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琴,这样的话千万别信

 宛与洛乐器 2024-05-01 发布于江苏

一、“速成”之法,无时无刻吸引着人们

哪样的话呢?

比如你想找个自己的老师,跟着他学乐器。有时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话术:

“跟我学乐器,一个星期保你上手演奏作品,半年就能拿下10级作品”。

你如果是自学乐器的话,有可能会买到这样的教程或网课:

《7天掌握钢琴演奏》、《3天入门小提琴》……

通过以上的话术,还有教程或网课上的标题,我们能够发现一个共同点:

快速给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先不去分析合不合理,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当自己看到这种“宣传”时,尤其是初学者,是不是有了一种想要下单的冲动。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好逸恶劳”、“急于求成”就是人的天性,这些宣传,只不过“顺应”了天性,并且将这一特点给“放大”了。

二、为什么不要相信这样的宣传?

很明显,这样的宣传不能信。因为学习一门乐器,掌握演奏技术这件事,其实就是“反人性”的一件事。

想要在自己的头脑与身体中,“植入”一种新技能,那么必将要做太多人不去做的事,甚至是持续去做。

你要主动开始练习,你要在练琴的过程中勤于思考,你还要在遇到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先训练自己冷静下来……

这所做的每一个举动,都在消耗着自己的精力与体力,直接也必须地“打破”了“好逸恶劳”。

况且,有些演奏技术、技巧,是需要时间与练习强度都达到一定的“量级”后,才能体现出来效果。

所以这一过程,除了每天主动让自己练起来外,还要学会边练习,边等待。

静待花开。这又需要我们,主动“打破”“急于求成”。

三、“门槛”之所以是“门槛”,就是因为有时间与空间的“阻隔”

为什么这样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宣传,还有不少学琴者愿意相信呢?

因为这些宣传,“直击”他们天性中的“弱点”,从而成了“痛点”。

信归信,但最后都会以失败告终,以失落画上句号,而后逐渐回归理性。

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在训练学琴者沉下心来做事的过程。

虽然你之前“顺应”着内心,以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秘籍”。但带着兴奋感练习几天之后,就会被现实“打脸”。

这个过程,会使你不得不明白,世界上所有有些难度的事情,都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

有难度的事情,本身也就是带有一定“门槛”的事情。掌握与没有掌握的最大区别,就是对其时间的投入。

一位演奏技术较高的学琴者,你只看到了他的“炫技”,却不知道他为此付出了几千个小时。

你的演奏技术目前不如他,说明你和他之间,至少“隔”了几百甚至几千小时的差距。

这种“门槛”,根本就不是一两句话,一两本教程这样的“秘籍”,所能“抹平”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