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军最后的回光返照,打得日本人心生恐惧,自此湘军彻底退出历史

 茂林之家 2024-05-05 发布于湖南

湘军,这支曾经叱咤风云、横扫大半个中国的军队,在甲午战争中为何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他们真的如史书所记载的那样,在战场上毫无建树吗?当国家危难之际,这支百战之师又做了怎样的努力?他们最后的命运又是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揭开湘军最后的回光返照。

湘军最后的回光返照,打得日本人心生恐惧,自此湘军彻底退出历史

一、湘军的辉煌历史

提起湘军,就不得不说到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主要由当地的客家人、壮族人、瑶族人等少数民族农民组成,虽然他们大多数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但凭借着对清朝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很快就攻下了永安州,并在1853年3月攻克南京,建都天京。

面对来势汹汹的太平军,清廷调集了大量的八旗军和绿营军前去镇压,但这些军队都是久未经战阵的文弱之师,根本无法抵挡太平军的攻势。太平军所向披靡,很快就占领了大片国土。清廷眼看大势已去,不得不下令在各省举办团练,以图挽回败局。

正是在这个时候,曾国藩挺身而出,开始组建湘军。曾国藩出身名门望族,早年曾在翰林院任职。1852年,他正值丁忧在家,得知太平军势如破竹,便向朝廷请缨,要求组建一支新军与太平军抗衡。朝廷准奏,曾国藩便在家乡湖南长沙开始招兵买马,训练新军。

曾国藩在组建湘军的过程中,打破了许多陈规陋习。他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不管出身如何,都予以重用。同时,他还非常注重军队的纪律,要求士兵必须服从命令,不得擅离职守。在曾国藩的带领下,湘军很快成长为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劲旅。

1854年,太平军攻陷了湖南省会长沙。曾国藩率领湘军在长沙城外的眉山一带与太平军展开激战,最终击退了太平军的进攻,保卫了湖南。这是湘军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此后,湘军越战越勇,接连攻下了太平军占领的岳州、武昌等地。到1864年,湘军终于攻克天京,彻底击垮了太平天国。

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湘军还协助左宗棠平定了捻军、农民起义等多起叛乱,为大清王朝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湘军所向披靡,一时间名震天下,成为清朝军中的王牌部队。

然而,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曾国藩担心朝廷猜忌,主动请求撤除湘军。1864年8月,湘军放下武器,25000将士回乡务农。从此,这支叱咤风云的劲旅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谁能想到,30年后爆发的甲午战争,会让这支部队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谱写下最后的辉煌。

二、甲午战争爆发

湘军最后的回光返照,打得日本人心生恐惧,自此湘军彻底退出历史

时间来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刚刚打响,朝廷和百姓都将希望寄托在了北洋水师身上。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精心打造的一支现代化海军,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军舰和火炮,被认为是亚洲第一支近代海军。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支海军在战争中竟然接连败退。

7月25日,北洋水师在丰岛海战中首战告捷,击沉日军运输船"济远"号。但仅仅一周之后,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惨遭日军伏击,旗舰"定远"号被击沉,"镇远"号被俘,北洋水师覆没。9月17日,北洋水师在大东沟海战中再次惨败,剩余舰船被迫退守威海卫。至此,北洋水师已经丧失了制海权,再也无力阻挡日军的进攻。

北洋水师接连失利,令朝廷和百姓大失所望。大家原本以为这支海军是大清国的希望所在,没想到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有人开始质疑李鸿章的能力,认为他是个纸老虎,根本指挥不好战争。更有甚者,怀疑李鸿章里通外国,是个卖国贼。流言四起,民心涣散。

就在此时,淮军也在陆地战场上节节败退。7月29日,日军在牙山江登陆,很快就占领了朝鲜国都汉城。淮军虽然奋力抵抗,但寡不敌众,只能退守平壤。9月15日,日军发动总攻,平壤城破,淮军被迫撤退。10月24日,日军占领了辽东半岛的要塞旅顺口。至此,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淮军再也无力回天。

淮军的失利,让朝廷和百姓彻底绝望。大清国最精锐的两支部队,一支是北洋水师,一支是淮军,竟然全都败给了日本人。这让所有人都感到难以置信。有人开始责怪朝廷,认为朝廷无能,才会让国家陷入如此境地。也有人开始反思,为什么大清国会输给一个小小的日本?是不是我们落后太多,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就在人心惶惶之际,两湖总督张之洞上奏朝廷,请求让湘军出征,以挽回败局。张之洞在奏折中说道:"北洋水师虽覆没,淮军虽败退,但大清尚有湘军可用。湘军曾平定太平天国之乱,戡定捻军、回民之叛,素有'百战百胜'之称。如今国难当头,正是用湘军之时。臣请率湘勇二十营,与日寇决一死战,以雪前耻!"

