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邪养正太极功法预备课

 新用户56301108 2024-05-05 发布于广西

  武当太极传人李在峰

简介:师出武当山,传学于岭南,武术名家。自幼入武当修文习武,为武当文化优秀传承人,2009年受到新加坡总统纳丹阁下特邀,赴新加坡总统府进行武当养生功法交流,并受到新加坡总统纳丹,总理李显龙的亲切接见。2010年作为武当功夫团领队,率团参加上海世博会进行武当功夫展示及教学。


美化中

个人擅长:

武当太极拳、武当养生气功十二段锦、五行气功、太乙五行拳、武当太极剑、子午抢、八极拳、八卦掌、形意拳。


美化中

习武简历:

1999年——2001年在河南濮阳习武

2001年——2003年选入武当功夫团训练,武术交流表演

2004年——参加第三届世界散打王开幕仪式

2005年——参加武当山道教学院经典文化培训,同年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全球大使交流表演。

2006年——出访美国、新加坡文化交流,同年12月受邀去苏州玄妙观教授太极拳三百人。

2007年——加入功夫学院教学团队,培养三十名功夫精英队员。同年带领学员参加第7界道教音乐会演,将武当功夫与道乐融为一体,开辟重新历届道教音乐会。

2008年——武当杯长枪冠军,八极拳冠军。

2009年——任武当功夫团总教练。同年5月武当功夫团签约上海世博会,带领80名队员进入集训,编排大型武当功夫秀《武当太极道》之天、地、人三剧。同年参加了《太极》纪录片拍摄。同年10月受到新加坡总统纳丹阁下特邀,赴新加坡总统府进行武当养生功法交流,并受到新加坡总统纳丹,总理李显龙的亲切接见。


美化中

2010年7、8、9月——率领武当功夫表演团在上海世博会表演任总教练,表演期间举办“走出园区,进入社区”全民运动太极教学活动,教授武当太极爱好者五百余人,得到世博局领导的高度认可,认为世博会的主题在“走出园区,进入社区”的太极教学活动中体现到了高点,“让城市更美好”。

2011年3月——进入功夫学院养生班教学任总教练,教授武当太极拳,武当养生功法。教授香港太极养生团300人,教授法国太极养生团80人,美国太极养生团97人。同年参加了道教纪录片《太和武当》之“道脉仙踪”的拍摄,得到道教界的好评。

2012年12月——受邀前往新加坡城隍庙教授太极拳。


美化中

2013年4月——派驻深圳市东部华侨城武当太极茶溪别院,期间主持少年武当功夫夏令营、冬令营8期。

2014年10月——回武当山教学太极养生班任总教练

2016年04月——再次派驻深圳组建武当大学堂在城市落地工作,并组织教学,开展太极公益教学12期,响应国家号召《武术走进校园》《健康中国》太极功夫公益行,在深圳走进6所中小学教学武术,全国9座城市9所学校开展少儿武术教学,受益者近十万余人。

2017年05月——研发新课《道生五行》养生专修课,将传统养生生活化。


美化中


美化中

太极:以阴阳之道,启身心之门。

太极拳与八段锦的区别:八段锦、站桩-养元活血,身体大扫除。太极拳、静坐-祛邪养正,提升免疫力。八段锦-尽力拉伸。太极拳-松、柔。

真正的太极之美,是天、地、人三位一体。身、心、灵共同和谐。在精神上不为外物影响,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这是一个超越一切的认知,从心灵释放出来的那种美好理想,让人与自然达到一个高度的协调、和谐美好。


美化中


美化中

从有形到无形,最终达到阴阳平衡


美化中

什么是太极?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极就是大的意思。

太:就是大的意思

极:就是开始或者顶点的意思。


美化中

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书》说一句这样的话“无极,而太极。”并非说太极是无极生产的。而是太极本无极之意。即太极是生产万物的本源。还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太极理念的核心:阴与阳。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自然中都是以阴阳开始的。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生为阳,死为阴;头为阳,脚为阴。世界的一切都是阴阳的一部分。阴阳可以表达万事万物。太极拳就是阴阳太极思想在动作上的一个外化表现。他的用意不用力,在起伏之间,收放之间。虚实之间。处处贯穿着太极阴阳平衡的理念。阴阳平衡就是宇宙正常运转的动力所在。


