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解《论语》第一篇第6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微明坊 2024-05-04 发布于江苏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尊敬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守信,与众人相处要友善,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的,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理解《论语》第一篇第6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逐句解释: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弟子:指年幼之人或学生,古时说某世家子弟即某家族的年轻人。

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说明守规矩,外出尊敬比自己年长的人,说明懂礼貌。这是儒家强调的修身要义。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谨:谨慎、严谨,形容说话办事认真,不随随便便。

泛:广泛。

谨慎地办事、言而有信,对他人和善友好,亲近有仁德之人。这就是君子的行为,也是老一辈常说的“在外要学好”。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行:做、办、从事。

文:指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如果做到以上那些还有余力的,就可以去学习文化,研究文献了。孔子强调人应该先修身,然后再去学知识。

心得总结:

上篇是对领导者治理国家的建议,本篇是对个人修身养性的建议。这两个建议有相同的部分,包括尊敬、严谨、守信、爱人。

治理国家需要敬畏天地,修身养性就需要敬爱父母、尊敬兄长;治理国家要严肃认真,修身养性也要认真谨慎;治理国家需要言而有信,修身养性也需要信守承诺;治理国家需要“节用而爱人”,修身养性则需要“泛爱众,而亲仁”。可见为君与为人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就是儒家的君子之道。

孝、悌、信、爱是儒家对人的基本要求,要想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必须满足这几个条件。在具备这几点之后,就能亲近有仁德之人了。在此基础之上,还有精力的话,也就是这几点做得不错了,才能谈学习文化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儒家的教育理念,育人在先而施教在后,教做人重于教知识。这点对于进入社会,有了人生阅历的人来讲会深表赞同。当你回过头来看,会发觉人最重要的还是为人,其次是能力和学识。也就是“德”和“才”相比较,“德”应在先,“才”在后。

孔子对于年轻人的行为规范要求高不高呢?其实这几条都是很基本的要求,做起来并不难。可惜的是,当今时代物欲横流,人们被物质文化所腐蚀,人们对于能搞到钱的能力看得比较重,而对于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方面则看得没那么重。这或许是商业发展、科技进步的代价。但对于社会真正的进步和发展来讲,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甚至精神文明要优于物质文明发展。

附图:

理解《论语》第一篇第6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