的或者是一种“人类”的冲动。

高迪的建筑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原创精神、最重要的建筑,是现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东方伊斯兰风格、新哥特主义以及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等诸多元素都被他“高迪化”后,统一在了他的建筑中。他是疯狂的建筑师,把巴塞罗那当作自己挥洒的舞台,尽情地放纵他一个个天才的设想,为巴塞罗那,更是为世界留下了古埃尔公园、米拉之家、巴特罗之家、圣家堂等18件不朽的建筑杰作,其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研究者认为,高迪作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其一是早期的东方风格作品,其二是新哥特主义及现代主义风格作品,其三是自然主义作品。

东方风味的作品,灵感来自中东和远东,包括印度、波斯、日本等地的艺术,以及伊斯兰艺术,他大量使用瓷砖装饰,以及摩尔人拱门、裸露的砖柱、尖顶或圆顶形状的尖塔。位于西班牙北部坎达布利卡山脉海岸的科米亚随性居,以及位于巴塞罗那市的文森之家、古埃尔别墅、古埃尔宫等,都有着伊斯兰装饰性风格。

在新歌特时期,高迪受到中世纪哥特式艺术的启发,但希望改进其结构解决方案。新哥特式是当时最成功的历史主义风格之一,但是高迪认为这是一种不完美的风格,废除了锯齿状和过多的镂空,如特蕾莎学院和美景别墅。

在自然时期,高迪完善了他的个人风格,灵感来自大自然的有机形状,实践了一系列新的结构解决方案。为此,他增添了极大的创作自由和富有想象力的装饰风格,作品获得了巨大的结构丰富性,古埃尔领地教堂、卡佛之家、米拉勒大门、古埃尔公园、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都是这一风格的作品。

至于圣家堂,更是博采众家之长,不但包含了高迪的诸多风格,还有后世几代建筑师的精神。

当人们站在高迪建筑作品前仔细品读时,无不被高迪对自然的热情所感染,他对大自然有着炽热的爱和敏锐的洞察力,能从观察天空、云层、水面、植物、山脉等自然现象中学到很多东西。有人曾经问高迪最喜欢哪本建筑书,高迪指着他书房窗外的树说:“它就是我最好的老师。”

山水自成画,高迪视建筑不止为石与水泥之舍,而将之看作凝固之音乐,无声之诗篇。在这首天地间的诗里,他将心中自由长出的思想灵感,直接用模型和塑形法体现出来。他深信,真正的创造力应像大自然永不停歇的巧匠,随意捏塑、搭建,直至物我合一的境地。他以自然为师,认为自然界有着无穷的造型,有着最为生动、鲜活的形象,因此,在高迪的建筑中,绝少运用死板的直线,因为高迪认为自然界没有直线存在,如果有,也是一大堆曲线转换而成的。高迪用建筑刻画自然,一些自然界的形象经常直接出现在高迪建筑中,成为高迪信手拈来取之不尽的素材。山脉、岩石、峭壁是自然不可抗拒的内在力量对抗而形成的,将这些形象刻画于建筑,会让建筑充满力度气势磅礴,圣家族大教堂就是一组风化的岩石。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高迪利用了象征性来达到视觉上的自然效果。他常用挺拔的树干来做柱子,屋顶借用轻盈的树叶、水面等形象。圣家堂的内部就像一个石头森林,古埃尔领地教堂犹如一棵树的地下根须自由生长,圣家族大教堂小学的屋顶像微风吹过的波动的水面。

当人们漫步于古埃尔公园中的拱形门廊之下,仿佛能感受到林间低垂的树干所散发出的自然气息;当你凝视米拉之家不规则的外立面时,又仿佛能想象到被海浪轻抚过的山石肌理。再及眺望圣家族教堂耸立的尖顶时,我们或许能够理解,这座教堂的草图早已镌刻在高迪心中——不是纸上的线条,而是信仰的坚持、创造的热情以及对大自然不解的痴迷。

在选用建筑材料时,高迪也充分体现了文化与自然相融的思想,他喜欢用当地的传统材料,常常就地取材,以取得与环境的协调。有时甚至用不加磨砺的自然石块巧妙堆积,有些建筑看起来就像从地里顶破岩石长出来的一样。在为贝耶斯夸尔德家族设计建造美景楼时,他运用了当地特有的灰色和蓝调的石头加上一部分砖,建起了整个建筑,拱门、倚柱、上梁、窗户和阳台仍用当地的石头,上面涂上砂浆,造成一种浮雕效果。

高迪另一种常用的材质是铸铁,他常常用铸铁制作门头、窗头、床上和房间各处的装饰与小器具,或者制作整扇大门。高迪对于铁饰的偏好或许是源于自幼家庭的影响,他出生于铁匠世家,从小在打铁声中长大,有一种说法,高迪小学毕业,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打铁匠。

时代赋予了高迪任意驰骋的空间。

而高迪则回馈时代一座座丰碑。

时至今日,那远去的脚步仍留在厚重的历史尘土间,人们回眸往昔,惊叹于那些不朽的石桥、波诡云谲的屋顶、宛若深渊的长廊,以及那座至今仍未竣工的哥特与新艺术风格交织的圣家族大教堂——少年高迪的梦,于万年长河中缓缓展开。

而《高迪之声》中国特展,带领我们于千千万万声惊叹中,直面世界建筑奇迹的鬼斧神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