美化中


美化中

真正的太极拳之美,是天地人三位一体,身心灵共同和谐。

在精神上不畏外物影响,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这是一个超级一切的认知。从心灵释放出来的那种美好理想。让人与自然达到一个高度的协调,和谐,美好。走进超越天地的美好。


美化中


美化中

第1周学习太极拳的基本步伐,手法,方位,移动。八法五步

第2周学习八法五步贯穿起来。将它成为一个完整的却邪十三式太极拳法。

第3周和第4周学习一套武当太极拳法。

第5周配合扇和剑两种兵器,结合太极拳的一些步伐,体验太极和兵器的和谐之美。

太极学拳先学步,那学步咱们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要保护好膝盖

✨膝盖不能过脚尖,咱们可以先沉胯、松胯,再屈膝,如果过脚尖了,再继续松垮、沉胯

✨虚实一定要分清楚哦,实脚是承受重量的脚,所以千万不能动,能适当动的只有虚脚。可以多练习虚实转换,实脚踩实了,再动虚脚

✨膝盖只能上下弯折,不能左右运动

✨弓步的时候,膝盖一定要和脚尖的方向一致

✨练习太极拳前做好热身活动,可以多活动下膝关节,但是注意不要左右活动哈

✨练习过程中不要蹲太低,保持高桩就行。

✨在虚实转换的过程中速度不能过快,慢慢地让力量从膝盖传导到脚。

✨实脚膝盖避免超过脚尖,还有就是膝盖避免左右活动,上下活动是可以的。

✨可考虑穿戴护膝,但不用过紧。

✨腿脚不好的情况下,平常走路也可以学习太极的步法,膝盖微微屈走路,实际上膝盖微屈是膝盖最舒适的方式。

✨少爬山,以免伤到宗筋


美化中

为什么要学习静坐与道德经呢?

太极拳是身体的驱邪养正。

而道德经和静坐,这是我们心灵上的祛邪养正。静坐让我们收敛心神。更好的达到心身合一的状态。这也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以意领气。辅助我们练好太极拳。


美化中

太极拳是身体上的祛邪养正,而静坐与道德经是心理上的祛邪养正。静坐可以让我们收敛心神。更好的达到心神合一的状态。


美化中


美化中

更好的帮助我们以意领气,辅助我们练好太极拳。


美化中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以哲学意义的道德为纲宗。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被荣为万经之王。学习道德经可以帮助我们净化心灵,修炼人生智慧。


美化中

太极是理是道。

生活有道,乐享人生。

修炼太极是我们内心寂静,身心放松,意念专一,不【太极虚实】

🎇太极虚实无处不在。能量聚集的地方叫实,能量疏散的地方叫虚。

🎇太极的实不是死实,而是实中有虚。就算是实脚,也不要把重心死死压在一条腿。

🎇太极的虚是虚而灵,是随时可以应对变化,随时都能成为实的状态。

🎇虚实转换越自然,说明你的气血越流畅,关节越松活,身体越有活力。

🎇打太极拳的时候,身体就像个大水桶,每一式都是在虚实中变换流转,如同水在水桶中涤荡,这就是太极的行云流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我们之所以让大家提前预习,是为了让同修们都先了解清楚我们接下来湘鄂西的动作,方便带大家进一步加强对太极拳【意】的领悟哦💪🏻外界的现象所迷惑,通过静坐吐故纳新导引,达到心空体松,意静神明。


美化中

班班分享

何为太极拳【意】?意到底是什么?

💡首先是【整套太极拳】的意🤔

👉在于【立身中正】、松静,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也是“松”)

👉就像老师说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立身中正】

🎇当你立身中正时,你的身体一定是“松”的,身体歪斜肌肉就会僵紧。

🎇如何“松”?

就是不断调整自己,让身体觉得安舒,只有“外显中正”才能“内感安舒”

🎇身体如何调整到“安舒”?

