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瘙痒难耐的荨麻疹,名老中医的方子还真管用!

 mxb08 2024-05-02 发布于黑龙江

导读:今天学习张桂萍和张宇庆医生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经验。

01

张桂萍诊治经验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为局限性风疹块样损害,骤然发生并迅速消退,愈后不留任何痕迹,有剧烈瘙痒及烧灼感。治疗方法大多是疏风透邪、消疹止痒。
张氏认为,荨麻疹虽病在表,但多与脏腑病变有关,故在临证中常采用脏腑辨证法治之。
急性荨麻疹治在肺:肺主一身之表,是抗御外邪的屏障,风邪夹寒或夹热束肺之时,往往壅滞于体表经脉之间而出现荨麻疹。属风寒束肺者,可用麻黄汤加减;属风热犯肺者,选用银翘散化裁。
案例:
如治梁某某,女,11岁,1990年6月4日初诊。患者2天前全身骤起风团,色红,有灼热感,痒甚。有的连成大片,遇热后加剧,遇冷则减轻,大便干,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数。此属风热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清热宣肺。
方用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炒牛蒡子、蝉衣、炒黄芩、丹皮各9g,薄荷6g,僵蚕12g,生甘草3g,4剂。
药后皮疹减少,大便仍干燥,上方加川军6g、生石膏15g,再服5剂,大部分皮疹消退,仍有少数皮疹遇热而时起时落、继服二诊方5剂,未再发作。
肠胃型荨麻疹治在肝脾;肝以疏泄为主,若肝气郁滞,失于条达,乘犯脾土,内生湿热,郁于腠理,即出现荨麻疹。
此型特点:风团时起时落,伴有腹痛,大便不实。治以疏肝解郁、调和脾胃。方取逍遥散加味。
案例:
如治李某某,女,42岁。1991年5月15日初诊。患者一个月之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淡红色风团,时起时落,反复不消,触之碍手,边界清楚,痒甚,多以午前及夜晚发作,每发之前伴有腹痛,自己服用扑尔敏、息斯敏、去痛片等,效果不佳,仍反复发作不止。
来诊时患者面色不华,纳差,大便不实,且伴有腹痛,即诊为“胃肠型荨麻疹”。观其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证属肝郁不舒,气机不畅。治以疏肝解郁,通达气机。
方用逍遥散加味:柴胡、黄芩、当归、木香各10g,白术、白芍、茯苓、防风、陈皮各12g,甘草6g,5剂。
药后皮疹减少,仍觉纳差,原方去当归、木香,加炒山药、炒扁豆各15g,再服5剂、皮疹大部分消退,纳可,继服前方7剂,未再复发。
慢性荨麻疹治肾为主: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根本,脾赖肾阳温煦则运化水谷,肾阳虚弱则中焦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营卫不足而出现疹块;肾阴不足时,精血的供养亦受损,同样可致疹发。
其共同特点是:病程长,以晚间发作为著,伴有腰酸乏力。偏肾阳虚者用肾气丸加减;偏肾阴虚者用大补阴丸加减。
案例:
如治李某,女,63岁。1991年1月初诊。患者患慢性荨麻疹4月余,症见躯干四肢有大小不等的风团,色淡红,抓后成片,高出皮肤,划痕征阳性。伴腰酸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肾气不充,营卫不和。
治以补益肾气,调和营卫。
方用:熟地、当归、山萸肉、山药各10g,荆芥、白蒺藜、菟丝子、枸杞子各12g,生芪、白术各9g,4剂。药后皮疹减少,瘙痒亦减轻,仍感腰酸神疲,继以上方加减,服15剂后痊愈。

