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辰立夏,所爱在外

 秋荷荷 2024-05-03 发布于广西

图片

公历2024年5月5日(甲辰年己巳月己巳日,农历三月廿七)8点09分,太阳到达黄经45°,我们居住的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立夏。

「立夏」又称「春尽日」,意为从这一天告别春天,开始进入夏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大也,即天地万物开始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立夏是一年阳气生、长、收、藏四步曲第二步的开始,标志着大自然进入阳气大放的状态,草木也进入了由「生」转为「长」的阶段。

立夏三候为:「一候蝼(lóu)蝈(guō)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大意为:一候时蝼蝈在田间鸣叫;二候时蚯蚓感地温升高,钻出地面活动;三候时王瓜感气温升高,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图片

《黄帝内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对夏季的描述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jiē nüè),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大意为:立夏到立秋前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地气上升为云,云落下为雨,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果,万物繁荣秀丽。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古人的晚睡是指亥初,即北京地区北京时间21点,京外地区计算时差);不要厌烦白天太长,不要抱怨天气太热,应使心情保持愉悦而不要轻易激动、恼怒,精神要像自然界的草木枝叶、花朵那样繁茂秀美,身心的细胞在一年阳气最充足的时候也加快了新陈代谢;夏天身体应适度出汗,使体内阳气能够宣通开泄于外;天气虽然炎热,但也不要长时间在阴凉的环境里,要适当到户外活动,好像对室外的环境特别喜爱似的。这就是适应「夏长」之气养生的方法与原则。如果悖逆了这个法则,心气就会受到伤害。夏天的「长」,是秋天「收」的基础。夏失所长,秋无所收,秋天会发生经久不愈的疟疾之类的疾病;冬水胜火,故到了冬至至阴之时,病情就可能加重。

图片

甲辰立夏(5月5日-5月20日)气候构成因素以及对身体的影响大致如下:

1. 中运为土运太过。湿气流行,土湿自伤,土盛水衰,易伤脾、肾之阳气;寒湿内盛,脾阳受困,导致气机阻滞,温煦和运化功能失权,易出现各种不适,比如肢体沉重、手足清冷、脚底疼痛、心情烦乱、抑郁、食欲减退、腹部胀满、便溏、腹泻等。

2. 司天之气为太阳寒水。一方面,阳气不布。人们易因寒湿内盛,出现大便泄泻、血液外溢、肌肉萎缩、两足萎弱不能行走等问题。另一方面,寒盛火郁。《黄帝内經·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讲:「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shěng,疾苦,病),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热烦,嗌干善渴,鼽(qiú)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下降,善忘,甚则心痛。」大意为:太阳寒水司天,寒水之气下临于地气,寒水之气过盛,寒冷的气候时常出现。水克火,寒胜则火浮,火气上达而显明,易出现心热、烦闷、咽喉干燥、时常口渴等不适;火克金,心火旺盛则刑伤肺金,易出现鼻塞、喷嚏、悲忧、呵欠连连等表现。火热妄行,致使寒气来报复,寒霜不时下降,寒水太过伤害心火,使心气虚而善忘,严重的会出现心痛等不适。

3. 立夏处于二运(4月2日至6月15日)之中,主运为火运不及,客运为金运不及。火不及,则水反盛,水主寒;夏主火,加之金不及,则火反盛,火主热。因此,二运寒热交织,天气晴朗时,气温较高,火热主导,阴虚内热或实热的人更易内热加重而出现鼻干、目涩、爪甲脆折、小便短少等问题;夜晚及阴雨天时,气温较低,阴凉主导,阴冷潮湿,气虚、阳虚的人更易因寒湿而出现纳差、腹胀、肢体沉重等问题。

图片

4. 立夏处于二之气(3月20日至5月20日)之中,主气少阴君火,客气阳明燥金。立夏节气,阳气开始大放,却是对应秋分至立冬这一时段的气候主政。寒凉收敛之气影响夏日阳气之「长」,阳气容易被抑而生郁火。不管是年老体弱、虚寒体质的人,还是阴虚内热或实热的人,都容易出现气郁不舒、腹中胀满等症状;金乘木、金侮火,肝、心系统受到抑制。

综上所述,立夏之后,天地之气仍然处于对立状态,使不同体质的人,莫名其妙的出现肝郁、心郁、脾郁、肺郁、肾郁等症。化解郁气除了饮食调养,主要「所爱在外」。《黄帝内》关于「夏三月」养生的这句话,讲了精神和行为两个方面,即是心在海阔天空,人在自然。如:一些癌症晚期并且扩散的病人,放下一切,「所爱在外」,旅游归来,再做检查,癌症指标竟然全部正常。

