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亲历浜镇的故事(五(中))

 崇明彬彬 2024-05-02 发布于上海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亲历浜镇的故事(五(中))

       (看图标读浜镇史)

           陆文彬

 一、浜镇老街地图上有两个修复前后的“黄锦成”大宅院的宅门 mmexport1668948993839 浜镇-黄-1

    上图左,浜镇老街地图上的两个宅门;上图中,被火烧过的宅门;上图右,修缮一新的宅门。

     施勋先生以图说史,用图标述说浜镇的历史,可见其用心之良苦,是一个可圈可点的妙笔!

1、修缮一新的宅门,隐含着一段浜镇史

   黄锦成大宅院前留下的残破的凉棚和墙门,是其宅和其所在地——浜镇衰落的反映;黄锦成大宅院修缮一新的墙门,是当代建设美丽乡村带来的新气息、新景观。

图片9 026 038

  上图左:残破的黄锦成临街的破相;上图中和右:2016年5月25日我拍摄的残破的街貌已拆除,改建了一段仿古高凉棚,创建了浜镇有史以来最美最佳的凉棚,人们称赞它“比高凉棚还高凉棚”。以前浜镇最靓丽的凉棚是东市梢的“龚锡福住宅”(也称作“龚锲夫住宅”或叫“龔吉夫住宅”)前的凉棚,因它用料和建筑讲究,被美誉为“高凉棚”!浜镇老街地图上也有“龚锲夫住宅”的图标,因篇幅所限,我将在下篇讲它。

我家在黄锦成大宅院的东隔壁,所以对它有点童年的见闻。从大街走进凉棚后的大宅院的首扇门,靠西边的是扇正常的门,门框中间有根能装卸的门柱,东边是上下能装卸的门板,平时只使用西边的那扇门。能见到这扇门的人,已不多了!

现在新修缮后,只有一个门框,没有门,好似一个对公众通行的“黄家弄堂”了,其实老底子是有门的。我在2011年8月15日撰写的《崇明浜镇忆旧-望族(黄)》一文中说:“我们小时候都知道里面有个'庆老杜’伯伯,讲话带些口吃,每到晚上8时左右就到街上招呼与邻居串门的宅上人说:'我要关墙门了,快点回家!’当时不用门锁,用木杠把门关紧,前后好几道墙门关上后,在外面叫开门是件难事,所以都纷纷回家。真是一位热心负责的业余'安保员’,大宅院安全的守望者!”

我估计,“庆老杜”叔叔,已成习惯,睡前必做的义务。我曾与黄雪娟老师谈及此事,她会心地一笑,夸我也记得此事!

现在没有墙门的黄锦成,似变成“黄家弄堂”了。(见下图)。

屏幕截图(4922)

上述门楣上写有“黄锦成”的宅名,它的右边写有“崇明浜镇”,左边写有“民主街一0三号”字样。这几个字,反映了崇明解放后的浜镇的历史,解放前浜镇的大街没有街名,以东大街(或东市梢),西大街(或西市梢)来称呼。

龚一筐先生的《崇明浜镇“恒盛龚”老宅》一文中,画了一张简易的浜镇地图,用东街、西街、南街和北街,来称呼,见下图:

浜镇地图(龚一筐)

黄锦成,以前只闻其名,不见其字。我撰写《浜镇忆旧》时,“黄锦成”使用了引号。

黄锦成大宅院修缮前,进入穿堂往北走,便可看到火烧的墙门,除了残破和衰落外,无任何可读的信息。

大宅院墙门被烧,便有一段被烧的故事,即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强盗趁浜镇商团到其它地方执行任务之机,火烧了浜镇的黄锦成大宅院的墙门,实施抢劫。火烧的老墙门,见证了浜镇商团存在的历史背景。施勋先生在寸土寸金,可能要改写成“厘土厘金”来描述了,在非常有限的空间的浜镇老街地图上绘制了三个相联的图标,即浜镇商团和黄锦成修缮前后的两个墙门,火烧的墙门修缮后,便在地球上消踪了,但老街地图上没让它消失,借此用老建筑说话,述说浜镇的历史,使该图成为可圈可点之处的妙笔!

