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窯青瓷貫耳瓶

 白龙大神 2024-05-03 发布于四川
 
瓶圓口,直長頸,頸兩側飾管狀雙耳,扁圓腹,底承高圈足,足壁兩側為長方形對稱 孔,可穿繩繫於瓶架上,以免搖晃。胎體較薄,內外施青釉,色淡青泛灰,凝厚勻淨, 瑩潤溫雅。口下有多層施釉痕,口、耳沿釉薄處露出深灰色邊及胎色,器裡腹部與脛部 的釉薄不勻且色微泛灰,足緣無釉,露胎顯現灰黑色胎骨,即所謂「紫口鐵足」。釉面 呈現不規則開片紋,疏密有致,氣泡清晰,密集如珠,充盈高貴典雅之神韻光彩。

南宋葉寘作《坦齋筆衡》記載:「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後苑,號邵局。 襲故京遺制,置窯於修內司,造青器,名內窯;澄泥為範,極端精製,油(釉) 色瑩沏,為世所珍。後郊壇下別立新窯,比舊窯大不侔矣。」

其修內司窯及郊壇下窯即為今日所稱南宋官窯,初期秉承北宋官窯燒造辦法,瓷土、釉材皆按北 宋官窯規範,彰顯柔潤典雅釉色,品質極其精緻,在此嚴謹氛圍下製作的御用瓷,成為當時社會 中之珍貴上品。 

兩宋宮廷及此時期上層社會皆崇尚復古,不僅以瓷器嚴謹複製三代銅器以尊古複禮,瓷器之質 地、釉色、式樣、產量皆遠超前代,且以鈞窯、汝窯、哥窯、官窯、定窯被譽為當時的五大名 窯。其中官窯是指由中央官府開設之窯場,專門燒製御用瓷器,生產嚴格,皆按宋徽宗詔敕編纂 的《宣和博古圖錄》為造型藍本,多仿商周青銅器的尊、鼎、爐、觚、觶等陳設和祭祀用禮器。 本器藍本即取自《宣和博古圖錄》商〈立戈觶〉(圖一)圖譜,然僅造型傳摹,並無全部複製, 頸側加對稱雙耳與底足二方孔,靈活改變舊有組合關係,加進新創素材,使人耳目一新,氣度頓 見不凡。宋代此類青瓷長頸瓶,追求端厚立玉之美,存世珍稀,博物館庋藏形制相似之作更不多 見。僅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宋〈龍泉窯穿帶瓶〉(圖二),無雙耳;日本常盤山文庫庋藏十二至 十三世紀〈官窯青瓷下蕪形瓶〉(圖三),無雙耳且底足無孔,可資參考。此二件與本品器形皆類 似,結構規整,比例和諧適中,曲線優美,更展現氣韻古拙精髓,為宋代擬古風格常用圖譜例證 之一。


圖一 欽定四庫全書-重修宣和博古圖、 卷十六.商〈立戈觶〉,出處:《宣和博古圖錄》,王黼編,頁 27
圖二 宋〈龍泉窯穿帶瓶〉H22.1cm,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下)》,香港商務印書館,1996 年,頁 111,圖版 99
圖三 十二至十三世紀〈官窯青磁下蕪形瓶〉H22.6cm,常盤山文庫庋藏 
出處:《南宋の青磁:宙をうつすうつわ》,東京根津美術館,平成 22 年(2010 年),頁 82,圖版 58

貫耳瓶,器形源於春秋時代投壺式樣,隨後流行於宋代,哥窯、官窯、龍泉窯等多有燒製,為皇室、 貴族及文人追求作為雅器甚至花器賞玩。插花時,分外講究花器與花材的搭配,貫耳瓶花器依造型分 為兩類,一為頸部兩側貫耳與圈足上兩長方開孔垂直,以共作穿帶提攜之用,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庋藏南宋〈官窯青瓷弦紋貫耳壺〉(圖四),可為例證。 

然如本件宋〈官窯青瓷貫耳瓶〉,於器圈足前、後開孔作為縛帶穩固,為擺放 於專門的花架之上,與花材搭配時,增加穩定性之用。因此,此類瓷瓶會專門 訂製燒造及因應花架設計與整體氛圍,圈足前、後開孔位置會有些許變化,故 數量相對稀少。