气温升高,阳气渐盛,但是,甲辰年中运土运太过、司天之气太阳寒水,寒湿盛行,脾、肾阳气易受到伤害;寒水太过,心气受损、心火上浮。立夏处于二运、二之气之中,「夏行秋冬令」,影响夏天阳气之「长」;肝气、心气易郁而化火。因此,立夏的时令养生重点是:养阳化郁,助力夏长。

图片

时令养生建议如下:

一、顺应时令调整起居

1

夜卧早起,顺时养阳

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养,顺应节气调整睡眠时间应放在首位。《黄帝内經》教导我们夏季要「夜卧早起」,即亥初睡觉、寅初起床(亥初是21点、寅初是凌晨3点,京外地区计算时差)。一年分四季,一天也分四季。亥初进入日冬,主闭藏;寅初进入日春,主生发。过点不睡耗杀阳气,过点不起扼杀阳气。
早上醒了不要赖床,尽快起来活动,这样人体的阳气顺天地的阳气生发,二者融为一体。身心是一种发散的状态,浊气随之而出。如果不起床活动,阳气就会转化为浊气,郁于体内,腰酸背痛;人体的阳气没有跟上太阳的阳气,出现了脱节,变成郁气,导致血液粘稠,人容易心情不悦。早起不赖床,可让阳气顺时、顺势升发,避免气郁化火,人会感觉到轻松欢喜,不易郁郁不乐。
2

夏不厌日,晒背补阳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四季更迭,春去夏来,连风都带着暖意,炎暑将临,尤其是南方地区,温度明显升高,对此,我们切勿抱怨、嫌恶炎热的天气。太阳是万物生长的能量来源。应心生欢喜、心怀感恩,感谢上天给予这个机会补充能量,使我们能拥有足够的阳气御寒、越冬。

图片

人体背为阳,肩背是许多阳脉循行的部位,主要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冲脉、带脉、阳维脉、阳跷脉。立夏时节,阳光温和而不炽烈,借天力还以人力,通过晒背充分摄取大自然的阳气,是很好的补阳方法。除有医嘱不建议晒太阳的人群,体质偏虚寒的人当抓住时机,重视晒太阳补阳气的方法,接受大自然的馈赠,晒后背蓄养阳气。

晒太阳的时长因人而异,晒到后背觉得暖烘烘的或者微热、微汗,就不要再晒了。热则气离,气随汗出,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可能伤气、伤阴。出汗时腠理疏松开泄,注意避风、及时擦汗,以免风邪夹湿夹热趁虚而入。晒久燥热,易伤津液,晒后注意及时适度补水。
3

离湿邪,避免伤阳

湿为阴邪,易伤人阳气,阻滞气机,气机不畅则会出现胸闷、胀、关节疼痛等症状;湿性重浊粘滞,易使人体出现头昏沉重、四肢酸楚沉重、大便粘腻不爽等症状,且症状缠绵不易消除。清朝著名医家叶天士在《叶选医衡》中说:「湿者,天地间阴阳蒸润之气也。所感之由,或因雾露之侵;或因阴雨所客;或因汗出沾衣,为风所阏;或因涉水行泥,为寒所郁……」湿邪有内湿、外湿之分。内湿多因体质虚弱、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生;外湿大多是因为多雨、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久卧湿地、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

图片

立夏时节,脾易因气候影响而内生湿邪,若再外受湿邪,容易导致外邪引动内邪,进一步伤害身体,故立夏应特别注意避免外湿伤身:

(1)避免居住、工作、活动环境过于潮湿

① 尽量减少在潮湿的地方久留、活动、工作。

② 湿度过高时,可使用抽湿机或空调的抽湿功能等,保持室内湿度适中。

③ 阴雨天时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

④ 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特别是露天的木质椅凳,由于雨淋含水分较多,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干燥的,但经太阳一晒,便会向外散发潮气,侵入人体则化为湿邪。

(2)保持身体干燥

雨天避免淋雨,走路时尽量不要趟水。在大汗、雨淋或游泳之后,要及时擦干身体,换上清洁干燥的衣服,以防湿邪侵袭肌肉、关节。

图片

4

适度锻炼,运动生阳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黄帝内經》讲:「使气得泄。」夏天运动适当出汗,体内阳气能够宣通开泄于外;运动出汗能排出体内湿邪,防止湿气过重导致阳气郁滞。立夏是夏天的开端,自然界阳气升腾,万物生长旺盛。人体顺应这一节气特点,进行适宜的运动,可以更好地与自然界的阳气相应,借助天力,更好地增强脏腑功能,促进阳气的生成和气血的流通。夏天应当「若所爱在外」, 兴趣要在外,最好是到空气清新、绿植丰富的户外环境进行运动,与天同行。人气和天气相应的时候,人就能获得天地相助。

