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宝玉历史原型是谁?一首诗、两个字交代清楚,他竟是这位皇帝

 小天使_ag 2024-05-03 发布于湖南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历史原型之一是康熙帝玄烨,第五回的回前诗通过“春困葳蕤拥绣衾”和“千古风流造孽人”等诗句暗示其帝王身份。康熙帝登基于正月初七,对应“春”字,其小名玄烨通“元”字,与“元迎探惜”谐音的“原应叹息”相呼应。文章从三方面入手剖析论证贾宝玉原型,指出“红楼梦”即“春梦”,暗喻玄烨的一生经历。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图文春日打卡计划#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索隐读法虽然倍遭质疑,却也独具魅力。贾宝玉的历史原型是谁,令人尤为关注。有太子之说,有曹寅后人之说,有皇帝之说等等。


无论哪种猜测,都会有牵强附会之嫌。青溪认为,解读《红楼梦》如果不索隐,则永远不会体会其中滋味。而索隐,则定要以原著文本为依据,而不是任凭想象去天马行空地臆测。


贾宝玉的历史原型究竟是谁?《红楼梦》原著中有多处交待。青溪前期大量文章也已经有解读,本文将从三方面入手,再次剖析论证贾宝玉的原型人物。



一、第五回的回前诗


解读《红楼梦》必须首先弄懂其写作结构,这样才能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原意。


原著正文故事从第六回开始,第五回乃是全书总纲和故事梗概。第五回以谶语的方式演绎了金陵十二钗的结局,本回对于解读全书至关重要。而贾宝玉原型的真正身份,隐藏在本回的回前诗中。该诗为:


春困葳蕤拥绣衾,

恍随仙子别红尘。

问谁幻入华胥境?

千古风流造孽人。


第一句“春困葳蕤拥绣衾”以“春困”点明梦境,呼应本回标题“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梦非梦,而是真实的回忆。红楼一梦乃是作者的一部回忆录,作者的生活经历是什么呢?下一句交代生活背景。



第二句“恍随仙子别红尘”,此句叙事,描述贾宝玉去了仙境。古代文学中以仙境比喻皇宫。


偌大的皇宫之中,成百上千的人物,从皇帝到太监,从皇后到宫女,从内官到杂役等等不一而足。这位梦主贾宝玉的身份是什么呢?看下面作者的自问自答。


第三句“问谁幻入华胥境?”


“华胥境”出自《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作者引用这个典故,暗中交代了贾宝玉原型的身份是帝王之身。


重要的事情需要反复强调,下一句再次提点。



第四句“千古风流造孽人”。


“千古风流”,《红楼梦》一向被看作贾宝玉原型的自传小说。有谁会轻狂到把自己说成“千古风流”之人?能配得上这种美称的大抵不是圣人大家就要属帝王将相。


“千古风流”出自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原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此词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古人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表达了作者功业未就、老大无成的忧愤之情。


该词中的“千古风流人物”指的是各代英雄豪杰,又以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元帅周瑜为代表。



《红楼梦》表面隐去了时间背景,但是却把它隐藏在各种典故之中。读红楼,一定要深挖典故的内容和意义。


三国时期时局纷乱,以不能实现大一统为忧患。《红楼梦》看似说的是儿女情长,实际寓意却在英雄气短。


早在全书第一回,甄英莲出场时被作者评为“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脂砚斋于此处便点出全书主旨,该脂批为:


“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


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


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由此段脂批看出,《红楼梦》虽然以写女子不幸遭遇为主,可是真正感慨的却是更加不幸的男子。此人之不幸并非仅是儿女私情,而主要是国家不能统一、国君被人挟持之恨。全书以家事喻国事,以女儿之苦譬喻男人之难。


“千古风流造孽人”乃是对“问谁幻入华胥境”的回答,二者相辅相成,暗藏着一位帝王。

这位帝王是谁呢?



二、春字


我们转回到第一句“春困葳蕤拥绣衾”,这一句便藏着此位帝王登基的时间。


青溪在前期文章《秦可卿卧室中出现的梅花意象,大有深意,它揭秘了红楼梦故事背景》中指出,寿昌公主的典故中隐藏着“正月初七”这个关键的时间点。这是爱新觉罗·玄烨登基为帝的日子。


《清世祖实录》记载: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夜里子时,深宫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养心殿驾崩。



次日,正月初七日,年仅八岁的皇三子玄烨被拥上宝座,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


《红楼梦》以贾宝玉午睡入梦,小说虽来源于现实,但是却不能笔笔写实。尤其是《红楼梦》要可以隐去真相,作者才用心良苦地在改变真实信息的基础上又留下诸多线索供认探求。


日夜相对,各为六个时辰。子夜又称午夜,对应白天的午时。所以,贾宝玉的午睡之梦游仙境,暗喻爱新觉罗·玄烨在子夜开始的皇帝生涯。


玄烨出生在三月十八日,乃是暮春之际;而他登基之日乃是正月初七日,为初春之始。


康熙帝玄烨身上集结着“春”的时间段,故此《红楼梦》中处处写春,以春为喻,反复譬喻他的一生经历。


人们读不懂《红楼梦》,实在是不够用心,因为小说中处处都在点题。


第五回警幻仙姑出场时唱的第一句便是“春梦随云散”,“春梦”便是指贾宝玉的太虚之梦,暗喻玄烨的皇帝生涯。


三、“元”字


众所周知,贾府四春的名字分别为元迎探惜,谐音为“原应叹息”。仅仅知道这个谐音还只是理解了表面意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康熙帝小名是玄烨,此后清朝讳“玄”字,“玄”改为“元”字。所以,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元”“玄”相通,故此“元迎探惜”的谐音深意为“玄应叹息”,即玄烨的一生应该被叹息。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认为康熙时期大清已经实现了统一,不可能会有上面说的“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的悲恨。


其实,在清初之际,国家表面上统一了,但是在思想上却还并未真正融合。大清入关,朝廷面临着满蒙汉三个民族之间的融合问题。顺治帝时期,此等问题尤为严重。


到了康熙初期,三族的统一仍是清廷的一大问题。康熙朝先有吴三桂的反清,后有蒙古察哈尔部的叛乱,又有准噶尔部的骚扰。


这些民族统一战争,和三国时期的动荡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实质却是一样。


结语:


贾宝玉的历史原型之一是康熙帝,《红楼梦》第五回四句回前诗暗中点明他的帝王身份。“春”字包含了康熙帝登基之日和生日的信息,“元”字则通“玄”字,暗含着康熙帝的小名玄烨。


“红楼梦”即“春梦”,以梦写真,“红楼梦”乃是康熙帝玄烨的一生经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