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门辈分跟西河门有什么区别,团柴跟海轰论不到一块儿 【转载】 作者:俊琪爱聊娱 2021-04-24 跟相声只能追溯到朱绍文,再往上的张三禄都只是传说相比,评书的门户可以倒到明末清初去,现在北派说书艺人大部分都尊柳敬亭为祖师爷。柳敬亭传王鸿兴,王鸿兴最开始是使长家伙(唱大鼓书被称为使长家伙,指的是伴奏用的弦子,评书则是使短家伙,指的是醒木),后来进宫廷给太后说书,用长家伙不方便,于是改成纯评讲,结果大受欢迎。 ![]() 据说雍正皇帝还亲自给评书立了门户,有龙票为证,不过后来到了大清末年给弄丢了。当然这种往自己门户贴金的说辞,江湖艺人都爱这么弄,比如相声门就爱编“慈禧钦点天桥八大怪”“李莲英伺候恩培唱太平歌词”等段子,显示自己门户多么高大上,其实都是无据可考的传闻罢了。 无论评书门有没有雍正给发的龙票,这个门户确实是清朝初年,由王鸿兴传给三大臣,安良臣何良臣邓光臣三位高徒,给评书门开枝散叶一直到现在。 跟相声找个明地张嘴就说不一样,评书的规矩那是大了去,最开始在明地演出,评书就有座位,而且场子中间还有鞭杆香放着,让观众朋友点旱烟用的,这服务档次多高。而定场诗什么的,都是评书门的规矩,后来被相声给捋去而已。 正因为评书门规矩大,而且比其他撂地生意更挣钱,所以门里护食也比较厉害。没门户的海青绝对不准说书,万一遇到有人跟你盘道,你答不上来,人家就能给你家伙收了,你报官都没用。而盘道的规矩,只有在出师前一天,也就是摆知宴之后(评书拜师有两次,第一是入门宴,然后是摆知宴),师父才会教给你。 而单口相声八大棍,也是评书门给赏的饭,人家只准你说这八个没头没尾的故事,你敢说全本就是找倒霉。而且就这么抠门的八大棍,还得让臭说相声的感恩戴德,相声演员入门摆知,评书门的必须到场,否则仪式就有瑕疵,容易被同行挑刺儿。 ![]() 建国后江湖艺人丢掉了那些守旧的规矩,也没有了所谓的盘道一说。只要你有能耐,什么书都可以随便说,所以无论是大鼓书,单口相声,评书都是串着演,唯一能够区别的,也只有一个名存实亡的门户了。 现在我们熟悉的很多评书大家,其实都是西河大鼓门的,业内也戏称为“大鼓白”。而真正有评书门户的,大部分主业确是说相声。 举例说明:单田芳田连元金文声都是西河大鼓门,田连元跟金文声是一脉,两人都是连字辈,金文声徒弟郭德纲于谦梁宏达李菁高峰都是增字辈。单田芳是另外一脉,辈分跟田连元金文声一样。 ![]() 而正经评书门户,大部分都是评书相声两门抱。评书第七代“诚字辈”,代表人物张诚甫,马诚方。张诚甫的儿子叫张寿臣,寿字辈大门长。马诚方儿子马德禄,也就是马三立的父亲。另外太平歌词代表人物荷花女的父亲吉评三,也是第七代评书艺人。 第八代就是张寿臣(艺名张豫华),陈荣启,还有袁阔成的父亲跟叔叔(袁杰亭、袁杰英、袁杰武)也是这一辈。 第九代就是阔字辈,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连阔如,袁阔成两位大家。跟西河门论辈分的时候,一般都认为阔字辈比单田芳田连元金文声大一辈。另外前段时间在直播间质疑马季师承的马歧,也是第九代评书艺人,他师承陈荣启,辈分算是相当高了。 另外刘兰芳先生严格的论上去,也是第九代评书艺人,只不过她太年轻所以一般以晚辈自居。 ![]() 第十代就是连丽如还有刘立福等名家了,而相声艺人张伯鑫拜了马歧为师,那他也可以算是这一代。而袁阔成先生的女儿袁田,虽然没有正式的师承,但从袁阔成先生那里论,她也可以算第十代评书艺人。 再往下就是王玥波这一批团柴新星了,到了王三皮这一代,老规矩基本上都不怎么讲究了。比如评书早年间最忌讳跳出跳入,说书时候扯闲白也是不好的,但王三皮的书最大特点就是“闲白为主故事为辅”,三皮老的闲白还不是某些大鼓白艺人那样专门刨人,他的闲白是正经的民俗文化常识,而且跟故事还关联性挺高,听着也不觉得腻歪。这也是王玥波虽然没有大红大紫,但却有相当一批铁杆听众,而且一个比一个内行的原因所在。 ![]() 团柴未来的希望,就指着王三皮这一代新秀了,当然尽量少去说火影忍者这种偏门,那玩意儿真心不适合改成传统评书啊。 馆主注: 评书门儿的叫评书,边说边评。 河西门儿的叫说书,会说不会评。 评书门有营养。西河门可解饱。 西河大鼓书跟评书实际上是两门,因为河西大鼓书一门与评书门渊源极深,所以西哥们儿的说书人一般不用再另拜评书们的师傅(根据马岐先生的说法)。 河西门有“起连增景祥”等辈分。田连元先生是“连”字辈儿(师傅是王起胜先生)。 金文升先生也是“连”字辈儿,艺名金连瑞(师傅百度百科说是张启华,高峰先生说是张启荣)。 单田芳先生是河西门儿另一支,是“田”字辈儿,跟连字辈儿同辈,郭德纲是“增”字辈儿(师傅是金文生)。 王月坡,徐德亮是“景”字辈儿(师傅是马增琨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