新修缮的黄锦成大宅院的门楼(有的称“门亭”),非常精美。

浜镇-黄-1屏幕截图(4942)

它的大门上写有门联: 江夏家声远 颖川世泽长,以此表明“黄”姓的渊源。黄姓在江夏是大族。颖川是黄姓发祥地之一。 家声:家族的名声。 世泽:祖先的遗泽。 黄士宏先生在一个历史名镇浜镇黄姓起源宗亲探寻》的视频中,介绍说,黄家,在家具上,诸如凳子、篮子等,写“江夏”代表黄姓人家。(下图为黄士宏先生在视频上介绍“黄锦成”门联截图)

屏幕截图(3782) 屏幕截图(6246) 屏幕截图(3784)

  门楼上沿正面也写有“黄锦成”三字,在其下沿写着: “浜镇民主街 103 号”字,门楼外墙二侧对联: “物华天宝 人傑地靈”。

  门楼背面上沿写有“厚德载物”四字。

上述门楼也可能被称作“仪门”。

2、黄锦成大宅院有多少房屋,多少门槛,多少墙门和大厅的名称叫什么

(1)房间,110间

东宅(被称作“黄锦成”的那个宅)有108间房(民主街 103 号宝善堂本宅房屋计 46 间,正屋后院北至城隍庙南厢房后墙外墙面,东至竖头街(玲龙街)含朝东一列店面屋在内计 62 间,共计 108 间。), 

北宅,离东宅向北一里许,有有正房5间和东西房各三间,计11间。 

(2)门槛,正道九个,辅道十一个,三个脚门,墙门三个。

东宅,从头道宅门走正道至正屋后门须跨越九个门槛(其中外三墙门和内三墙门的门槛均为可移动拆缷闸垻式门槛<高 400~500mm>)。从头道宅门走辅道须跨越十一个门槛和三道脚门才能走出宝善堂家宅。

  3、厅堂叫啥名称

宝善堂、

注:上述均来自《黄锦成宅名由来》一文中收录的黄振超先生给陆文彬的信,该信对日后研究者,有参考价值,他们研究后,可能有新的认知和修正我的误读,现附录如下:

2017 年 10 月 02 日黄振超携夫人陈雪芸 重回故里,走到浜镇一列街景新貌凉棚民主街 103 号门亭前,回到了黄氏寶善堂头道宅门的原址,昔日三门合一俗称墙门的头道宅门已不复存在。第二次见到“黄锦成”三个字是在重新修缮的头道宅门门亭上,十分醒目。走出穿堂屋,未見二墙门留下任何痕迹(已全被拆除), 迎面即是外三墙门,当年气派豪华的外三墙门已被付诸东流,可移动拆卸的闸坝式门槛和一对带有连体底座的直径约为 40 厘米的园形青蓝色磨光避邪石器已被毁迹一空。也是政府出资在外三墙门原址修缮了门亭(陆注:前面写成头道),门亭下装上全新的内开八字式双门, 原二墙门上的对联已显视在外三墙门上: “江夏家声远 颖川世泽 长 ”。门亭上沿也写有“黄锦成”三字,在其下沿写着: “浜镇民主街 103 号”字,门亭外墙二侧对联: “物华天宝 人傑地靈”。门亭背面上沿写有“厚德载物”四字。”

对崇明民宅建筑有研究的朋友,可深入对黄锦成大宅院作些解读。

 一、黄锦成新门楼与浜镇大桥口的景观墙均在“美丽乡村”项目中产生。

浜镇-大桥 056 055 058  

浜镇大桥口墙雕B1 - 副本 浜镇大桥口墙雕B 浜镇大桥口墙雕 - 副本(3) 浜镇大桥口墙雕(4)

  上图即为浜镇大桥口的景观墙与黄锦成大宅院新修缮的门楼,均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立项建成,展现了建设镇领导对浜镇的关注,作为一位浜镇老人的我,在此表示感谢!

浜镇景观墙,是浜镇有史以来的首创,为浜镇增色添彩!施勋先生绘制的浜镇老街地图,无声胜有声,让“黄锦成”修缮后的图标说历史:展现了浜镇解放后的新历史!

  上图第一排左,浜镇公路桥上拉起了横幅,能看清的字如下:建设”美丽乡村“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积极参与国家卫生镇、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我在2016年1月20日拍摄);左二,大桥口新建的景观墙全图(均在2016年10月12日拍摄);左三,桥北边的竹子和燕子墙雕图,右上方“浜镇”两字篆刻(一般理解它的寓意是吉祥如意,社会和谐快乐。另外,崇明的民俗喜爱竹子,民谣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说法,一般宅边都有竹园。)左四,即桥南边的农耕墙雕图。(2016年10月12日回崇明浜镇探望,看到了浜镇大桥口的两堵风景墙已建成

  上图第二排,为便于读者看清农耕图,我将它分割成四个部分:水牛犁田、一对农民夫妇制作食品?(画面中一个如小炉灶,但下面是一张桌子,有点不好理解)、双牛拉石碾子磨粉、两个农民一个在风车扬谷,一个挑粮,庆丰收。

