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优质春白茶的上市总是那么迟?就不能早一点吗?看完就懂了

 小陈茶事 2024-04-30 发布于福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位外省茶友前年喝过我们家的白茶后,今年早早预定了两斤白牡丹。

上个礼拜,我们还在武夷山试喝刚初烘出来的黄观音毛茶,接到那位外省茶友发来的消息。

“陈,你们今年的新茶(春白茶)什么时候发货啊?”

依据惯例,五一之后会陆续发出。

闻言,那位茶友一惊。

“不会吧,竟然要这么久?!”

“看了你们的文章,狮峰头采龙井和白毫银针差不多都是春分那天开采的,怎么龙井早就上架了,白茶还要等到五月?”

绿茶是绿茶,白茶是白茶,它们之间制茶流程不同,工艺要求不同,没有可比性。

“可是我看到,别人家早在四月初就开始卖茶了,卖的也是新到货的白毫银针、白牡丹,这该怎么解释?”

“你们家的白茶要等到5月之后陆续上新,难道不怕客户被抢走?(潜台词是,客人买了别家早上市的白茶后,就不来你这买了)”

聊到最后,那位茶友默默发来一张表情图,上面是大大的问号。

就事论事,说来话长。

每年到了春尾,关于春白茶的上新话题,都要搬出下面这番金句。

好饭不怕晚,良缘不怕迟。

优质春白茶的上新,不可操之过急。

一切的一切,自有水到渠成的一刻。

《2》

先从开采时间看。

福鼎高山核心产区的春茶开采,比其它地方迟。

此处提到的“其它地方”,包括很多。

譬如,将茶树种在山下的平地茶园。

譬如,外省外地出产的白茶,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一带为主。

受到海拔落差影响,平地茶比高山茶采得早。

平均下来,比高山茶园早采3-5天。

白居易写过一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诗里虽然说的是,山上的桃花开得慢,但照搬到采茶话题上也颇应季。

从地理课本学到的基础知识看,平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自然下降0.6摄氏度。

高山茶园,海拔高,云雾多,茶树达到生发新芽新叶所需的“生长积温”时间会更长。

而山下的平地茶园,海拔低,气温更和暖,茶树们发芽更早。

对比高山与平地,后者采得早,上市时间自然也更早。

但早采的平地白茶,论鲜爽度、论茶味饱满度、论茶香清鲜程度、论耐泡次数,不论哪个方面都没法超过高山茶,“早”不代表“好”。

《3》

再将视角扩展下。

对比福鼎核心产区的白茶,许多外省、外地、外市的白茶开采时间会提早一大截。

提早十来天,提早大半个月等,甚至提早采茶近一个月,也并非新鲜事。

毕竟,和贵州、四川等地相比,受到不同纬度、不同地域、不同天气的影响,茶树发芽时间有别。

哪怕树种相同,将扦插繁殖成功的福鼎大白茶之类的茶树幼苗移到外省种植,发芽长叶也会拉开时间差。

还记得早在今年的三月底,在山上刚开始采牡丹王的时候。

有位茶友给我们分享了他以优惠价入手的四川银针新茶,据说价格不到我们普通银针的五分之一。

茶友的结论是,干茶外表看着虽然也很嫩,但口感喝起来和福鼎的差很多,没怎么尝到毫香味,喝着还有生涩感,也不知道是哪出了问题……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产地环境不同,制茶水平差距,都会拉开一款白茶的品质距离。

普通茶客买新茶,没必要冲着“早上市”买单。

因为越是提早产、提早采、提早赶早上市的新茶,越容易踩坑。

《4》

将茶青鲜叶采回来后,下一步要面临做茶。

做茶是一件很细致,很考验耐心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

而偏偏,在茶圈内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污蔑之词。

“白茶加工有什么难的,采回来后随便晒几天就能喝。”

“之前买过茶农自己做的白茶,据说是一晒到底的工艺,感觉还挺特别。”

“白茶是六大茶类里最没有含金量的茶,茶青就是摊开直接晒干,不用炒,也不用揉……”

诸如此类的说法,一度误导了不少人。

以至于不知内情的茶友,看到早在三月就采下来的白毫银针,一直要等到五月之后才上市时,非常不理解。

“晒几天就能喝”的做法,哪里用等这么长时间?

