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味中药,胃酸、胃胀、胃痛皆可用,不伤身!

 经方人生 2024-04-30 发布于四川
来讲一个医案。
 
话说有这么一位男性,四十多岁,常常觉得胃痛,连带着两胁也跟着痛,而且老容易口干口苦,这还不是最痛苦的,最让他苦不堪言的是反酸,烧心,有时候一着急,一生气,就觉得胃里边的这股气啊不顺了,怎么不顺呢?就是老往上反,胃里的酸水就这样被带了上来。叫他伸出舌头来看,舌红,苔黄。
 
到这里,基本上可以判断是肝火犯胃。
 
有人可能疑惑了,这些症状都出在胃,又是怎么和肝扯上关系的?
 
别急,我们一步步来分析。
 
首先是胃痛,但又不是单纯的胃痛,这个痛连及两胁,从经络循行路线来看,肝经经过两胁,所以胁肋这个地方归肝管。
 
其次,口干口苦。口干是因为有热,热邪把身体里的津液灼伤了。口苦也是因为有热,《内经》里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肝胆互为表里关系,肝气走左边,往上升,胆气走右边,往下降。假如肝气郁结,就是肝气升不起来,郁久了它就要化热化火,自然界的火都是往上走的,身体也一样,肝火往上走的同时把外泄的胆汁也一并带到了口腔,所以口苦。
 
再一个,反酸。大家看,夏天的饭菜为什么馊得快,因为夏天气温高,身体也一样,总是吐酸水,说明身体某个地方有热,有火。哪里的火呢?大家记住了,凡是碰到这种着急、生气就加重的病啊,基本上都和肝脱不了关系。接着上一层来看,它是这样一个过程: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烧得太旺了,再往下发展,这个木就要克伐脾土。
 
 
我们说,胆气往下走,同样的,胃气也是要往下走的,偏偏肝火烧了过来,把胃里边的火气也给引燃了,导致胃气降不下去,老往上反,就像孙猴子大闹龙宫一样,把胃里边搅得翻江倒海的,那酸水能不往上泛吗?
 
最后舌红苔黄,也是一派热象,再结合种种迹象来看,不难判断出肝火犯胃。
 图片
对于这种情况,有一个方子很好用,就是朱丹溪的左金丸。方子呢也很简单,只有两味药,黄连和吴茱萸,按照6:1的比例,比方说,黄连18克,吴茱萸可以用到3克。两味药打成粉,用蜂蜜调和成丸子,每次服用3克。现在也被制成了中成药——左金丸。
 
清热主要靠黄连。身体有热了,只要是实热,泡点黄连喝下去,很快就缓解过来,黄连清热就像大炮打蚊子,一击必中。
 
黄连擅长入心经和胃经。
 
第一,它能清心火。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肝是心的母亲,中医有一种治疗思路叫实则泻其子,肝脏有火气了,我们不直接去灭肝火,而是找到它的子脏,在它的子脏上做工作,从而起到一个牵制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清心火来达到泻肝火的目的。
 
第二,它能清胃火,把胃里边的火气清一清。
 
第三,黄连还能清肝火。黄连并不擅入肝经,它是怎么做到清肝火的呢?
 
大家不要忘了,这里面还有一味吴茱萸。吴茱萸这味药是朱丹溪特意“安插”在黄连身边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吴茱萸擅入肝经,它又是带点温性的,所以吴茱萸能暖肝,张仲景有一个吴茱萸汤专门散肝经寒邪。
 
我这里说黄连能清肝火也是因为吴茱萸的加入可以把黄连的药性引到肝脏。因为吴茱萸擅长入肝经嘛,它又是暖肝的,是比较受肝脏欢迎的,吴茱萸带着一部分黄连,直奔肝脏而去,肝脏一看,来的是吴茱萸,知道是自己人,它的戒备就没那么森严了,吴茱萸趁机就把黄连也带了进来。所以黄连得吴茱萸相助,就像是拥有了一张进入肝脏的通行证。
 
再一个,一说到吴茱萸,很多人就会想到用吴茱萸敷涌泉,有引热下行的作用,说明吴茱萸的性子还是很活泼的,但是把热气引下去只是权宜之计,朱丹溪真正看重的是它开郁散结的作用。
 
吴茱萸味辛,怎么去理解中医所说的这个“辛”呢?大家都吃过辣椒,辣椒一进到嘴里,感觉浑身上下都暖洋洋的,从额头到鼻尖都在往外冒汗,这就是辛能散的作用。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爱吃辣,吃完以后出点小汗,感觉还不错,深层次的原因是辛味的东西能帮我们把一些想不通的郁结打开,心里就会很痛快。吴茱萸开郁散结,肝脏就能舒服一点。
 
吴茱萸还能降逆,逆就是不顺,胃气不能顺着自己的秉性了,不往下走,反而往上走了,这就是逆,就是不顺,由此导致的呕吐啊,反酸啊,吴茱萸都能治。
 
黄连苦寒,吴茱萸苦温,用吴茱萸的温性稍微的制约一下黄连的寒性,它不容易伤身体,但是因为黄连六倍于吴茱萸,所以总得来说,左金丸还是以清热为主,适合肝火犯胃导致的胃酸、胃胀、胃痛,以及胃溃疡、反流性食道炎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