 三、黄锦成大宅院近年成为媒体的关注点,私谋有热度,官谋有温度

1、私媒体纷纷采拍和撰写“黄锦成“,浜镇黄锦成,成为私媒关注的刷卡点

 据不完全统计如下,拍摄短视频的就有六个,撰写文稿的有一个,共计七个,摘录如下:

(1)“崇明浜镇”

浜镇视频1

(上为视频截图)

  2022年9月29日看到“崇明小窝头”拍摄的“崇明浜镇”5分14秒的短视。

(2)《历史名镇浜镇黄锦成宅》

屏幕截图(3890) 屏幕截图(3886)

(上为视频截图)

2022年9月3日施玉龙先生给我传来了由“@雷”拍摄的 短视频。视频中的受访人为“黄锦成”宅内黄雪娟和陈国兴老师的小儿子,我称他为“小黄”。

   小黄介绍说,“黄锦成”有北宅、东宅和西宅,其中东宅有108间房子。黄锦成人在县城建了“黄家花园”,在苏州和上海也有黄家花园(注:县城内的黄家花园,已列入保护名单,上海和苏州,

黄家花园(注:县城内的黄家花园,已列入保护名单,上海和苏州,我尚未见到相关资料)。

  (3)《崇明-黄锦成故居》视频,采拍浜镇理发师。

Screenshot_20220820_165138_com.tencent.mm (2) Screenshot_20220820_165143_com.tencent.mm (2)

(上为视频截图)

   该视频,于2022年12月11日在“西瓜视频”上看到,由网名为“晴天在上海崇明”拍摄的短视频。这是继2020年11月21日,观看她拍摄的”浜镇崇明四大古镇之一“视频之后,第二次观看她拍摄的相关浜镇的视频

   (4)《历史名镇浜镇黄姓起源宗亲探寻》

屏幕截图(3813) 屏幕截图(3796) 屏幕截图(3788) 屏幕截图(3789)

(上为视频截图,从左至右分别为:黄士宏先生介绍“黄锦成”、“黄锦成”、“西黄锦成”。

  2022年9月1日施玉龙先生给我转来了一个由“@雷”拍摄的《历史名镇浜镇黄姓起源宗亲探寻》的短视频。视频采访背景是在黄士宏先生的住宅处,采拍了“黄锦成”和“西黄锦成”的镜头。(注:黄振超先生在2023年2月6日给我一信中,谈及了相关“黄锦成”的宅名,据此,我推测浜镇的“西黄锦成”,与东面的“黄锦成”,远祖是一家,但近代,从族谱上,还找不到相关数据。)

(5)《崇明往事》

屏幕截图(6257) 浜镇视频史料2-1 浜镇视频史料2-2

(上为视频截图,上左图,拍摄者进入黄锦成时,“我走进去还有点怕怕”;上中图,龚鑫康正在介绍黄锦成人在县城建造的黄家花园)

  2021年一位姓邱的先生又采访了浜镇龚鑫康先生,拍摄了《崇明往事》,讲浜镇的故事。

(6)“崇明-黄锦成故居”。

屏幕截图(4917)

屏幕截图(4938) 浜镇视频A1 浜镇视频A2

(上为视频截图)

   2022年4月15日“晴天在上海崇明”拍摄的“崇明-黄锦成故居”,宅内满目荒凉。她拍摄得很仔细,连一块鹿回首的石雕都拍摄到了。

(7)施玉龙先生官谋施玉龙先生《流传于浜镇民间的名人志士(二)》

上为施玉龙先生《流传于浜镇民间的名人志士(二)》

一文中介绍浜镇黄锦成内的名人黄宝卿的资料截图。

1、官媒体对黄锦成的报道明显增多,感觉有“温度”。

  2022年与2013年各有一篇报道相关黄锦成的信息,感觉官媒对黄锦成的关注度增加,有“温度”,两篇报道如下:

(1)2022年04月13日 星期三 出版崇明报刊登了《蔡元培题赞崇明黄宝卿》(原文附录文后)

浜镇黄锦成1 浜镇-崇明你好媒体

  (2)上海崇明区融媒体中心于2023年3月7日发表了记者采访入赘黄锦成的陈国兴老师的报道文章《崇明96岁退休老教师:“现在的崇明,真好!》上海崇明 2023-03-07 19:56 发表于上海

浜镇陈国兴5 浜镇陈国兴12 浜镇陈国兴13

上图左:陈国兴老师在黄锦成大门口,上图中:陈国兴与黄雪娟夫妇合影;上图右:刊登该文的“崇明你好”图标。

   黄宣娟老师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宝卿,施玉龙先生的《流传于浜镇民间的名人志士(二)崇明报刊登的《蔡元培题赞崇明黄宝卿》一文均有介绍

