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石问茶

 河滨散人 2024-05-01 发布于安徽

清溪文苑

乌石,千年古村。有野茶,三百亩,闻所未闻,我不敢相信。谷雨时节,去一探究竟。

车从龙山口进入,不多远便到了秀山。昭明太子衣冠冢就在山中,此行无心探寻。绕过水车岭,沿龙须河行不多远,便到了乌石村。

村被四面群山环抱,如婴儿躺在母亲怀里,舒服且静谧。龙须河从村边淌过,潺潺流水声,如催眠曲,让古村沉睡了千年。李白曾经过水车岭,留下一首著名的诗: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可惜李白没留下写茶的诗。北宋的郭祥正,梅尧臣称他是李白的后身,则写下多篇咏茶诗,记得有两句话是:“一啜清魂魄,醇醪岂足夸。”美酒哪比得上好茶!
     

            
乌石茶山在村子北面的桂树坑,包装车间设在已闲置的乌石小学。我们车在学校院子里刚停稳,秋浦吴氏宗亲会老会长的侄子,一个理着平头、壮壮实实的小伙子,就把我们迎到品茶室。说:“我先泡一杯,你们喝一口,再带你们到茶山看看。”我说:“我带着茶杯,出门时泡了一杯霄坑开园茶。”说着我把茶杯放在桌上。他似乎没听到,自顾自地忙着煮水沏茶。说心里话,我喝霄坑茶已经多年,别的茶,虽说都很不错,但已经习惯了霄坑茶的味道。

小伙子手脚麻利,不一会儿,就沏好了几杯茶。端一杯放在我的茶杯旁,我一看,茶枝比我杯中的要小很多,像小精灵,翠绿得惹人喜。我拧紧我的茶杯,端起他沏的那一杯,吹了几下,香气立刻钻进了鼻子,小口一啜,真是“一啜清魂魄”!又连喝几口,这个小野茶,还真的香。我端起茶杯对小伙子说:“帮我加点水,带我去茶山”。

车沿着新修的山路刚进入桂树坑口,野茶山就张开双臂,拥抱我等不速之客。山太高,太宽,一个巨大的扇子面。野茶树在山腰以上,面向东方,迎着朝阳。难怪茶叶不同凡响,与众不同呢,此景池府主簿桂登熙早已吟过:

天遣魁山镇宅东,奇观最好日初红。
金蛇万道盘空际,孕育文光贯斗宫。

末句若改为“孕育野茶香满坑”,我意更为妥帖些。

山腰刚修好停车场,临时建两间小屋,供采茶工小憩。我们刚下车,新会长也驱车来到。他五十多岁,中等个头,身子把衣服鼓得满满的,透出使不完的劲。说:“昨晚上忙到夜里三点,新茶就这几天,眯一会儿就从贵池赶了过来。”

我说:“真是铁打的汉子,马上奔六十了,还这么拼。”

 “没法子,正月我们宗亲会几个人和村里才签好合同,想赶一季春茶,正月二十一就开始修路,清理茶园杂草,白芒草太盛,山又太陡。山顶上那一片,挖机开不上去。” 

  “乌石村委还真肯动脑子,这一招,盘活了闲弃的资源,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一箭双雕,双方共赢。你们动作也真快,新茶都出来了。”

他笑着说:“今天有采茶工五六十人呐,活草这几天每天有五六百斤。不快怎么搞,再采几天就准备停,要修枝,要除草,还要深埋杂草做基肥,事情一大些。”

 “我真不晓这里有这么一大片茶园。”

 “茶没出来,不晓得品质怎么样,怎好向亲友们推荐?茶出来了,找名家品评后,才敢对外推销,虽然有'宣州千担麻,乌石千担茶’的名头,但茶园自包产到户后就荒在山上,心里没底。”接着他信心满满地说,“山的那一面也是,还没去整理,现在敢干了,都说色、香、味、形还行。别看它芽小但壮实,乌石小气候,昼夜温差大,比其他地方长得慢。”

  “ 是的哟,北宋诗人郭祥正说乌石,'北风吹不断,六月也生冰’。迟点好,多吸收点天地之精华。”

我们边聊边往茶山爬。茶树确实显老态,长得参差不齐,但芽蕊却翠青饱满。同行的两位女士,年轻时在牛头山国营茶场都是采摘高手,忍不住伸手摘起来了。会长说:“你们摘,我帮你们做好带走。”她俩异口同声地道:“好,别心痛喂。”大家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我爬到茶山一半,举目四眺,会长说的五六十个采茶工,在这几百亩大茶山里,如黎明时天上的星,看不到几个。几棵野桃树、枫香树,零星地站着,像哨兵。远处群山隐隐,烟云笼罩,似乎比这座茶山要矮不少,我未及山顶,便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茶树连绵,几眼也望不到边,乌石野茶,快要掀开盖头来了!

作者简介

龙道云,字云天,祖籍桐城,池州市牛头山镇宝赛人,文学爱好者,池州市作协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