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仙仁爱之死,也许是看到了乾顺真面目!(宋徽宗时代第2卷064)

 金色年华554 2024-05-01 发布于江西

第二部:时代拼图

愤的自然是乾顺。

作为西夏的皇后和太子,不可能不关心西夏的安危,在金人的威逼下,乾顺不出兵援辽,他们应该能够理解。在支援大辽、救助天祚帝的问题上,他们内心里应该是有边界的。他们之所以愤怒,也许是他们最终发现了,乾顺不仅不救还助纣为虐,为金人通风报信,甚至直接参与绞杀了大辽。

真相是残酷的。这样的真相,让人万念俱灰,成了他们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不可承受,却又无可奈何。母子俩,带着满腔的怒火、失望至极的悲愤,先后走上了黄泉路。也许,母子俩性格过于刚烈了,宁愿死,也不愿意再面对亲手绞杀故国的仇人。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他们不是自杀,而是被乾顺所杀。听上去,这有些耸人听闻。不过,话说回来,你得看看乾顺是谁?他是皇帝,元昊的曾孙、谅祚的孙子、秉常的儿子,想想列祖列宗们,弑母杀舅、诛灭亲族,这样的事少吗?母亲小梁后的死,乾顺就难脱干系。对待亲生母亲尚且如此,妻儿呢?

有时候,对政治人物来说,所谓雄才大略,不过是冷血无情的另一种说法,本质是一样的。

至于证据,还是有些蛛丝马迹的。

比如仁爱之死,所谓忧愤而亡的说法,就显得很牵强。

仁爱,作为皇帝的长子、嫡子、太子,在父皇和母后的宠爱下,此前犹如生活在人间的精灵。他精通汉学番学,聪慧练达、文武全才,无论出生、修为、才华,几乎是世间完美的化身。

乾顺对仁爱也倾注了最多的心血,希望将他塑造成一代明君。可这样的爱,有没有前提呢?

在平常人家,父亲对儿子的爱,多是没有前提的,是完全无私的付出。不过,皇家的父子之爱,在最高权力的扭曲下,却往往并非如此。越是所谓的明君雄主,对儿子的爱,掺杂的东西越多。在这样的父亲眼里,儿子除了是血脉至亲,还是事业的继承人、利益同盟者,甚至还是政治对手。乾顺对仁爱的爱,大体也是如此。

当初乾顺再三请婚大辽,目的是要抱紧辽的大腿,对内巩固帝位、坐稳江山,对外找到靠山、和辽抗宋。在这样的情况下,仁爱辽国公主之子的身份,便是他手里握的王牌。

他立仁爱为太子、万般宠爱,这里面一定包含着对大辽的示好,甚至是谄媚。换句话说,他就是通过宠爱太子,来告诉辽人他对大辽的恭顺。这种爱里,夹杂着太多的政治考虑和利益算计。

后来,女真崛起,大辽被打的落花流水、摇摇欲坠,在太子和皇后的再三请求下,乾顺数次发兵,或无功而返、或大败而归。再观此刻的大辽,还值得去恭顺吗?太子的身份呢,是不是也显得尴尬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