张之洞的奏折,让朝廷重燃希望。光绪帝当即准奏,命张之洞督办军务,调湘军二十营入关,会同淮军共御外敌。12月,湘军开始集结,准备北上。这其中,就有曾经的湘军名将吴大澂,以及他麾下的两个得力干将魏光涛和李光九。

吴大澂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曾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吴大澂被任命为湖南提督,负责训练湘军。他在训练中引进西方的先进军事理念,使湘军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现代化军队。此番奉命出征,吴大澂带着必胜的信念,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湘军的勇武。

随同吴大澂出征的,还有他的两个得力干将魏光涛和李光九。魏光涛是湘军的骁将,曾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屡立战功,被誉为"湘军第一勇"。李光九也是一员虎将,曾随左宗棠征讨陕甘回变,立下汗马功劳。此番从军,两人都跃跃欲试,要在沙场上一展身手。

1894年12月,湘军终于集结完毕,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这支军队大约有2万人,分为20个协营,每营1000人。其中不乏曾经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兵,也有从各地招募来的新兵。无论是老兵还是新兵,都怀着必胜的信念,要为国家出一份力。

消息传到朝廷,朝廷上下一片欢腾。光绪帝更是龙心大悦,当即下旨嘉奖张之洞等人。他在诏书中说道:"今日本猖獗,我大清兵挫于外。淮军北洋,接连失利,军心不振。惟湘军素称劲旅,屡建奇功。爱卿张之洞督办军务,调湘勇二十营入关,共御倭寇,甚合朕意。尔等务须用心调度,早日剿灭倭寇,以安社稷,以慰朕怀!"

1895年1月,湘军抵达山海关,在此与淮军会合。此时的淮军已是强弩之末,士气低落。湘军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让淮军看到了希望。两军在山海关一带驻扎下来,开始商讨作战计划,准备迎击日军的进攻。

湘军最后的回光返照,打得日本人心生恐惧,自此湘军彻底退出历史

谁都没有想到,这支集结了大清国最后希望的军队,竟然会在短短几个月内全军覆没。而导致这一切的,不是别人,正是日军精心策划的一场偷袭。这场偷袭,不仅击溃了湘军的有生力量,也击垮了大清国最后的希望。

三、牛庄之战

1895年2月,日军在辽东半岛登陆,很快就占领了营口等地。3月,日军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山海关,一路绕到湘军侧后,偷袭牛庄。牛庄位于辽东半岛西部,是湘军的后勤补给基地,存放着大量军火粮草。如果这里被日军占领,湘军的补给线就会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

吴大澂得知日军的企图后,立即派魏光涛率领武威营前往牛庄增援。武威营是湘军的精锐部队,官兵大多是曾经从太平天国战争中走过来的老兵,经验丰富,骁勇善战。魏光涛接到命令后,立即带着部队日夜兼程,向牛庄进发。

然而,让魏光涛没想到的是,当他率部抵达牛庄时,日军已经先他一步,占领了牛庄。原来,日军早就得到了湘军的情报,知道牛庄守备空虚,便派出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在夜色掩护下,偷袭了牛庄。牛庄的守军毫无准备,很快就被日军击溃,牛庄失守。

魏光涛赶到牛庄时,只见城内烽火四起,杀声震天。日军已经占领了城墙,正在城内肆意屠杀,百姓们四处逃窜,哭声不绝于耳。魏光涛见状,勃然大怒,当即下令武威营发起总攻,要将日军赶出牛庄。

武威营的士兵们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平日里就对日军恨之入骨。此时见到日军在牛庄烧杀抢掠,更是怒不可遏。他们高呼"杀!"声,举着大刀长矛,向日军冲去。双方在街巷中展开激战,刀光剑影,杀声震天。

魏光涛身先士卒,挥舞着大刀,所向披靡。他一马当先,冲入日军阵中,砍翻了一个又一个日本兵。日军见状,纷纷调转枪口,向魏光涛射击。然而魏光涛仿佛有神助,子弹在他身边嗖嗖而过,却没有一颗打中他。他杀红了眼,大吼一声,继续向前冲杀。

武威营的士兵们见到魏光涛如此英勇,也都士气大振。他们跟在魏光涛身后,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双方你来我往,战况惨烈。地上到处都是尸体和鲜血,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

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魏光涛正在与一名日军军官缠斗,忽然,那名军官抽出了一把短刀,趁魏光涛不备,刺向了他的胸口。魏光涛闪避不及,短刀刺入了他的胸膛。鲜血顿时喷涌而出,魏光涛摇晃了两下,倒在了地上。

武威营的士兵们见状,顿时如遭雷击。他们怒吼着扑向那名日军军官,将他砍成了肉酱。然而,魏光涛已经倒下,再也无法指挥战斗了。没有了魏光涛的带领,武威营的士气大受打击,攻势渐渐减弱。

湘军最后的回光返照,打得日本人心生恐惧,自此湘军彻底退出历史

就在武威营陷入苦战之际,李光九率领的援军终于赶到了。李光九见到满地的尸体和重伤的魏光涛,也是悲愤交加。他当即下令,掩护武威营撤退,自己率部断后。

李光九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他指挥若定,沉着应战。在他的带领下,湘军有序撤退,并且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双方在牛庄街头巷尾展开巷战,战况惨烈。李光九亲自上阵杀敌,身先士卒,鼓舞士气。湘军士兵们见他如此英勇,也都斗志昂扬,奋勇杀敌。

