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两位大诗人联韵为铅山造纸业赋长诗

 jxyslza 2024-05-05 发布于江西

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农历四月,浙江两位诗坛巨擘朱彝尊和查慎行结伴去福建,从钱塘江逆流而上,经富春江,一路舟行到常山,然后弃船登岸,经旱路抵达江西玉山县,再次登船,顺信江而西行,直达铅山县河口镇,稍作停留,走旱路到达当时的县城永平镇,在此住一晚,第二天清晨即出发踏上赣闽官道,经紫溪岭,到车盘驿歇息,然后过武夷山分水关到福建建阳。


本人曾经在去年11月6日的公众号文章《清朝两位诗词大咖为何对铅山先抑后扬?》(点开链接)介绍了这两位大诗人的铅山之行。
朱彝尊(1629-1709年),字锡鬯(chàng),号竹垞(chá),浙江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清代文学家、词人、学者、藏书家。康熙十八年(1679年),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授翰林院检讨,参修《明史》。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直南书房。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私携仆入内廷抄书,受劾罢官。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辞官回乡,专事著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朱彝尊逝世,时年八十一。
朱彝尊博赡渊雅,在诗、文、词的创作以及理论上成就卓著,深刻影响后世,为浙派诗开山祖师,与查慎行同为浙派初期两大家,在清代词坛居于领袖位置,《曝书亭集》是清代词人朱彝尊去世前,亲自删定的一部词集。全集共八十卷,其中古今诗(古体和近体诗)二十二卷编年排列,起自顺治二年,止于康熙四十八年。

【朱彝尊《曝书亭集》铅山诗页】

查慎行(1650-1727年),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杭州府海宁花溪(今袁花镇)人,清代诗人、文学家。他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赴殿试,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供职于南书房。后从军西南,随驾东北,所到之处均有所作。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归里,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雍正四年(1726年),受弟查嗣庭牵连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享年七十八岁。查慎行是诗坛“清初六家”之一,继朱彝尊之后被尊为东南诗坛领袖。对清初诗坛宗宋派有重要影响,为中流砥柱、集大成者。查慎行在诗歌创作、诗歌艺术研究和诗学理论研究均有建树,生平诗作不下万首,堪称多产诗人。主要作品有诗歌集《敬业堂诗集》《查初白诗评十二种》等。

【查慎行《敬业堂诗集》铅山诗页】

这两位都曾经是康熙皇帝读书和办公之地南书房的“行走”,这不是官名,但却是职务。康熙帝选择了几位品学兼优的人做他的老师和秘书,可以出入南书房,因此被赠“南书房行走”这样古怪的名称。他们其实只是享受翰林院编修的官衔待遇,正七品。但因为是皇帝的亲信秘书,所以待遇很高。雍正登基以后取消了南书房行走的岗位,因为他设了军机处,一直延续到清末。
1698年,朱彝尊已经七十岁,退休六年了,而查慎行还在任上,时年四十九岁。这两位忘年交为什么去福建?肯定是因私事。我从他们的诗集中可以轻易查到他们的行踪,因为他们的诗集是编年体,按年份结集,所以也可以知道大致的时间。他们走一路,诗词也写了一路,朱彝尊还在车盘驿站旅社的墙上题了一首五言绝句。但是,他们在车盘盘桓了多长时间查不到,只是他们联韵完成了一首五言古体长诗《观造竹纸五十韵》值得推荐给大家。古体诗两句一韵,五十韵就是一百句。联韵诗是旧时做诗的一种方式,两人以上每人各做一句或数句,相联成篇,多用于宴席及朋友间酬应。《红楼梦》中《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就是大观园的男女们每人两句的联韵诗。以下是朱、查二人联韵诗的全部,为了阅读方便起见,我将朱彝尊的诗句用红色标识,查慎行的诗句用蓝色标识。全诗一百句,一韵到底,我按诗的内容分出层次,分别介绍层次内容。诗无达诂,解释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在留言处批评。

