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9分钟 在物质极大丰富并且经过三年大保健的今天,很多人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出去玩,都会准备一些罐头类食品,无论是平时懒得做饭应急还是改善伙食都挺合适。 ◇ 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看病人的礼物中必须有黄桃罐头 说起来,在咱们眼里平平无奇的罐头可以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往小了说它让我们多了一种食物选择,往大了说它帮助了人类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获胜。那么,这小小的罐头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罐头能被发明出来,也是源自战争的需求。自从近代以来,欧洲战争规模扩大,持续时间和交战距离也比以前更长,为此怎么让士兵们在战争期间快速填饱肚子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当时人们保存食物的手段比较落后,只能是脱水或盐腌,仅仅能保障填饱肚子,吃起来的口感极其差劲。更重要的是没什么营养,长期食用这玩意,不仅严重影响军队士气,而且导致士兵极易患上败血症,稍微有点小伤口,就会流血不止以至于危及生命。 ◇ 拿破仑 有鉴于此拿破仑就希望用一些优质食材来提高军队战斗力,1795年,拿破仑向社会各界人士征求一项可以长久保存,又不过于降低食物本身营养、口感和味道的技术或装备,为了表示诚意,他开出了12000法郎的巨款,这相当于一个巴黎市民30年的工资。 在拿破仑贴出皇榜近4年后,一个叫阿佩尔的面点师献上了他的发明,把肉类在开水中煮4个小时,撒上葱姜盐料倒进玻璃瓶里,并趁热用软木塞密封,几个月后食材仍然新鲜,就这样阿佩尔拿到了12000法郎,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罐头加工厂。 ◇ “罐头产业之父”尼古拉斯·阿帕尔特 阿佩尔的罐头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也有不少缺点,例如封闭罐头的软木塞无法完全做到隔绝空气,也就无法阻止外界空气中的湿气、细菌等危害罐内的食物,这样常年保存就无从谈起。另外罐头瓶是玻璃制成,运输特别困难,玻璃材质在太阳光下也能迅速升温,使里边食物变质,所以阿佩尔这一次发明应该说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面对阿佩尔罐头的种种缺点,后人只能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改进。 ◇早期玻璃瓶罐头 到了1810年,英国人彼得·杜兰德突发奇想,用密封的马口铁代替了原来的玻璃瓶,并且大获成功。他的朋友布莱恩·唐金花1000英镑买下了专利,在进行一番修改后把发明进献给英国王室,唐金这么做不是为了跪舔权贵,他年轻时曾在皇家海军中服役,由于海上条件艰苦,水手吃不到有营养的东西,大量死于败血症,唐金希望海军能广泛装备少死几个袍泽兄弟。 ◇ 布莱恩·唐金,在伦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锡罐头厂 1813年,英王乔治三世品尝了唐金的罐头,同年皇家海军也采购了一批给军舰水手。随后的发展和唐金想象的就不一样了,由于马口罐没法量产,需要纯手工打造,数量上不去成本就下不来,于是这样的罐头更多时候都是贵族宴会拿出来,当反季节蔬菜用,在军舰上也只能少量装备,用来给生病水手做个病号饭。不光如此,由于早期消毒工序有瑕疵,英国也没有食品安全管理局,一些黑心商家会以次充好,做出质量不合格的罐头。 19世纪中期皇家海军就收到了很多投诉,说送来的罐头根本就没法吃,要么是密封不到位肉烂了,要么是罐头里边有动物内脏,英国人吃肉只吃纯肉,动物的内脏是和垃圾一起倒掉的,让他们吃这玩意就跟喝泔水没什么区别。 ◇ 克里米亚战争 正因为产量和质量的原因,英国军方对罐头都没有大规模采购,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士兵们啃的还是咸牛肉和硬饼干。