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条胡同,曾居住着一位中国奥运先驱

 新用户8926AVU2 2024-05-02 发布于北京

来自:前线客户端

这条胡同,曾居住着一位中国奥运先驱

小酱坊胡同

教育家、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和北京的交集很短。施家胡同、小酱坊胡同,记录着他的北京足迹。

这条胡同,曾居住着一位中国奥运先驱

张伯苓

施家胡同,位于西城区,西接煤市街,东连前门大街。清朝末年,施家胡同名气就很大,它与旁边的西河沿、钱市胡同一起,堪称老北京金融街。

早年间这里曾经文人荟萃,著名学者纪晓岚、王渔洋的故居以及许多梨园巨子、商界名家的家都散布在周围。张伯苓回忆说,他每次到北京办事,总是住前门外施家胡同一个普通客店,每天房费一元。

位于西城区小酱坊胡同27号的这处院落,是傅作义的私宅。1950年5月3日,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张伯苓夫妇乘飞机飞往北京,住在小酱房胡同27号。张伯苓和夫人在这里生活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同年9月15日,张伯苓回到天津定居。

从严氏家馆到南开大学,张伯苓从教办学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然而,张伯苓不仅是一名教育家,他也是最早将奥运概念带入中国的先驱人物,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这条胡同,曾居住着一位中国奥运先驱

张伯苓被誉为中国奥运先驱

在张伯苓为人称道的教育理念中,体育总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也因此被誉为“体育校长”。早在严氏家馆当教师时,张伯苓就把体育作为必备课程,同学生一起到户外打球、跳高、跳远、骑自行车。成为南开大学校长后,张伯苓仍力倡“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他创立了多支足球、篮球队,同学生一起踢球,带学生骑自行车,给学生制造器材,为学生聘请名家。南开足球队曾打败天津租界队,篮球队也出了“南开五虎”,从而使南开的体育在全国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这条胡同,曾居住着一位中国奥运先驱

1929年秋,张伯苓与上海两江女师篮球队合影

张伯苓还积极传播奥运理念,倡导体育强国,为国人的强国梦第一次注入了奥运元素。1908后,几个南开学生在《天津青年》上撰文提出: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一支运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

张伯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着“奥运三问”。1928年,张伯苓任名誉会长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派代表出席观摩了第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1932年,张伯苓与体育协进会一起,积极支持短跑运动员刘长春赴洛杉矶参加第十届奥运会,代表中国出征,写下中国奥运史的重要一页。4年后,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积极支持下,中国派出由141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前往德国柏林参加第11届奥运会。1945年抗战胜利,张伯苓组织召开体育协进会会议,申办第15届奥运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申奥活动。他曾作出这样的预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


作者:陆杨
编辑:李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