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开国皇帝”写的字,赵孟頫学了半辈子,米芾在他面前都不堪一击!

 三余字画 2024-05-01 发布于山东

历代“帝王书法”中,最受瞩目的就是唐太宗、宋徽宗,唐太宗推崇“王书”,曾收集大量的王羲之真迹,编订了《十七帖》、《圣教序》名帖,对于古法传承具有重大贡献。

宋徽宗与之不同,他独具创新意识,改造了薛稷、黄庭坚、褚遂良书法形态,开创了爽利如刀、运转如剑的“瘦金体”,极尽瘦硬之美,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如今备受年轻学者喜爱。

除了上述两人,“帝王书法”还有一位实力不容小觑,他就是宋徽宗的儿子,宋高宗赵构,继承父亲的艺术天分,但与宋徽宗的创作理念不同。

宋徽宗追求个性、新意,而宋高宗高举”复古“大旗”,遍学宫中藏帖,推崇晋唐古雅秀逸之美,《书史会要》曾记载:“高宗善真行草书,无不造妙,或云初学米芾,又辅以六朝风骨,自成一家”。

他也自述:“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遒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亦言:“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

由此可见,宋高宗学习书法的刻苦程度,充分把握六朝之风,功力完全不逊于同时代的书法家,尤其对《兰亭序》研究极深,达到“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的地步。

甚至他抄写的《行书千字文》,被后世誉为“小兰亭序”,此作将“二王”笔法运用的炉火纯青,运笔畅意潇洒、稳健有力,开合欹正、疏密浓淡变幻多端。

以内擫和绞转而书,点画牵丝映带、纵逸飞动,极尽趣味性,例如卷中的“陛”字,形态看似方正端庄,实则内部结构疏朗分明,墨色左重右轻,略带欹侧,形成鲜明对比感,呈现立体、流动的效果。

据记载身为宋代皇室后裔的赵孟頫,自幼临摹宋高宗的法帖,以此体会晋唐笔法,学了半辈子,功力确不及他一半,而且毫不夸张的讲,此作把王羲之的意韵、笔法兼容一体,米芾在他面前都不堪一击。

同时《行书千字文》乃墨本真迹传世,便于感受细节变化、墨色枯润、章法气韵,领悟“二王”书法的精微之处,这一点是晋唐刻本所达不到的,让大家由点及面,切实体会古法精髓,以便之后临摹魏晋、唐宋的作品。

真迹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宋高宗《行书千字文》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此品推出一款手工装裱的经折装,采用翻折设计,展开同手卷一样,能纵观全卷内容,合起来方便临摹、查阅,还能随身携带,比市面普通印刷品更细腻还原。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