02

张宇庆诊治经验


郑州市中医院张宇庆教授认为治疗荨麻疹应用先攻后敛法。治法是:
逐浊邪:防风通圣散加味:麻黄10~15g,荆芥10g,薄荷10g,桔梗10g,黄芩10g,栀子10g,连翘10g,生石膏3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白术10g,滑石30g,红花10g,地肤子15g,枣仁15~30g,大黄6~10g,芒硝6~10g(冲)。
其中麻黄与生石膏、枣仁必同用,麻黄之用量可达15~20g。张应用多年,止痒消疹作用好,且无不良反应。上方服后大便稀溏,日2~4次。一般服3~6剂后去大黄、芒硝,连服至风团消退或明显减轻,再用扶正敛表法善后。
扶正敛表: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黄芪15~30g,白术10~15g,防风10g,桂枝6~10g,白芍10g,甘草10g,乌梅6g,五味子10g,红花10g,地肤子15g。
有内热者加金银花15~30g,连翘10~15g,赤芍10g,牡丹皮15g;血虚加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5~30g。可连服15~30剂。
【按语】
中医学认为荨麻疹多与风邪有关,风或从内生,或从外感。从内生者,或由阴虚血燥,虚风内动;或由肠胃湿热,郁久化热生风。从外感者,风寒、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多兼有阳气不足,卫外不固。
急性荨麻疹多为实证、热证,慢性荨麻疹多为虚证、寒证。治疗上宜从风、湿、瘀、虚入手。风邪有寒热之分,风寒者,治宜祛风散寒,方选桂枝汤、麻黄汤加减;风热者,治宜祛风清热,方选银翘散加减。
湿热之邪阻滞胃肠者,治宜清热除湿,祛风止痒,方选消风散、防风通圣丸加减;湿邪久羁,化燥入血者,治宜养血祛风,化湿止痒,方选四物汤合消风散加减。
病久风邪入络,瘀滞不通,治宜养血活血,祛风通络,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
虚分阴阳,阴血亏虚,化燥生风,治宜滋阴养血,祛风止痒,方选当归饮子加减;阳气不足,温煦失职,卫外失固,治宜益气助阳,祛风固表,方选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
名老中医对荨麻疹的病因病机认识大都一致,以赵炳南老中医为代表。其病因病机可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①风邪外袭肌表腠理,致营卫不和;
②饮食不节,胃肠滞热,复感风热邪气,内外相兼为病;
③病程日久,耗伤气血,阴血不足,血虚生风,或气虚肌表不固,风邪内侵;
④本病可兼湿、兼寒、兼瘀、兼冲任不调、兼食滞等。急性荨麻疹多为实证,慢性荨麻疹多为虚证。
慢性荨麻疹多为气血不足,责之脏腑,多与肺、脾、肝、肾密切相关。奚风霖强调荨麻疹发病与肝关系密切,治疗上多从肝入手;张桂萍提出慢性荨麻疹与肝脾相关,既有肝失疏泄、脾气不足的一面,又有风邪内伏,湿邪阻滞的一面,其病理特征是虚实交杂。这二者提出了新的病因病机理论。
治疗方面根据老专家的经验可总结以下几大法则:
①祛风散邪,②解表除湿,③益气养血驱风,④凉血驱风,⑤化瘀驱风,⑥固表驱风,⑦化滞驱风,⑧驱风通络。
由于荨麻疹病情复杂,缠绵难愈,虚实间杂,故具体到临床上一般多数种方法同时应用,不限于一法一证。
郝文轩总结了治疗尊麻疹十五法,列证详实,其中不少方法为临床上治疗疑难性荨麻疹的可用之法;金起凤主张治疗荨麻疹应注重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与张宇庆先攻后敛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张桂萍提出治疗慢性荨麻疹用疏肝健脾、养阴柔肝、健脾除湿法,临床应用疗效较好。选方用药上
①经方:以伤寒论专家何任、李今庸等为代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风热侵袭肌表所致的荨麻疹,常用的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麻黄桂枝各半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杏石甘汤等,这类方剂功专力宏,药味少,作用强,应用于急性荨麻疹效果更好。如治疗慢性荨麻疹需配伍其他方剂使用,如配合玉屏风散,方名玉屏桂枝汤等。
②时方:以李林为代表,根据证型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方剂,常用的如荆防败毒散、玉屏风散、防风通圣散、当归饮子、消风散、桃红四物汤等。
③自拟方:以赵炳南、朱仁康为代表,其著名方剂如荆防散、麻黄散、乌蛇驱风汤等。
临证用药有两个方面需要重视,一是血分药的应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多在治疗中加入血分药;二是虫类药的应用,虫类药搜风散邪通络,故多用于慢性荨麻疹,但需注意有部分患者用药后病情加重,可能与本类药物为异种蛋白,以致过敏有关,但施汉章氏指出由于外邪引起的荨麻疹,使用荆芥、防风、蝉蜕等药物,常常药后病变加重,这因邪气外出,并非药不对证,要守方继服,这是事物的另一面,临床工作中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探讨。
小儿荨麻疹的发生多与脾胃滞热有关,治疗上多用清热化滞,祛风散邪之法,以祁振华、何世英为代表。
用药上祁振华驱风用芥穗;除湿先用木通峻利,后用茵陈、白鲜皮、地肤子、苍术、大腹皮等缓渗;清热导下化滞,药选生大黄或熟军配芒硝。
何世英提出治疗慢性荨麻疹在驱风化湿基础上加用镇静安神药,特别是加生龙牡镇摄,效果较好。
针灸治疗:以金针王乐亭为代表,选穴多以太阳阳明经穴为主。
陈耀南用灸法治疗荨麻疹,认为胃气为一身之气的根本,故取腑之会、胃之募中脘穴,补中益气,使清阳施转,脾胃自强,营卫乃固,以达扶正祛邪目的;灸肩髃,温经散寒,活血祛风,二者配合,调整人身气血,濡养肌肤,防御外邪。


end

图片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皮肤病》,李元文、张丰川主编,人卫,2002.1。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