  四、黄锦成大宅院前,建有浜镇最大的亲水平台

  黄锦成大宅院前,在浜镇河的河边上建有一座浜镇最大的水桥(亲水平台),一般的水桥的梯级石阶,通常仅供一人上下,到河浜里洗涤或取水,但黄锦成前的河浜边上建有约三米宽的水桥,2-3人可同时上下,到水面洗涤或取水。

    五、黄锦成大宅院是浜镇“空心化”的典型。

人们说独居老人,一人走了,一家变空屋,关门;黄宣娟和陈国兴老师进养老院后,黄锦成大宅院,几乎竟成“空宅”。

2021年一位网民“小窝头”(姓邱)采拍浜镇龚鑫康先生,题目使用了《崇明往事》,当他进入黄锦成拍摄时,说:“我走进去还有点怕怕”。

  2022年4月15日“晴天在上海崇明”拍摄的“崇明-黄锦成故居”,镜头里满目荒凉。

  浜镇变化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原先一个热闹非凡的大宅院,变成了“空宅”,原先一条宽阔的运粮河,变成了窄窄的浜镇河。现在的浜镇河,也在我们这一代的眼皮底下消失了!浜镇河消失了,但我们感谢崇明区路政部门,延续了历史的传承,命名了“浜镇公路”和“浜镇公路桥”。我们感谢施勋先生在一张小小的,可说是“厘土厘金”的浜镇老街地图上,绘制了黄锦成两个:一个新修缮的新墙门,一个修缮后消失的火烧的老墙门,以图说史。地图上虽没有浜镇景观墙,但人们会联想到它,老街地图变成了博物馆,让建筑物说活,述说浜镇历史的脉络!

附录蔡元培题赞崇明黄宝卿原文:

  作者周惠斌   蔡元培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面飘扬的旗帜和各界敬仰的导师,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崇明 人黄宝卿,在近现代历史上是个籍籍无名的人物。蔡元培何以会题字称颂黄宝卿呢?   黄宝卿(1855—1929)名埰,崇明浜镇人。先祖诗书传家,父辈弃儒从商,经营棉业,远及辽沈。14岁丧 父,始涉商贸,辛勤创业,累积财富,乐善好施,重义轻财,信奉“我不负人,人岂必负我”,安排长子、次子赴 沪营商,三子、四子入学修业。晚年不遗余力参与社会公益,议设乡馆、义冢、殡舍,施舍药品,更命长子筹建浜 镇第七小学校舍、投资崇明城内电灯厂,且诫之“此有益于公众者,不应计利之有无”。1929年在上海病故后, 长子等邀约社会名流为其题写像赞。   黄宝卿长子黄铣,字稚卿,原崇明中心医院内“黄家花园”的主人,20世纪上半叶崇明岛上显赫一时的人物。 黄家花园是民国时期遗存至今的一座既有西式建筑风貌,又有中式传统样式的私家别墅,襟江临堤,中西合璧,古 朴典雅,气派非凡,现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崇明区文物保护单位。   蔡元培题赞“老成典型”,上款“宝卿先生遗像”,落款“蔡元培敬题”,并钤白文“蔡元培印”。所谓“老 成典型”,意指年高有德,深孚众望,堪为人师。其中,“老成”指经历多,做事稳重;品行高洁,身体力行。语 出明代袁宏道《书念公碑文后》:“及余归柳浪,而念公适至,老成典型,居然在目。”像赞称颂黄宝卿为人谦 恭,修身谨严;德高望重,享有盛誉;言行举止,表率乡里;恤贫怜弱,泽惠桑梓。“老成典型”四字浓缩了黄氏 一生忠义孝悌、修身齐家,茹苦含辛、坎坷创业,急公好义、报效社会的嘉言懿行,以及传承家风、恩泽乡党的思 想情怀。   蔡元培进士及第,晚清翰林,历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国民政府中央监察院院长、中 央研究院院长,却不以书法名世,且其行楷与明清科举考场上要求书写规范大方、美观整洁的馆阁体相去甚远。然 而,他旧学功底深厚,思想境界阔远,虽疏于楷书,却精研山谷体,兼容并蓄,亦旧亦新,结体左低右高、略呈斜 势,布局疏密得当、虚实兼顾,书风质朴自然、自出机杼。为黄宝卿遗像所题行书“老成典型”,提按顿挫,徐疾 有致;纵横洒脱,苍劲厚重;不矫揉、不造作、不媚俗,个性独具,自有法度。虽为应制之作,但信笔所至,挥洒 自如,得心应手,无丝毫雕琢痕迹,百年后犹能让我们尽情欣赏到他笔下的斐然文采和翰墨神韵。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