观造竹纸聨句五十韵

朱彝尊   查慎行

信州入建州,篁竹冗于篠。

居人取作纸,用穉不用老。

遑恤箫笛材,缘坡一例倒。

束缚沈清渊,杀青特存缟。

五行递相贼,伐性力揉矫。

出诸鼎镬中,复受杵臼擣。

不辞身糜烂,素质终自保。

汲井加汰淘,盈箱费旋搅。

层层细帘揭,焰焰活火(火膏)。

舍粗乃得精,去湿忽就燥。

擘来风舒舒,暴以日杲杲。

箬笼走南北,适用各言好。

解释】从江西信州入福建建州,沿路盛产竹子,当地人砍伐鲜嫩的竹子用来造纸。竹子经过浸泡、蒸煮、捣碎、淘洗、抄浆、烘烤等工序,制作出优良的纸张,发运到各地,享誉南北。

缅维邃古初,书契始仓hào 白色)

自从史记烦,方策布丰镐(西周都城)

中经祖龙燔,孰敢扑原燎。(秦始皇)

漆简及韦编,残灰迹同扫。

(编竹简的牛皮筋)

当时祸得脱,赖尔生不早。

解释】古代因为要记载契约和历史事件,需要记录的工具,产生了竹简书籍。但是经过秦始皇焚书,所有的漆写的竹木简都成了灰烬,侥幸能留下的书籍,是因为没有赶上秦皇统治时代。

汉代崇师儒,家各一经抱。

截缉蒲柳姿,刀削岂云巧。

如何剏物智,乃出寺人造。

(皇帝近伺,是宦官的代称,指发明造纸的蔡伦)

麻头鱼网布,弃物收岂少。

后来逾争奇,新制越意表。

山苗割藤芨,水澨采苔藻。

桑根斧以斯,蚕茧机不绞。

澄心光致致,镜面波皛皛。

砑宜金粉膏,绘作龙鸾爪。

桃花注轻红,松花染深缥。

鸦青蜜香色,一一随浣澡。

十様益部笺,万番传癖稾。

纷然输馆阁,逖矣来海岛。

要为日用需,若黍稷粱稻。

解释】到了汉代,独尊儒术,从开始的刀削竹木签,发明了用麻头和破网来造纸,但这些原材料并不多,所以就发明了砍伐小树和藤条来代替造纸材料,并且改进工艺,使纸张越来越光洁和美观,甚至加上植物的染料,于是从官府到偏远的地方,纸张成为日常用品,和粮食一样不能缺少。

惜哉俗暴殄,涂抹太草草。

俗诗鼃蝈鸣,俗书蛇蚓绕。

俗学调必,俗文说多勦。

流传人有集,刷印方未了。

积秽堆土苴,余殃毒梨枣。

或汚蜗角涎,或供蠧鱼饱。

或为肉马踏,或被饥鼠(同“咬”)

糊窗信儿童,覆瓿付翁媪。

遭逢幸不幸,所系岂杪。(同“纤”)

解释】可惜现在风气不好,糟蹋了好纸张,书写在纸上流行的诗文都没有价值,甚至还把它们印刷成集,流毒甚广,祸害极大。大家都不珍惜纸张,或被污秽,或被虫蛀,或被马踏,或被鼠咬。把纸张给孩子糊窗,给老人去封瓮,这些都不是小事。

平生嗜奇古,卷帙事研讨。

秘籍藉尔抄,金非吾宝。yíng竹笼

响榻溯籀斯,断碑拓洪赵。

响榻,就是拓印。洪赵应该是书法家,籀斯指周宣王时期的史官史籀,据说大篆是他发明;李斯是秦始皇嬴政最重要的辅佐大臣,为统一文字发明了小篆洪赵估计是两位书法家,赵可能是指宋末元初赵孟頫,洪不知道是是谁。

提携白刺史,著录庶可考。

(白居易,这句意思不明)