安静下来,聆听身体的声音,哪里不舒服就微调。“松松松太极功”,松了才会通,精气就会畅行无阻。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太极拳的劲力,根基在双脚,劲向大腿传导,一直到我们的腰,最后通过手来表现。

🎇看起来是手在动,其实劲是从脚传上来,以腰带动的

🎇所以太极动作从不是单独的手或者脚的动作,一动就是上下相随,完整一气。

💡其次是【步法虚实+左右抱球】的意🤔

👉在于迈步如猫行和太极虚实

【迈步如猫行】

🎇流畅:移动的时候连贯流畅,不拖沓。

🎇轻灵:动作虽然缓慢,但要能随时变换方向或者转换虚实,以应对不同的情况。

🎇专注:全身心都要集中在移动的每一步上,如同猫在悄悄接近猎物时那样高度警觉。

【太极虚实】

🎇太极虚实无处不在。能量聚集的地方叫实,能量疏散的地方叫虚。

🎇太极的实不是死实,而是实中有虚。就算是实脚,也不要把重心死死压在一条腿。

🎇太极的虚是虚而灵,是随时可以应对变化,随时都能成为实的状态。

🎇虚实转换越自然,说明你的气血越流畅,关节越松活,身体越有活力。

🎇打太极拳的时候,身体就像个大水桶,每一式都是在虚实中变换流转,如同水在水桶中涤荡,这就是太极的行云流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我们之所以让大家提前预习,是为了让同修们都先了解清楚我们接下来湘鄂西的动作,方便带大家进一步加强对太极拳【意】的领悟哦💪🏻


美化中

【保护膝盖小方法】

练习前:热身要到位,膝盖上下左右四面各拍打49次,促进膝盖的血液循环

练习时:动作要做到位,要及时调整脚的方向,不要别着;行拳时保持身体中正,重心不要前倾

练习后:可以热敷/吹风机热风吹

热身:头颈部,肩颈部,腰胯部,要松,不要拉伸;膝盖部(拍打49下),转一圈。膝盖的方向由脚尖的方向决定,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不要压脚尖。


美化中


美化中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 是道家、道教的最高经典。也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思想深受《道德经》影响,曾评价说:“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道德经》包容万象,也是一步论述“长生久视之道”的书。告诉我们养生之术:养生就是养道、养德、清静无为。

✨曾指出:指出:“道乃久,没身不殆”。养生就是养道、养德,离开道德修养,修身就失去其根。

✨因此才有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应四时,效法自然的养生之道。

✨里面的:体道含德,养性统领养生;清静无为,精心怡养性情;知止自足,生活效法自然;守一处柔,锻炼合乎规律;居下不争,谦和对待亲朋。

✨这些原则,一直为后世养生学家所遵守,至今仍是指导养生的重要原则。


美化中

🌹太极之美-太极拳

💡名称由来“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字里面包含的是两种互相融合的含义,太字拆开其一是大,那一点就是小。“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那么太极合起来既有极大也有极小,这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阳极生阴而又阴极生阳。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第一句话就是“无极而太极”,并非说太极从无极产生,而是“太极本无极”之意,意即“太极”是产生万物的本源,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


美化中

太极拳取的也是这个意思。太极图是我国古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术。🌞


美化中

太极拳一词,最早见于署名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根据文献和口头资料,王宗岳的遗作,是清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省永年县)武澄清(1880年-1884年),在任职河南省舞阳县县令时所作的

😉而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的💖


美化中

💡起源

张三丰创拳说

历史上有关张三丰的传说最多,争论亦最大,众人称其为太极拳鼻祖😃

目前,有据可查的主要是源于明末清初黄宗羲的《王征南基志铭》记载:“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搏于人,人亦得以乘之🌹

有所谓内家拳,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之术,百年之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岳为最著。

温州陈洲同从王宗乐受之,以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温州,嘉靖年间,张松溪为最❣️李在峰老师是武当玄武派第十四代传人,所以我们课程是武当道门传统太极拳,以祛病养身,通经活络,延年益寿为宗旨,也是更适合中老年人学习👍🏻

经历过八段锦与站桩的习练,我们已经初步疏通气血的淤堵,让自己达到气血充盈,而在这时候走进太极拳的世界中习练将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我们知道在传统道家养生理论中,宇宙的安好都靠阴阳平衡来维系的,更何况我们小小的人体?🌤️


美化中

气血是我们人体很重要的基础要素,但它也只是人体阴阳中的一组,真正要达到全身性的阴阳平衡还得将筋骨、脏腑、人体的上下左右、身体发肤悉数平衡才是真正的阴阳平衡,才能百病不生🍒那么太极拳,和阴阳是怎样的联系呢?❣️

阴阳由太极而生,阴阳一动就分而为太极,阴阳一静就合为无极。这是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就如同太极图所描绘的阴阳鱼图形,画得虽比较抽象,但简单理解起来就是四个字——阴阳平衡👍🏻


