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到底爱不爱奥菲利娅,为什么要劝奥菲利娅出家

 慢老师 2024-04-30 发布于上海

现在讨论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哈姆莱特是否爱奥菲利娅,关于《哈姆莱特》的其他内容,请看前几期节目:

我在小红书上看到有老师说,学生读到这里大骂哈姆莱特薄情,把哈姆莱特贬得一文不值。也有很多老师对哈姆莱特的为人颇有微词。这样的理解对不对呢?

剧情发生到课文所选的第三幕第一场,哈姆莱特装疯,别人都认为哈姆莱特疯了,克劳狄斯是怀疑的,毕竟他心虚,怕哈姆莱特装疯来对付自己。所以波洛涅斯设计了一出戏,就是让奥菲利娅假装和哈姆莱特偶遇,探听虚实,他和克劳狄斯暗中探察。

前面发生过什么事情呢,这就要说到波洛涅斯。波洛涅斯是现任国王克劳狄斯的近臣、宠臣,唯命是从的狗腿子,他也是雷欧提斯和奥菲利娅的父亲。比如他在给雷欧提斯送行时说的那一番话(附在本文最后),看似很有道理,有“劝世文”的感觉,实际上都是世俗的、功利主义的观点,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雷欧提斯和波洛涅斯是反对奥菲利娅和哈姆莱特谈恋爱的。波洛涅斯以为哈姆莱特是寻欢作乐的公子哥,是花钱买享受,欺骗奥菲利娅。奥菲利娅说He hath, my lord, of late made many tenders Of his affection to me.奥菲利娅说的是make tender (献殷勤),波洛涅斯把tender理解为“标准货币”,就是哈姆莱特花了好多钱,言下之意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发生了肉体和金钱的交易。接着波洛涅斯说:Think yourself a baby That you have ta’en these tenders for true pay, Which are not sterling. Tender yourself more dearly, Or (not to crack the wind of the poor phrase, ⌜Running⌝ it thus) you’ll tender me a fool.这里围绕“tender”做文章,要让奥菲利娅“tender yourself more dearly”,把自己的身价抬高。在波洛涅斯眼中是没有爱情的,他不相信爱情,不相信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真心相爱。这一场的最后波洛涅斯要求奥菲利娅不再和哈姆莱特交往,奥菲利娅也答应了。

所以第三幕第一场,哈姆莱特完成独白,奥菲利娅上场,就说要退还哈姆莱特的信物。这时候哈姆莱特是在装疯的状态,他不承认曾经给奥菲利娅东西。

要记得奥菲利娅是带着“任务”的,是波洛涅斯要让她假装偶遇哈姆莱特,看看哈姆莱特到底是不是真疯还是假疯。要记得哈姆莱特是在装疯卖傻,他不能让别人看出来他神志清醒,有复仇的机会,就连奥菲利娅都不行。

哈姆莱特就问,are you honest?然后又问,Are you fair?显然莎士比亚又巧妙地用了双关,为了上下文的衔接,我们只能把honest翻译成“贞洁”或者“忠贞”,fair 翻译成“美丽”。问一个女孩子是不是“贞洁”,就不是一个神志清醒,正常的富有理智的人的问法,这就是哈姆莱特在装疯。奥菲利娅被吓到了,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大惑不解,问“殿下是什么意思?”你看,莎士比亚很有意思,他没有让奥菲利娅回答,因为奥菲利娅“贞洁”倒是对的,但是并不“诚实”,因为她在这里并不是和哈姆莱特偶遇,而是有任务的。

然后哈姆莱特说了关于美丽和贞洁的一段话。哈姆莱特的意思是,美丽的人,未必贞洁;贞洁的人,不必美丽。因为一个人美丽,则会生出很多欲望,人就会变得放荡不羁,走向贞洁的背面;一个人的贞洁,高贵的品格,却不能让美丽再更进一步。但是这句话并不是说奥菲利娅的,是暗指母后葛特露德的,这种批评已经非常露骨了。于是哈姆莱特要隐藏一下,就说,I did love you once.这一句did既是强调,也是过去式,哈姆莱特强调过去爱过奥菲利娅。这里是故意说,过去爱过,但是不提现在。现在不是“不爱”而是“不能爱”“假装不爱”。