经过一番激战,湘军终于突出了日军的包围,退出了牛庄。然而,这一仗湘军伤亡惨重,损失了大半兵力。更让人痛心的是,魏光涛也牺牲在了这场战斗中。他临死前还在叮嘱李光九,要为他报仇雪恨,誓死守卫大清国的领土。

魏光涛的牺牲,让湘军将士们悲愤交加。他们发誓要为魏光涛报仇,誓死守卫大清国的领土。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场惨败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还要经历更多的苦难和牺牲。

牛庄之战,是甲午战争中湘军的一次惨败。这场战斗不仅让湘军损失惨重,也让他们失去了一位出色的将领。然而,更让人痛心的是,日军在占领牛庄后,竟然对百姓进行了疯狂的屠杀。

据当时一位随军记者的描述,日军攻入牛庄后,便开始对百姓进行疯狂的屠杀。他们手持刀枪,挨家挨户地搜查,见人就杀,毫不留情。有的百姓躲在家中,被日军拖出来,当街斩首。有的百姓逃到了郊外,被日军追上,一枪毙命。满城到处都是尸体和鲜血,惨不忍睹。

据统计,在日军占领牛庄的短短几天内,至少有2000多名百姓被杀害。其中,妇女儿童占了很大一部分。日军的这种残暴行径,令人发指。连一些西方记者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撰文谴责日军的暴行。

然而,面对国际社会的谴责,日本政府却置若罔闻。他们不仅不追究军队的责任,反而为军队开脱,称这是战争的必然结果。这种态度,更加激起了中国人的愤怒。

牛庄惨案,成为了甲午战争中最令人发指的一幕。它不仅暴露了日军的残暴本性,也让中国人认清了日本侵略者的真面目。从此以后,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仇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湘军的没落

牛庄之战,是湘军最后的一次大规模战斗。此后,随着战局的不断恶化,湘军再也没有机会与日军正面交锋。1895年4月17日,日军攻陷山海关。4月22日,日军占领天津。5月,日军进逼北京城下。

湘军最后的回光返照,打得日本人心生恐惧,自此湘军彻底退出历史

面对节节败退的战局,朝廷终于坐不住了。慈禧太后下令,派李鸿章与日本谈判议和。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款白银2亿两。这个条约,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一页。

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清王朝的统治陷入了空前的危机。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都在反思战败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导致了战败。也有人认为,是军队的落后挫败了战争。总之,大家都认识到,清王朝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再不改革就要亡国灭种了。

在这种情况下,维新派和保守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以挽救民族危亡。而保守派则力主闭关锁国,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双方你来我往,斗争不断。

就在这种动荡的局面下,湘军渐渐没落了。甲午战争后,朝廷对湘军失去了信心,不再重用湘军将领。同时,随着曾国藩等湘军首领的相继去世,湘军内部也失去了主心骨,逐渐分崩离析。

更致命的是,湘军所依赖的地方实力,也在不断削弱。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筹集军费,加重了对地方的征税。湖南作为湘军的根据地,税赋负担尤其沉重。加上连年的战乱和灾荒,湖南的经济越来越困难,再也无力支撑湘军的开支。

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湘军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威风。许多将士不愿再当兵,纷纷脱离部队,还乡务农。到了20世纪初,湘军已经名存实亡,成为了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地方武装。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席卷全国。湘军虽然也参与了讨伐革命党的战斗,但战斗力已大不如前。1913年,袁世凯成为总统,他对地方实力心存疑虑,下令解散各地的地方武装。湘军就此彻底瓦解,成为历史的陈迹。

湘军的没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这支曾经叱咤风云的军队,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为大清王朝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抛洒了鲜血。然而,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湘军终究没能逃脱没落的命运。

今天,我们回顾湘军的历史,不能不为之唏嘘不已。这支军队的兴衰,折射出了一个大时代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故事,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湘军最后的回光返照,打得日本人心生恐惧,自此湘军彻底退出历史

首先,湘军的崛起,得益于曾国藩等人的卓越领导。曾国藩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注重军队的训练和管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他也善于用人,广纳贤才,使湘军成为了一支精锐之师。这启示我们,一支军队的强大,既需要过硬的军事素质,也需要优秀的领导者。

其次,湘军的式微,也反映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湘军虽然强大,但终究是一支地方武装,缺乏国家的支持和保障。同时,湘军也难以摆脱封建社会的束缚,无法适应时代的变革。这启示我们,一支军队要始终与国家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要勇于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最后,湘军的没落,也警示我们要居安思危,不能骄傲自满。曾几何时,湘军所向披靡,然而也就在短短几十年间,他们就从巅峰跌入谷底,成为了一支名存实亡的部队。这启示我们,一支军队要时刻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