由拳法失传,将乐槽苦小。

楚产肌理疎,晋产肤泽槁。

物情相倍蓰,美恶心洞晓。

非无云霞腻,爱此霜雪皎。

小叠熨贴平,捆载赴逵道。

预恐压归装,又滋征榷扰。

解释我平生研究古代金石碑刻(朱彝尊是金石学家)和古籍,一些珍本图书都借纸张来抄录,金银财富我不看重,古代的书法研究都需要通过纸张来传承。楚地出产的纸纹理太粗疏,晋地出产的纸太粗糙。对纸张的质量好坏我心里非常清楚。我认为铅山产的纸不说比云彩还细腻,但洁白的程度可以和霜雪媲美。我买了当地的纸,小心翼翼叠放熨平,捆扎妥当,生怕压坏了包装,又怕路上因为纸张国家统一征收而发生的困扰。(按:据清朝雍正年间《江西通志》记载:清朝“司礼监行造纸名二十八色” <28种纸张> ,“江西监察御史邵陛疏称:广信府铅山、玉山、永丰三县原系产纸地方,既钦依派造,自应如期速完解进”。从这些史料可以了解,清朝铅山等地所造纸由朝廷监管和收购)

据明代铅山志书《铅书》载:“铅山惟纸利天下。”因盛产毛竹,历史上铅山造纸业发达,元代已见记载。明朝中叶,铅山更成为江南造纸业重镇。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在他著名的《中国史纲要》中,把铅山与当时的苏杭、松江、芜湖、景德镇并称为中国五大手工业区域。在中国科技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专著《天工开物》,对铅山纸业就有专门论述:“若铅山诸邑所造柬纸,则全用细竹料厚质荡成,以射(追求)重价。”铅山的纸槽遍布山村,仅石塘一地,“纸厂槽户不下三十余槽,各槽帮工一二十人。”清代《江西通志》介绍:“(铅山)石塘人善作表纸,捣竹为之……石塘出毛边纸、奏本纸为上,车盘出次之,它都所产下之……纸凡十有四种:毛边、京文、堂本、陈坊竹帛、西港火纸、草纸、大小夹板光、古娄古块纸、书策纸、连四、古本毛梳,而太史连、荆川连、白绵纸,则皆近年所造也。”
从朱彝尊和查慎行的联韵诗中可以猜想,这两位大文豪在铅山车盘附近实地考察了造纸作坊,并且购买了一定数量的书写纸,这种纸就是铅山特产的连四纸。


连四纸,又名连泗纸、连史纸,纸质较厚者又称为海月纸。《辞源》对该词释义为:“原料用竹。白,质细,经久色质不变。旧时,凡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扇面等多用之。产江西、福建,尤以江西铅山县所产为佳。”连四纸始创于中唐,宋元时已颇具名声,制造地为江西省铅山县,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家、鉴藏家欣赏它独特的品质韵味,许多字画、印谱、拓本依托它得以传世,如《十七史》、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即用此纸印制的。连四纸的制作工序繁复,有七十多道。连四纸的原料是毛竹嫩竹竿,制作成竹浆,砍竹时间在立夏前后嫩竹将要长出两对芽叶的时候,早或晚都不行。从砍竹到成品,要经过多次生物发酵、天然漂白等工序,一张好纸至少要花费一年时间才能做好。制造过程的技术关键一是水质,凡冲、浸、漂、洗所接触的水均不能有任何污染,须采用当地山泉水;二是配药,药系采用水卵虫树制成。1994年,铅山县浆源村连四纸停产,这项造纸术面临失传危机。2006年,连四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起死回生。连四纸也成为西泠印社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印刷古籍的专门供应商。


朱彝尊和查慎行两位大诗人合作完成的煌煌大作观造竹纸聨句五十韵内容广泛,从造纸的过程想到造纸历史渊源及其发展,抨击恶俗文风对纸张的亵渎,不文明行为对纸张的浪费。铅山人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为之制作和安置诗碑,以彰铅山造纸业对中华文明传承的贡献。
文中照片摄于铅山县鹅湖镇撑石村古法造纸作坊。

第2290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