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沃夏克 月球上奏响他的旋律

 新用户89918363 2024-05-0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如果你在2023年9月8日那天

曾经打开搜索引擎谷歌的主页,

会看到一个特别的涂鸦,

它是专为纪念捷克作曲家安东宁·德沃夏克

诞辰182周年

以及他最著名的音乐作品之一——

《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

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的

世界首演130周年所绘制的。

在作曲家的头像、签名以及音符组成的波浪背后,

是19世纪时曼哈顿的高楼大厦组成的天际线,

那里也是德沃夏克的第二故乡,

中央公园里至今还有他的塑像。

图片
图片

据说在这部作品首演时,每个乐章结束后都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观众席里的德沃夏克只得起立鞠躬。很快,这部乐曲就传遍了世界,迅速赢得了整个世界的赞誉,这位来自波西米亚的小镇作曲家声望达到了顶点。德沃夏克的传记作者约翰·克拉普汉姆(John Clapham)写道:“这很可能是德沃夏克的一生中领略过的最伟大的胜利。”

图片

从小镇青年到波希米亚作曲大师

图片


与绝大多数我们熟悉的作曲家不同的是,德沃夏克(当然也包括他的同胞斯美塔纳)其实并不拥有一个民族国家意义上的祖国,如今我们习惯于将他们称作“捷克作曲家”更多是在民族层面上的,在他们生活的时代以及很长一段时间里,波希米亚一直都处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最早是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王国。15 世纪时,敢于挑战罗马天主教廷权威的布拉格大学教授扬·胡斯被教廷以火刑处死,愤怒的波希米亚人民从此改信胡斯教派,与哈布斯堡王朝官方的天主教信仰对立,也为两个世纪之后的一场浩劫埋下伏笔。1617 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决定不再宽容波希米亚人的异教信仰,而波希米亚则以拒绝选举斐迪南二世担任波希米亚国王作为回应,残酷的战争由此爆发,大半个欧洲都被卷入进来。战争结束后,日耳曼各邦国损失了25% 至40% 的人口,哈布斯堡王朝从此由盛转衰,整个欧洲中部也被撕成了碎片。2005 年,在捷克广播电台发起的一项投票中,捷克人将扬·胡斯这位改变了历史走向的人物评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捷克人之一,排名第七,而居于其后的,就是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出生的那个时代,欧洲的历史又推进到了新的篇章,神圣罗马帝国已经不复存在,它的继承者奥地利帝国继续统治着波希米亚;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让日耳曼邦国进一步整合经济,一个统一的德国很快就将出现在地平线上。在这样一个民族独立成为整个欧洲大陆主流思想的年代,波希米亚自然也不例外,民族意识的觉醒以飞快的速度向前行进着,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绘画与文学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出现。如今,如果游客从曾经的波希米亚王国首都、如今的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向北出发,半个小时之后就会来到一个名叫内拉霍泽维斯的小镇。镇上最著名的景点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小楼,在19 世纪时曾是一间小旅店。1841 年,旅店老板弗兰提谢克·德沃夏克迎来了长子的诞生。安东宁·德沃夏克在这个宁静的小镇上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也因此建立起对美丽的波希米亚大地深沉的热爱。他很早就被发现具有音乐天赋,于是在16 岁时离开了家乡,去布拉格学习管风琴,此外还掌握了小提琴演奏,学会了流利的德语。几年后,这位来自小镇贫寒家庭的天才少年,在布拉格成为了一名职业音乐家,在波希米亚的临时歌剧院里担任中提琴手,从来都买不起音乐会门票的德沃夏克终于可以在舞台上与乐池里聆听音乐了,虽然此时他仍然要跟另外五个人一起合租一套公寓。1866 年,也就是德沃夏克25 岁时,临时歌剧院迎来了一位新的首席指挥:贝德里赫·斯美塔那。斯美塔那之后被称为“捷克音乐之父”,两位伟大的捷克音乐巨人从此开始产生了交集。

作曲家安东宁·德沃夏克的出生地

为了在剧院极为微薄的薪水之上再多谋求一点收入,德沃夏克开始教钢琴课。因为这些钢琴课的缘故,他遇到了一生的挚爱。最初,他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同样在临时歌剧院工作的约瑟芬娜·切尔玛科娃,但约瑟芬娜并没有回应德沃夏克的表白;数年之后,德沃夏克迎娶了约瑟芬娜的妹妹安娜,两人共同维护起音乐史上一段可以称得上是楷模的婚姻。有趣的是,尽管德沃夏克未能与约瑟芬娜走到一起,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却与她有关:几十年后,远在美国的德沃夏克收到了约瑟芬娜的来信,她表示自己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心痛不已的德沃夏克于是重新修改了自己正在创作中的大提琴协奏曲的最后一个乐章,在辉煌的尾声之前加入了一段如泣如诉的段落,其中引用了约瑟芬娜最喜欢的一首歌曲的旋律。作曲家以这种方式向青年时代的恋人做最后的告别,可以说是极致的浪漫了。