在这场战争中,由于英国军官习惯性的不把士兵当人,前线大头兵的伙食极其差劲,本来新鲜的军粮都运到港口,可因为缺少符合英军标准的文件没法卸货,最后军粮只能腐败扔进大海,在战争中英军更多的伤亡不是死于子弹,而是士兵吃不饱穿不暖被冻饿而死。为此英国军方一些人认识到,如果把士兵手里的咸牛肉硬饼干换成罐头,是不是就会少一点这样的悲剧。 此时世界上已经有了能大批量加工生产罐头的技术,美国人在1846年发明了能快速生产铁罐头的机器,一个工人通过一台制罐机,一天就能制造500多只罐头。罐头的爆炸式发展让美国疆土迅速扩大,当时有大量美国人向西部迁徙,而要被开发的中西部地区还处在原始状态,为了维持日常生存,西进的美国人必须要携带半年的生活用品,而罐头就是他们最方便携带的东西,在通往西部的道路上,随处可见被扔掉的生锈罐头盒,甚至后来的美国人沿着罐头盒一路向前就能找到第一批西部开发者建设的城镇。 ◇ 早期马口铁罐头 ◇ 早期铁罐头生产工厂 同时期发生的南北战争也加速了罐头产业的发展,许多美国人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第一次尝到罐头食品,战争结束后,这个习惯被退伍士兵带回家,引来罐头需求量进一步增大,据统计,南北战争前美国只有不到100家加工厂,到了19世纪末已经暴增到1800家,在全世界名声最响的斯帕姆午餐肉罐头,就诞生在美国。 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吃的瘪,和美国的西进运动跟南北战争可谓是给罐头打了最好的广告,全世界其他国家也在想办法拥有自己的罐头产业,起码得让军队先用上罐头。 ◇ 即便到了二战,饭团依然是日军单兵口粮重要组成部分 ◇ 现代的大和煮牛肉罐头 早年的日本陆军是不采用罐头作为应急食品的,在最初他们采用饭团为战时的应急口粮。罐头引入日本是在1877年爆发的西南战争,当时为了镇压叛军的军事需求,日本从美国采购了三千多罐牛肉罐头作为军队应急口粮,而西南战争结束后罐头也就成了日本军队正式的应急口粮。只不过当时这种从美国引进的牛肉罐头由于口感原因,在日军内部并不受欢迎。经过本土化的调味后,日本推出了改良后的牛肉罐头并命名为“大和煮”,在日俄战争时期,日本陆军士兵每人每天会携带一个250克重的牛肉大和煮罐头。 ◇ 二战时美军的各种罐头香烟制品 ◇ 看到空投的斯帕姆,美军士兵一脸无语 到了二战时期,斯帕姆和大和煮的处境称得上是美日两国实力强弱的代表,美国在二战中生产了几十亿罐的斯帕姆,前线士兵天天吃到撑,已经到了见到午餐肉就只犯恶心的程度。而美国不光自用斯帕姆午餐肉,还拿这些罐头援助饥饿的盟友。在二战时担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军事委员的赫鲁晓夫就承认斯帕姆在最艰难的时候拯救了苏联。 ◇ 相对于把斯帕姆吃到吐的美军,苏军士兵视斯帕姆为珍馐美味 与美国人的斯帕姆相比之下,日本人的大和煮就逊色多了,虽然也是前线军粮,但他们没法做到全面普及,只能是应急用,大部分军粮还得仰仗传统模式运输,一旦运输线稍微受点干扰士兵们就得饿肚子。而且就算是这点应急用的大和煮也供应不上,牛肉吃不起只能用鲸鱼肉代替,到了1942年纯牛肉大和煮基本绝迹,为了让前线还能吃到牛肉的口感,日本的罐头厂商不得不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来生产大和煮罐头。 ◇ 到了二战后期,随着日本物资越来越匮乏,连肉罐头都无法保障供应前线 图为二战时日本的红豆米饭罐头 一开始大块肉换小块肉,后面变成了用牛杂替代牛肉,再往后就是豆制品混牛血,最后干脆就是带着一点牛肉味的蔬菜罐头了。从美日两国对罐头的供应水平的差异来看,基本上就能确定战争的结局了。 可以说,罐头贯穿了工业时代的世界战争史,几乎每一场大战背后总能找到罐头的影子。一支军队罐头供应的好坏,集中反映了军队的后勤补给能力。正如那句老话:战争外行看战术装备,内行看后勤补给。可以说后勤补给能力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小小的罐头决定了近代世界格局。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