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钱澄海指导一段少年情(作者:陈茂麟)

 常熟老李jlr5mr 2024-05-04 发布于江苏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与钱澄海指导
图片

一段少年情

陈茂麟

我曾在中国篮球协会报导“篮坛追思录”中看到中国篮球“教父”钱澄海的事迹,赞誉他为我国篮球发展和提高起到重大作用。钱澄海1956年入选为中国奥林匹克篮球队队员,从此开始了28年的国家队队员和教练员的篮球生涯,在当今中国篮坛上,绝无仅有。任国家队教练时,在他的带领下,参加各种国际大赛,取得了许多优异成绩,积极为国争光。我们永远怀念钱澄海指导!

图片

我不由地回忆起当年我同钱澄海指导在上海的一段不为人知的球情和友情。那年,他是1934年出生才15岁,我是1935岁出生才14岁,我还在七宝南洋模范中学读初中。那年暑期,在市北中学钱澄海的提议号召下,我们几个喜欢打篮球的初中小朋友组织了一个篮球队参加上海市幼年组比赛,我队取得亚军,队名叫'行健'队,队员有钱澄海、陈运鹏、童宪刚、马同庆、陈茂麟等。钱澄海打球时很油滑,实质是他传球很灵滑,灵巧,假动作多,声东击西,隐蔽式传球。

图片

图中后排左一陈运鹏(4号),中间钱澄海(6号),右一陈茂麟(3号)

钱澄海在我们队中是控球后卫,是场上指挥者,我是左锋,我俩有很好的配合和默契。他那时篮球基本技术已有一定基础,特别是传球有独到之处,怪不得后来他在国家队里有出色表现。

那时我住在上海北京西路一条里弄中的一幢4层独立房屋内,房间很多。在家门口,因我父亲是位篮球爱好者,故特在我家门前墙上做了一只篮球架供我们练球用,钱澄海和陈运鹏常来我家,吃,玩,打篮球。钱澄海还有一段时间住过我家,同吃,同住,同玩,同练球,大家过得很开心。要开学了,大家只好分手。再后来他参军去中南海军篮球队打球,第二年他动员陈运鹏也去中南海军篮球队打球,从此我就同他俩就失去联系了。

直到1956年10月21日在新民报晚刊上著名体育记者冯小秀报导我国参加奥运会人选,发表题为'煮酒论英雄'文章。我看到我国参加十六届奥林匹克运动员全部名单男女运动员共92名,在篮球队名单中看到钱澄海的名字,才知道他代表国家队去参加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1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我真为他高兴,后来由于台湾要去参加,我国就退出了这届奥运会。

图片

钱澄海

1956年11月26曰,我国奥运代表团来上海表演,当晚七时半在陕西南路淮海路口市体育馆举行开幕式,开幕式后举行第一个表演项目是篮球表演赛,由奥运国家队对上海混合队,当时我是上海混合队队长。

图片

新民报晚刊著名体育记者冯小秀写的报道

新民报晚刊详细分折二队特点及每个队员技术特长和出场名单,钱指导代表国家队,我代表上海队,二人在球场上相逢,都很惊喜和高兴。

互相握手后,我问他当时同他一起参加中南海军篮球队陈运鹏情况,他告知陈运鹏不打篮球了,他加入八一游泳队当专业游泳队了。陈运鹏后来曾任中国游泳总教练,他培养出一批世界冠军和奥运,包括杨文意、庄泳、钱红、林莉、乐靖宜等知名游泳运动员。

图片

陈运鹏任游泳队总教练時的照片

想不到昔日同队小同伴,今日成为了球场上对手。

奥运代表团来上海,上海满城沉浸在热烈的体育气氛中,街头巷尾都听见谈论我国奥运队的表演,大家都以得到一张球票为荣。比赛场上,有四千多观众在观摩欣赏,场外还有更多的球迷抱着万一的希望能得到一张观赏国家队球票,等退票球迷都站在马路上,一度使交通中断,在市体育馆门前的24路有轨电车,也只好绕道行驶。

国家队是具有相当高国际水平的篮球队,在出国比赛时,曾经战胜欧州劲旅捷克斯洛伐克队及波兰队,在国内击败来访问的罗马尼亚队,我国国家队都是身高马大健儿,队内最高的是8号中锋鞠汾康,身高1米98,最矮的是6号杨伯镛,也有1米80。我们上海队同他们比赛过程中,国家队靠这高度优势,控制全场篮板球,加上10号钱澄海和杨伯镛快攻配合连连得分,在全场40分钟比赛中,快攻达20次以上,结果上海混合队输得很惨,以141:57告终。

图片

新民报晚刊著名体育记者冯小秀写的评论

国家队表演给上海人民以很大满足和享受,使人叹为观止。

比赛结束后,我同钱澄海握手道别。

1957年8月法国学联为庆祝成立50周年在巴黎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国际文化联欢节,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组团参加,经国家体委和团中央研究决定,篮球队明确指定由上海市组队代表中国大学生队参赛,我有幸被选入到其中一员。我作为一名上海外国语学院业余园校篮球运动员,被选入,既兴奋,又高兴,又觉得责任重大,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篮球队第一次去国外参加国际比赛,也是中国篮球队第一次派队赴西欧参加大型国际大赛,1957年7月25曰我队去北京报到,住东四块国家队驻地宿舍,钱澄海知道我到北京,特赶来看望我,共诉友情。

我参加巴黎大运会后,回上海。大学毕业,需分配工作,他一直也很忙碌,为国家队效力,我们一直无来往。直到在文化大革命后,钱澄海教练带领国家队来上海市体育馆训练,我也带领上海化工局篮球队在市体育馆训练,场地负责人励肇青同我商量,要我将场地让给国家队训练,我当然同意,我队还可看到和学习国家训练方法。

图片

钱澄海教练在向队員讲解篮球,对面7号运动员是张大维(是我南模校友),在钱澄海指导的教授下,成为著名中国篮球运动员,曾是亚运会开幕式旗手

图片

钱指导向队员传授控球技巧

等到钱澄海来训练时,看到了我,马上走到我面前,将我拉到他带领的队员面前向他们介绍我,说是我俩在少年时是一起打球的伙伴,那时他带领的队员应该知道这情景吧!

2008年4月传来他因病逝世的消息,我很悲痛。在他生前和生病期间未能再见上一面,我很懊悔和终身遗憾。

图片

永远思念钱澄海指导!

鸣谢:陈茂麟先生赐稿分享!

我知道你在看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