在此特意重申一点,白茶的加工没那么简单,绝非是简单晒几下,晒干就收回来那么轻松。

做茶与制茶,隔行如隔山,有不少辛酸细节难以与外人道也。

单以普通茶客口中的“晒茶”为例,专业说法是日光萎凋。

日光萎凋白茶,要求天时地利与人和,缺一不可。

天气方面,要晴天,光照适合,日头不能毒辣,最好还是北风天,空气不能潮湿;

场地方面,需要有足够宽敞的干净空间,不能随便将水筛摆在地面,要提前搭上架子,与地面保持70公分高度,离地加工,将薄摊在水筛上的白茶放在架子上,上下都能透气散热,萎凋效果才更好。

人力方面,需要有细心、耐心,并且懂行的制茶师傅,在一旁不时盯着温湿度变化,摊多薄?什么时候收?不同批次的白毫银针萎凋细节有何不同?日头太大怎么办?

这些实时变动的细节需要“看茶制茶”,逐一调整与改进。

要是不尊重做茶规律,随便晒几下就收起来,宣告新茶制成上市。

这种潦草粗制出来的白茶,工艺缺陷严重。

不是内在茶味严重受损,就是干茶内部水汽没烘透,买来又有何用?

《5》

白茶加工不能单纯依靠日晒,更不能一晒到底。

正常的日光萎凋,在柔和光照下没法让白茶的含水量达标。

要下一步慢慢烘干,将白毫银针的茶芽里外烘干、烘透为止。

单纯采用一晒到底的暴力晒茶法,哪怕一批茶到最终能彻底晒干,内在茶味物质也早已破坏殆尽。

碰到形似梅干菜、豆角干那样的红褐发黑的晒伤白茶,何谈品质?

更何况,白茶加工除了基础的萎凋、烘干外,还有不少精修环节。

诸如,拣剔、风选等。

之前在山上,看工人们拣剔白毫银针(头采针)。

整个车间内,足足请了十来位工人手工挑剔,将老叶片、蜡片、采茶时偶尔带下来的茶籽等杂质,剔除出局。

每一颗茶芽,都要逐一过一遍。

挑茶时,需要长时间保持弯腰、弓背、低头的动作,聚精会神,十分耗费眼力,与户外采茶的辛苦程度不相上下。

即便如此,一大批工人坐一下午,也很难顺利挑完大几十斤茶。

这背后的点滴付出,刚好应了那句话——慢工出细活。

要想喝到精工细作的高端春白茶,在选购时机上要掐准。

过早上市的,慎买或者不买。

不然碰到那些粗制滥造的低端茶,茶味平平,没有收藏久存价值。

存到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5》

一个多礼拜前,老S给我们打电话,说他正在炭烘银针。

于是上山体验了一番。

炭烘白茶,比普通电烘白茶,更费技术、更费材料、更费时间。

做一道最简单的成本计算题,光是买荔枝炭的成本,就是不小的数目。

何况还要让专人一直盯在旁边看火候、测炭温、盖炭灰调整温度、适时翻焙……

然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对比普通白茶,炭烘出来的白茶,干茶能均匀烘透,未来陈化效果更好,风味更熟,汤感更醇,连毫香也更飞扬。

可见,从茶园管理,到适时采茶,再到萎凋、拣剔、烘干等,方方面面精心打磨的成品,能在最终的茶香、茶味、汤感、韵味体现出价值。

忽然想起,之前有朋友请我们吃饭,定的是一家做传统闽菜的馆子。

落座后,上菜速度比较慢。

朋友说,他们家都是现炒的,上菜比别家慢一些, 但风味真的很老福州。有些菜就是需要火候,催不得……

好饭不怕晚,一款好茶的诞生也不怕迟。

只要风味好,有核心优势,就不愁没有生意。

大批量使用预制菜品的网红餐厅,哪怕装修再好,噱头再多,上菜再快。

做出来的菜品口味不行,照样换不来回头客。

做的是口碑,做的是长远。

而只求一时快,并不是小陈茶事的做茶风格!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