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首个机器“人”来了!优必选股价大涨20%

 天承办公室 2024-04-30 发布于北京

4月27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可开放给行业使用。这标志着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

据了解,“天工”身高163厘米,轻量化体重为43千克,包括灵活的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快速安装,本体高算力的支持,以及本体构型的开源开放。“天工”采用了其独立自主研发的全新人形机器人运动技能学习方法——“基于状态记忆的预测型强化模仿学习”,实现了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已实现6km/h的稳定奔跑。

图片

图片

多方合力,促人形机器人

作为“天工”的研发方,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由优必选作为牵头单位和总经理单位,联合小米机器人、京城机电等行业领军企业和机构,共同投资3亿元成立的。

去年12月,优必选顶着“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光环在港交所上市。

在政策“东风”频吹,以及行业潜力不断迸发下,人形机器人赛道可谓“热辣滚烫”。

为了在这条科技赛道上“站稳脚跟”,优必选运用多种策略,确保人形机器人及其核心基础能力在多个垂直领域中实现应用落地与商业化进程。

根据优必选披露的财报来看,2023年,优必选实现全年总收入10.55亿元,同比增长4.7%;年内亏损净额为12.646亿元,同比亏损扩大28.07%;毛利为3.328亿元,同比减少16.2%,毛利率下滑了7.9个百分点;经调整EBITDA亏损5.15亿元,相比上一年度进一步收窄。

图片

在这场高难度技术“比赛”中,优必选也没逃脱亏损的泥潭。

从2020年净亏损7.07亿元开始,到2021年的9.18亿元,再到2022年的9.87亿元,再加上2023年的12.646亿元,优必选以累计净亏损近40亿元。

目前,优必选仍处于“烧钱”阶段。这与巨额的研发投入分不开。

近年来,优必选研发投入占大头,平均投入超50%,研发人员超过700人,达到总员工数量的四分之一。

2023年,优必选研发投入达4.9亿元,同比增长14.5%,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也由2022年的42.5%增加至2023年的46.4%。

在长达12年的研发“长河”中,优必选拥有了自己人形机器人的“护城河”。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优必选全栈式技术拥有2100余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相比2022年大增31.25%,其中逾1200项为发明专利,占比达57%,逾400项为海外专利,占比近20%。

根据《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分析报告》统计,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上全球第一。

自从上市后,优必选股价在短短三个多月整体暴涨逾150%。那么,狂飙的股价能“填平”业绩的赤字吗?

除了优必选,小米机器人和京城机电,一个背靠中国领先的科技企业之一——小米,一个是“国字头”。在三方合力下,“天工”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将持续探索“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极大地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股价狂飙

4月29日,优必选早盘一度涨超20%,A股多只人形机器人股价同时拉升。其中,优必选“好伙伴”天奇股份涨停。

50多年前,全球第一台人形机器人WABOT-1诞生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实验室里。

2013年,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向公众亮相。本月,液压版Atlas正式退休,入住“养老院”,随之而来“更强壮、更灵巧、更敏捷”的电动版Atlas将与我们见面。

图片

2022年9月,特斯拉推出了第一代“擎天柱”人形机器人,被称为“大黄蜂”。上周二,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擎天柱”今年底就有可能在工厂中执行任务,最早可能在明年年底上市。

图片

一场漫长且精彩“具身智能”的较量逐渐拉开帷幕。

在国内,像优必选这样的整机厂商较为稀少,但不乏90后“天才少年”稚晖君的智元机器人、和优必选地位相当的达阀机器人、夸父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者乐聚机器人,以及追觅科技、傅利叶智能、宇树科技、开普勒等。

博实股份、天奇股份、新兴装备等上市公司也纷纷入局。

与此同时,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投资热度依旧不减。

例如今年1月,成立不到半年时间的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过亿元天使轮融资;

2月,宇树科技完成近10亿元B2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团、金石投资、深创投等,融资近10亿元人民币;

4月,字节前高管程昊创立的加速进化完成新一轮融资;

同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任露泉院士团队孵化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月泉仿生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写在最后

英伟达CEO黄仁勋认为,生命科学、机器人和自动驾驶将成为未来三大产业。人形机器人未来将成主流,其制造成本或比预期要低。花钱买车不如买机器人。

不少言论称2024年,人形机器人或迎商业化元年。

据GGII预测,预计到2026年,人形机器人全球市场规模超20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美元。

哪家机器人厂商不“眼红”这块百亿元的“蛋糕”呢?谁又能摘下桂冠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