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首经典初夏诗词,在诗词里寻找绝美的初夏

 人间幸福是清欢 2024-05-03 发布于河北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初夏,既有春天的温柔与细腻,又散发着夏日的热情与活力。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初夏的美,美在小荷初露,美在蜻蜓点水;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初夏的美,美在麦子初芒,美在梅子青青;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初夏的美,美在枇杷金黄,美在甘甜可口。

告别暮春,迎接初夏,七首经典诗词,感受最美的初夏风光。

1

池上早夏

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晚春雨后,池塘里的积水很深,草木茂盛繁密,纵横交错,初夏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村野渡口,有几只小船散乱的横卧在那里,村庄的篱笆稀稀落落,与周围的的景致勾勒出一幅恬淡静谧的田园风光。

闲暇之余,就坐在席子上,轻抚琴弦,将家里酒窖的门打开,醉人的香气扑面而来。

生活如此宁静而闲适,无需忙碌奔波,没有觥筹交错,只能不时地与懵懂可爱的小孙子说笑逗趣。

白居易的诗,素来语言清新,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这首诗同样如此。

诗中描写初夏池塘边的景色以及自己的闲居生活,将诗人含饴弄孙的闲居生活,刻画得鲜明而传神。

2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梅子的酸味留在嘴里,使得牙齿变得酸软,窗外的芭蕉初展新姿,芭蕉叶随风轻轻摇曳,将它的绿色映衬到窗纱上,留下斑驳的影子。

漫长的夏日,从午睡中醒来,情绪低落。我无所事事地坐在窗前,观看儿童追逐那迎风飘飞的柳花。

作者用清新细腻的笔触,将一个普普通通的初夏午后,描绘成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卷。

午睡醒来,没精打采,百无聊赖。当看到在风中追逐柳絮的儿童时,不禁童心萌发,空气中弥漫着欢乐的味道。

诗人仿佛找到了久违的童趣,心情如同这初夏的微风一般,清新而闲适,表现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3

初夏即事

·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此诗作于公元1083年,王安石晚年罢相后退居江宁半山园,有时骑着毛驴,随意闲行;有时侍弄花草,怡养性情。

初夏时节,诗人在田园幽居生活中,即景写下这首清新朴素的小诗。

石桥和茅草屋,环绕在曲折的堤岸旁,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流入西边的池塘。

在晴朗的天气里,暖风拂面,送来麦田的清香。这碧绿的树荫,青青的小草,远远胜过春天百花争艳的时节。

这首诗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诗人笔下,石桥、茅屋、曲岸、流水、麦香、绿阴、幽草,这一切比百花争艳的春天还要美,读后令人心旷神怡,心情愉悦。

4

首夏山中行吟

明·祝允明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初夏时节,山中的景色别有一番韵味。梅子已经由青转为金黄,成熟的梅子挂满枝头。田地里的菜蔬肥美,麦田一片金黄,养蚕的农事也进入繁忙阶段。

山中的僧人翻山越岭,去察看茶叶生长的情况;村庄里,女子们则在酒坊煮酒,那酒香四溢,弥漫着整个村庄。

祝允明,号枝山,明代书法家、文学家。祝枝山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这首诗通过描写初夏时节山中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诗中的梅子、菜蔬、麦田、蚕、山僧、村女等元素,共同构成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

5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历经坎坷,但笔耕不辍。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居山阴时所作的一首田园诗, 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初夏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成的伤感。

我的家,在风景优美的湖光山色之地,周围绿柳环绕,槐树成荫,乡间小路横斜,环境清幽。

夏日雨后,湖水满溢,不时可以看到白露由蓝天翩然飞下,悠然在湖边觅食。湖畔水草深处,处处有蛙鸣声。

庭院周围,新笋已经长过了头番,而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

旧日的老朋友已经所剩无几,午间梦醒,没有人可以与我品茗谈心。

6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四月的天气晴朗而和煦,一场新雨后,远远望去,山色在阳光的映照下,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也变得清晰可见。

此时,眼前再也看不到随风飘飞的柳絮,只有那一片向阳而生的葵花,盛开依旧。

公元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无奈退居洛阳。这首诗,明写初夏雨后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实际是一首隐喻诗。

诗人以葵花自喻,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将王安石等人比作“柳絮”,表明自己会像葵花那样忠于国家,不会像柳絮那样没有操守。

7

初夏江村

明·高启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高启,元末明初文学家,有“明代诗人之冠”美誉。这首诗作于高启回到吴淞青丘乡间隐居时。

初夏时节,诗人漫步江边,面对秀美的风光,即景作诗,描绘出一幅色调明快、轻松安闲、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水乡初夏风光图,读来令人神往。

初夏的江村,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我)身着轻便的衣衫,足踏轻软的鞋,漫步在松软的沙滩上,前方的小村庄,隐藏在柳树后面,隐约可见几户人家。

江面上,野鸭悠闲地游弋戏水,不时翻动着水中的莲叶,微风轻轻吹过,燕子拂过桐花,翩翩飞舞。

村边渡口,一艘渔船静静地横卧,林外,不时传来缫丝和纺纱的声音。

此时,正是黄梅时节临近之际,雨水充沛,万物生长,回来的路上处处可以听到蛙鸣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