二、顺应时令调整饮食

1

食有节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甲辰立夏,土湿自伤,寒水侮土。阳光明媚的时候,脾胃得自然界阳气的资助,寒湿的影响减弱;阴雨天时则脾胃运化能力普遍比较弱,饮食需要注意节制。尤其老年人脾胃功能下降,运化能力减弱;少年儿童脏腑娇嫩,脾胃功能亦相应较弱,饮食量宜少不宜多。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说到:「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合理的饮食量一般以饭后半小时不感觉饱胀以及下顿饭之前有饥饿感为宜。

图片

2

慎食生冷

不熟即生,不热即冷。立夏阳气发散,天热身寒,身体阳气趋于体表,中焦虚空,加之前面所述,脾、肾阳气容易因气候影响而受损,立夏当慎食生冷食物,以免损伤阳气,寒湿内生。水果宜用开水浸泡或微波炉加热30秒至1分钟再吃。
3

茶洗百脉

夏天是茶洗百脉、驱邪达外最好的季节。立夏之后,万物开放,汗道随之而开放。茶灸以热为火,以茶为涤,以牙为针,以气为用,借茶热气,灸灼神经,通络升阳,祛邪排浊。可于每天阴时,沏茶烫饮出汗,借夏天阳气充沛之机,荡涤人体血中之邪气、疏通经络。

茶灸以寅时为佳。寅为一日之首,阳气未到,阴气未退,此时醒脑,百脉始于清阳之气,全天振奋。茶灸前,先关门窗。门窗不漏,以利阳气裹身不破,内外阳气融合一体。室温不宜太低,防止出汗后着凉、感冒发烧。茶灸时闭目养神,自然呼吸,带动全身乃至毛孔,汗出邪出。

图片

夏天茶灸首选有机绿茶,脾胃消化能力弱,食少纳差者可加适量古树熟普洱;脾胃寒凉者可加适量姜丝或红糖姜茶;脾胃虚弱者加适量宁红茶,即「玄黄茶」。红色入心,红茶养心。有机绿茶与红茶搭配,形成契合「天地玄黄」之道的玄黄茶,地天安泰,神清气爽。心瘀、心易憋闷或易心梗者可于午时心经当令或戌时心包经当令时用玄黄茶茶灸。
4

饮食纠偏

湿困脾土,气机阻滞,脾运化不利。若出现不思饮食、腹胀肉痛、身体沉重,小便不利等问题,可于早饭时适量吃辣。辣能燥湿,适时适量吃辣可缓解湿气过重产生的诸多不适;借卯时手阳明大肠经、辰时足阳明胃经兴旺之机,使辣产生的热发汗于体表,使身心平衡,不易「上火」。

年老体弱或素体虚寒者,可于卯初借手阳明大肠经兴旺之势,饮食温补肾阳、脾阳;心气虚者可于未时饮食补气,临时出现神疲乏力、胸闷气短症状可即时微量饮食补气,感觉到精神爽、身体舒服即停,以平衡为界,宁可不足,不宜有过。感觉心脏不适时,应立即休息,尽快就医。

阴阳互根,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甲辰立夏养阳为要,但养阴亦不可忽视。如前所述,阳气易因寒湿盛行而被抑,郁火伤阴,阴虚者可于酉时饮食养阴;心阴虚内热者可于午时或戌时饮食滋养心阴;肝火或肝郁之人,可于戌时或丑时醒后饮食疏肝、滋养肝阴。

图片

饮食纠偏需明辨阴阳,遵循「三因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综合考虑,切勿以偏概全,以免有失偏颇而伤身体脏腑阴阳平衡。

三、养心化郁

夏应心,立夏养阳,养心当先。心为君主之官,君主明群臣(十一脏腑)则安,「心不明则神无所主,而脏腑相使之道闭塞不通。《说文解字》说:「阳,高明也。」朝向日光、明亮的为阳。光明、温暖、向上等,是阳的特性。夏日的心态应当明亮、宽容、友善、欢喜、奉献……使心与自然和谐,与夏长相应。反之,心怀嫉妒、嗔怒、傲慢等负面情绪,必生阴暗之气,拒阳于心外,使心与夏气相悖。「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心有伤,百药难效,「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

时节如流,孟夏已至;心怀感恩,与时偕行;调身调心,自在安康。

图片

附:子午流注与二十四小时对照表 

图片
注:上述时辰以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准,各地根据当地经度与北京时间的经度差来计算时差,可以在百度查阅《真太阳时算法与中国主要城市查询》作为参考。
本文章为原创首发,禁止抄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 / END / ————

作者:养生文章指导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