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锐度,也失去了创作力的激发,所以需要出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太史公二十岁开始自己的壮游,中国文化里面本来有这个东西。可是这个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年轻人的生命力没有了,生命力消失了。每个人都需要一次壮游,尤其是年轻人,走出去。如果不走出去,将来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当你自己很清楚要做什么、意志力很强的时候,所有的困难,都可以一层层克服。《西游记》孙悟空那么厉害,他一翻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那他去取经不是很容易吗?为什么是唐三藏取经?因为孙悟空没有动机,而唐三藏有动机,虽然没有取经的能力。但是动机是比能力重要的。没有动机,根本就没有出发点,连起跑点都没有。壮这个字,包含了一个深刻的,跟当地文化没有偏见的对话关系。旅游是很大的反省,是用异文化,去检查自身文化很多应该反省的东西。就像写《裨海纪游》(清朝康熙年间记录台湾山川风物之著作)的郁永河,他看到原住民被抓来拖牛车,下雨他们就在淋雨。翻译官就告诉他:他们其实跟动物差不多,他们是不怕淋雨的。著有《真腊风土记》、出使吴哥城的周达观是元朝的北方人,所以他南下的时候,受不了天气。当初他带着大国心态,当时元朝那么伟大,但他后来说,真腊(今日的柬埔寨吴哥窟),一个小小的东南亚国家,可是礼仪这么严整,“不可轻视也。”人不可能没有主观,可是慢慢在旅游里面,修正自己的偏见跟主观,才是好的旅游。现在信息真的很发达,在出发以前,可做一些准备的工作。任何一个旅游都值得,因为只要一对比,你都会回来检讨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旅游不只是看,更是找到自己内在,最美的东西。外在的风景,其实是你自己的心情。在一个环境久了,不但爆脑浆、爆肝,还会变得“僵化”与“麻木不仁”。出走当然是一个很棒的选择,若短期无法成行……阅读、手作、聊天、学习、陪伴、分享、运动、散心、唱歌、画画……也是很不错的方法。只要能让你的生活比重产生变化的自然也会改变你的生活质量,避免脑子僵化、心灵麻木了。有多久没抬头看看天、看看路边的小花小草、听听在行道树上吱喳的小鸟?图片 | 隐山茶斋 来源:抱蒲堂 微信号: bpthz2015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3647期,主编微信gxjc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