扫一扫二维码,聆听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在歌剧院担任中提琴手期间,德沃夏克开始尝试写作音乐作品,1861 年完成的第一弦乐四重奏成为了他作品目录的正式开端。之后几年里,他还陆续尝试写作了几部交响曲,不过因为他对这些不成熟的作品不够满意,大部分都被付之一炬了,如今尚存的《C 小调交响曲》被称作德沃夏克《第一交响曲》,其实是他那些不成功的早期尝试里唯一的“漏网之鱼”。在整整十年时间里,德沃夏克没有一部音乐作品获得演出机会,有些作品是1888 年之后才终于首演,还有一些直到作曲家死后才被搬上舞台。不过,1871 年,30 岁的德沃夏克终于对自己的作曲才华产生了足够的信心,他离开了歌剧院,决心开创自己的作曲生涯。在这一年的6 月,一本布拉格出版的杂志上提到了德沃夏克的名字,几个月之后他的一首艺术歌曲得到了公开上演的机会,这成为了他迟来的职业作曲生涯的开始,但进展依然十分缓慢,以至于他不得不在布拉格的一座教堂里兼任管风琴师以补贴家用。

命运的转机在几年后终于到来了。1875 年,奥地利政府举办了“奥地利国家作曲奖”评选,其目的是“为奥匈帝国急需帮助的天才作曲家提供资助”,这简直完美描述了德沃夏克当时的境地。根据当时的一份官方报告显示,德沃夏克“是一位十分贫穷的音乐老师”,“提交了15首音乐作品,其中包括两首交响曲,显示出了毋庸置疑的才华”。报告还提到,德沃夏克甚至连一架钢琴都没有,他在结婚前跟另外五个人合租,其中一位室友拥有一架小型钢琴,德沃夏克就是蹭这台钢琴进行作曲的。两年后,德沃夏克再次参加评选,很快就收到了评委之一、乐评家汉斯利克的亲笔信,告知他第二次获奖。德沃夏克也终于知道,自己两次在评选中获奖,其实是因为担任评委的勃拉姆斯的赏识。勃拉姆斯是德沃夏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伯乐,这次评选也成为了一段伟大友谊的开端。勃拉姆斯将这位年轻八岁却刚初出茅庐的作曲家介绍给了自己的乐谱出版商西姆洛克,西姆洛克则委托德沃夏克效仿勃拉姆斯此前大获成功的《匈牙利舞曲集》,创作一套《斯拉夫舞曲》。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商业合作,德沃夏克的作品在出版后迅速风靡欧洲,受欢迎程度甚至远超勃拉姆斯的作品,德国和奥地利的乐谱商店里都出现了抢购《斯拉夫舞曲》的热潮,时至今日这组作品依然能频繁地在音乐会上听到。从此之后,德沃夏克一部又一部的交响曲、弦乐四重奏以及其他种类丰富的音乐作品接连上演,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位来自波希米亚的作曲大师。

扫一扫二维码,聆听《斯拉夫舞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美国民族音乐的掘金者

图片

1892 年9 月,德沃夏克抵达了美国纽约,此后三年时间里担任美国国家音乐学院院长。国家音乐学院可以说是发生于美国音乐史上的一段乌托邦故事。女富豪珍奈特·瑟伯希望美国能拥有一所国家出资的顶尖音乐学院,就像大西洋彼岸的巴黎音乐学院那样。于是她几乎靠一己之力设立了这所音乐学院,将它扩建到最多时拥有3000 名学生的庞大规模,而这位善良的赞助人还成功帮助了不少黑人、残疾人以及女性学习音乐,但也被同时代人视作异端。她的学校因此很难获得来自其他慈善家与政府的财政支持,最终也难逃关闭的命运。由于创始人瑟伯的理想主义信念以及邀请德沃夏克担任院长并催生出许多部伟大的音乐作品,使得美国国家音乐学院短暂的历史就如同流星一般耀眼而短暂。