然后隔了3行,哈姆莱特就说“I loved you not.”“我没有爱过你”,完全相反了。这一方面,更让人觉得哈姆莱特是真的疯了,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再看前一句话,哈姆莱特的意思,按照原罪说,是人本身就是有罪的,美德不会让这种本性变好。那么我既然是那么坏的,你就不该相信我。你不该相信我是爱你的,所以你要相信我是没有爱过你的。

哈姆莱特这么说,看似绝情,实际上也是对奥菲利娅的保护,不想将她牵扯到复仇的事情中来,因为奥菲利娅是最为弱小的,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斗争中,一定会殃及无辜,事实正面也的确如此。再看哈姆莱特独白前波洛涅斯说:“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心”,克劳狄斯旁白说,这就是在说我。哈姆莱特说的,“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哈姆莱特这句话,又是在暗指克劳狄斯。

后面三段关于“出家和结婚”的独白,是哈姆莱特对这个世界的控诉。原文是Get thee ⟨to⟩ a nunnery. 是“去修女院”,朱生豪翻译成“出家”也是对的,但是我们要想象的是修女而不是尼姑。去修道院当修女,不结婚,就能保持自己的纯洁,不被世俗污染了。

第一段,是说人的有罪的本性。哈姆莱特说最好自己的母亲不要生他下来,就是说自己的母亲也是有罪的,他的复仇也可能累及她。然后说自己“有仇必报、富有野心”等等,就是说自己有复仇的计划。到最后从“我”变成了“我们”,指宫廷里的一切人都是坏人,劝奥菲利娅不要相信。

第二段,再劝奥菲利娅不要嫁人。哈姆莱特说,“如果你必须嫁人的话,就嫁给一个傻瓜吧。因为聪明人都明白你们会叫他们变成怎样的怪物”,辜正坤的翻译中有一个注释,说这里的怪物,是头上长角的怪物,就是中国人语境中戴绿帽子的人。这里也不是在贬低奥菲利娅,而是指母后葛特露德。

第三段,更是痛斥世间的虚伪。“上天给了你们一张脸,你们又替自己另外找了一张。”“已经使我发了狂。”哈姆莱特说不要结婚,但但是他没有说不要爱,他反对结婚,是反对以结婚为名义的各种欺诈和虚伪,各种混乱和不伦。这就是指他的叔父和母后。但是哈姆莱特又是善良的,已经结婚的,是可以活下去的,只有一个要死,这个人就是克劳狄斯,这是要复仇的,其他的人可以活下去。没有结婚的人,就保持自己的纯洁,去修道院,将自己的奉献给上帝。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这种对世俗的反抗和贾宝玉有点类似。

奥菲利娅这种纯洁小女孩当然听不懂哈姆莱特的话,觉得他发疯了。但是克劳狄斯心中有鬼,他能听懂哈姆莱特的话,知道哈姆莱特即将复仇,所以要将哈姆莱特送去英国。名义上是向英国追索延宕未纳的贡物(历史上英国向丹麦称臣纳贡,史称“丹麦金”),实际上是要假借英王之手杀掉哈姆莱特。

另,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的真爱,在奥菲利娅死后也能体现,不再赘述。

一连写了四篇关于《哈姆莱特》的,大几千字。对于《哈姆莱特》选段还有什么疑问,欢迎留言讨论。引用请注明出处。写成论文我要蹭一个第二作者。

附:波洛涅斯给雷欧提斯送行时的话:

还有几句教训,希望你铭刻在记忆之中: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留心避免和人家争吵;可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轻侮的。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尽你的财力购制贵重的衣服,可是不要炫新立异,必须富丽而不浮艳,因为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法国的名流要人,就是在这点上显得最高尚,与众不同。不要向人告贷,也不要借钱给人;因为债款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丢了本钱,而且还失去了朋友;向人告贷的结果,容易养成因循懒惰的习惯。尤其要紧的,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再会;愿我的祝福使这一番话在你的行事中奏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