相關列證可見,東京根津美術館 2010 年展出「南宋青磁-映照宇宙的器皿」,重要私人收藏十二至 十三世紀〈官窯青磁管耳瓶〉(圖五),呈長方形口,與足徑相若,長頸兩側貫耳與圈足開孔對稱。然 本件貫耳瓶呈圓形口,或為美觀,或為特殊花架所需,將頸部兩側貫耳與圈足前、後開孔位置作不對 稱設計,此裝飾特點更為獨具一格;另一例可見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出光美術館庋藏南宋〈官窯青磁 下蕪形瓶〉(註)(圖六),頸部兩側無耳,其圈足上開孔便不受影響,如此活潑多變的設計盡顯宋代 官窯優雅且含蓄的氣韻美學。 註:「下蕪」是形容瓶的腹部像扁蘿蔔形。 


圖四 南宋〈官窯青瓷弦紋貫耳壺〉,H26.6cm,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2 年,頁 102-103,圖版 28
圖五 十二至十三世紀〈官窯青磁管耳瓶〉,H22.5cm 
出處:同圖三,頁 84,圖版 60
圖六 南宋〈官窯青磁下蕪形瓶〉,H23.1cm,出光美術館庋藏,日本重要文化遺產 
出處:同圖三,頁 89,圖版 65

再從宋人李龏《山庵》詩云:「花梨架子定花瓶,一朵紅梅對 懺燈」、周密《武林舊事》:「又別剪好色樣一千朵,安頓花架, 並是水晶、玻琪、天青汝窯、金瓶⋯⋯。」及明高廉《遵生八 箋》記載:「凡瓶忌雕花妝彩花架,忌置當空几上,致有顛覆 之患。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為穿皮條縛於几足,不令 失損。」描寫花瓶與花架之搭配使用;而典型的宮廷畫,宋 蘇漢臣〈妝靚仕女圖〉(圖七)梳妝台右側花瓶,及日本京都 南禪寺庋藏南宋馬公顯〈藥山李翱問答圖〉(圖八)石桌上之 花瓶,皆可看出宋時瓶器配置專用花架之最佳寫照。 

宋代官窯青瓷明亮瑩潤的釉色和出現稀疏開片 紋,具有多層滲透性,清靈秀美,在日本被譽為 「奪天之器」,數量甚為稀少。

東京根津美術館於平成二十二年(2010 年)舉辦《南宋青磁- 映照宇宙的器皿》展,並獲東京國立博物館、大阪市立東洋陶 瓷美術館、出光美術館等,共計三十四個日本重量級單位協 助,提供包含前杭州領事米內山庸夫從「郊壇下窯址」取得之 陶器殘片等重要文物,在出版圖錄中,官窯也僅十件,又以 「下蕪形瓶」及「管耳瓶」為主。從郊壇下窯址採集之十二至 十三世紀〈米内山陶片 90、92、104、105、109、114〉(圖 九),可發現南宋郊壇下官窯底足之造型、釉色及胎質,與本 器極為相似,可作比對參考,應屬同時期官窯之珍品。


圖七 宋 蘇漢臣〈妝靚仕女圖〉,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庋藏 
出處:摘錄自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網站
圖八 南宋 馬公顯〈藥山李翱問答圖〉,日本京都南禪寺庋藏
圖九 十二至十三世紀〈米內山陶片 90、92、104、105、109、114〉,郊壇下窯址採集,東京國立博物館庋藏 
出處:同圖三,頁 106-107,圖版 85

宋人吳自牧《夢粱錄》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其中,插花藝術 大多體現出高逸脫俗的禪宗品味。因此在花材及花器選用上,以清疏風格,體現人生哲理與文化 修養為主要追求,重視內涵勝於形式。官窯器拍場相似之例可見拍賣於紐約佳士得 2023 年 3 月 23 日,編號 881,南宋〈官窯膽瓶〉(圖十)、拍賣於香港蘇富比 2024 年 4 月 9 日,編號 43, 宋或較晚〈官釉八方弦紋盤口瓶〉(圖十一),造型簡約,釉色清新雋永,格調高雅含蓄,與本品 皆為宋代文人雅士追求雅致隱逸生活的展現。


拍場類似作品
圖十 南宋〈官窯膽瓶〉,H13cm,紐約佳士得 2023 年 3 月 23 日,編號 881, 成交價 USD 2,580,000
圖十一 宋或較晚〈官釉八方弦紋盤口瓶〉,H22cm,香港蘇富比 2024 年 4 月 9 日,編號 43,成交價 HKD 20,415,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