德沃夏克在美国的生活总体而言是轻松、愉悦且富有创造力的。在艾奥瓦州斯皮尔维尔市有一个捷克移民组成的社区,德沃夏克与家人在这里度过了美好悠闲的假期,写下了弦乐四重奏《美国》——这是如今最受观众喜爱的室内乐名作之一。他在美国期间的另一部杰作则是《B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2024 年刚好是这部作品创作完成120 周年。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它成为了几乎每一位大提琴家的保留曲目,每当人们谈论“大提琴协奏曲”,最先想到的名字之一肯定是德沃夏克。这部天才之作,思想深邃、境界高远,同时又有着绝佳的技巧性与艺术性,将大提琴独特的音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于作曲家的挚友勃拉姆斯在听到这首乐曲后不禁感慨:“如果我早知道可以这样来写大提琴协奏曲,我自己就会尝试一下了。”

图片

作曲家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乐谱第一页笔迹

毋庸讳言,金钱当然是吸引德沃夏克来到美国的重要原因。他最开始在布拉格的歌剧院里拉中提琴时,月收入大约只折合7.5 美元,而美国国家音乐学院给他开出的年薪高达1.5万美元——尽管随着1893 年经济危机的到来,德沃夏克的薪水减半,但在当时依然是天文数字一般的巨款。但促使他远渡重洋的最重要原因,还在于他原本就对美国的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位擅长将波希米亚民间旋律融入音乐创作的大师,希望有朝一日也能这样自由地运用美国的音乐元素。来到美国之后,德沃夏克将自己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研究和思考美国音乐相关的问题,在他看来,美国原住民的音乐以及非洲裔美国人的音乐才是美国音乐的基础,而美国的民族乐派有朝一日也必将建立在这些音乐的基础之上。于是,他建议美国作曲家要从这些少数族裔的音乐里获取灵感。如今,人们广泛认同爵士乐、摇滚乐、嘻哈音乐等,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国音乐,而它们全部都与德沃夏克口中的美国音乐之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见作曲家当时的如炬慧眼。

扫一扫二维码,聆听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新世界重归故土

图片

当然,德沃夏克必须要通过音乐作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读到了美国诗人朗费罗根据印第安传奇人物海华沙的故事创作的《海华沙之歌》,之后创作的《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那段迷人的“思故乡”虽源自非洲裔美国人的灵歌旋律,却是作曲家试图创作以海华沙为题的歌剧而写下的草稿;第三乐章里那段欢腾的舞蹈,是受到了《海华沙之歌》里印第安人舞会的启发。此外,艾奥瓦州壮阔的景色也成为了作曲家的灵感源泉,每当我们聆听“自新世界”时,会很自然地从其中宽广而宏大的音乐语言里,辨识到美国带给德沃夏克的影响。

1969 年,当阿波罗11 号的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后,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就用磁带播放了“自新世界”。青年时代的阿姆斯特朗曾经在学生乐团里演奏过这首乐曲,从此就十分喜爱它。可以想象,当两位宇航员在月球这片全人类共同的“新世界”的土壤上播放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里“思故乡”的旋律,他们的心中会荡漾起何等感受。人类向往着星辰大海、诗与远方,却又总是对故国、故土与故乡念念不忘,没有人能像德沃夏克一样,将这种复杂的情感刻画得如此透彻。

在三年任期后,德沃夏克也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他多年来的挚友勃拉姆斯曾试图改变这一点,劝说他和家人一起搬到维也纳来,“如果你需要任何东西,我的所有财产都属于你”。据说德沃夏克深受感动,他的妻子听到勃拉姆斯的话时热泪盈眶。不过作为波希米亚人,他们还是决定不离开故土。勃拉姆斯在短短一年之后就去世了,也许一直都因为没能在最后的时光里和老友共度而感到遗憾。

晚年的德沃夏克在故乡享受着无比的尊敬。他获得了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颁发的文学与艺术奖章,在去世前的最后几年里还担任了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1901 年,作曲家的六十大寿几乎成为了波希米亚的全民狂欢,人们在大小市镇上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为作曲家庆生;三年之后的首届捷克音乐节简直是“德沃夏克音乐节”,节目清一色地由他的作品构成,以至于另一位著名的捷克作曲家雅纳切克因为自己的作品没有机会上演而抱怨不休。然而此时的德沃夏克本人已经卧病不起,几周后就去世了。他被安葬在了布拉格的维谢赫拉德公墓里,斯美塔那的墓就在几十米之外的地方,不远处的教堂每逢整点就会用钟声奏出《沃尔塔瓦河》的旋律。从巍峨的高堡之上,两位捷克音乐巨人永恒地俯瞰着奔腾不息的河水、波希米亚的田野与森林以及这个他们梦想中的独立国家。

扫一扫二维码,聆听《沃尔塔瓦河》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徐尧

责编:文珊

美编:张琳琳

排版:胡小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