美化中

我们的营期叫“祛邪养正太极营”。正是因为“阴阳平衡,正气内存。”,正气是阴阳平衡凝练出来的人体最优状态💪🏻

内含正气之人,身体匀称优雅,外在气质外显,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活力,也能将自己和家庭带向和谐美好的状态💘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祛邪”,通过邪气的祛除,调和体内阴阳的“天平”,让其恢复平衡状态,并且拥有自动调平的能力🍒

当你真正通过太极拳习练拥有了这种能力后,即使再有病邪入侵,身体也能自动调和,泰然处之。身体得到了保护,自然也就有了长寿的基础💘


美化中

预备课

第一节 基本步伐

虚实转换“二五八”的概念

二 指步伐虚实的变化

五 指五个方向:前进 后腿 向左 向右    以及中定

八 八个基本手法


美化中

太极道即阴阳之道

太极动作都是在虚实之间,动静之间,收放之间进行的,步伐的阴阳虚实,就是指打拳时人体重心在两脚之间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美化中

一只脚为“实”

稳扎地面,用于保持身体稳定。

一只脚为“虚”

舒展自如,灵活的完成各种步伐变化。

力从足起

足:劲不断→向大腿传导→腰→通过手表现出来,上下相随完整的一气

“其跟在脚”说的是太极拳的劲力,根基在双腿,根基不牢,任何动作都是漂浮摇摆的。

重视虚实步伐转化的练习


美化中


美化中

【屈膝】更强调膝盖弯曲的动作

【虚膝】更强调膝盖放松的状态。

    膝盖不要用劲压脚尖,重心后移至脚跟!

膝盖屈膝避免超过脚尖,否则膝盖吃力过大!

虚实转换要点:

1、上身保持立身中正保持不动,靠蹬腿的劲转移重心!

2、蹬腿后虚的脚,先瞪直,再微微【虚膝】(膝盖放松的状态)

活步虚实转换:

1、脚跟开步,避免脚尖开步哦!

转身虚实转换:

1、往左转身就开左脚,往右转身开右步!都是脚跟开步!

2、方向:先摆,再扣,碾地收脚


美化中


美化中

(一)原地虚实转换

(1)两脚并齐,屈膝下沉

(2)左脚跨开,双手抱圆


美化中


美化中

虚实转换

重心移动至右腿。右脚吃力,左脚为虚。


美化中


美化中

向左移动重心

保持重心移动之后。左腿为重心,右腿为虚。


美化中

容易犯错的

(1)身体左右摇摆,前俯后仰。

(2)一蹬腿身体动。


美化中


美化中

打太极拳最重要的是立身中正。下颚微收。保持静蹲只有腿在参与移动的过程。虚实的变化。就像我们的身体坐在了我们的腿上。

锻炼了腿部的力量。“其根在脚发于腿”的太极核心理念。

自然呼吸。

随其自然。


美化中

(二)活步虚实转换。

是建立在原地虚实转换来变化的。

(1)开脚做混元桩。

(2)原地虚实转换,重心移到右脚,把左脚抬起来,落在同一个格上。

(3)把左脚迈出去向左移动重心。再把右脚收回到同一个格。


美化中

当我们在移动的时候,重心的腿是推动力量。同时虚的这条腿膝关节要放松。

不能往胯上推劲。

而是把劲往虚………


美化中


美化中

前后移动。

当我们左腿压稳重心。右可以灵活的变动方向。可以前进,也可以后退。斜前方斜后方不断切换重心。在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当我们两脚进站的时候。我们要移动左腿。定是把重心移动到右腿,压稳重心千万不能动。


美化中


美化中


美化中

从2→3→7→6→2


美化中

不要用身体带动着把脚移动的更大。


美化中

活步虚实转换容易犯的

错误:前进时后仰和后退时前俯。

正确:自然落脚,虚实转换要点:屈膝,移动重心稳定了再迈脚。


美化中

错误:左摇右摆


美化中

保持静蹲。脚能落到哪里就落在哪里。不要用身体带着脚移动的更大把脚收回,要用腿扎稳的方式收回。同样落在哪里就是哪里。再向后移动重心。同样是屈膝。退步时脚往回勾。


美化中

(三)转身虚实转换原地和活步虚实转换为基础

步伐的变化→摆脚和扣脚。


美化中

摆脚→移动重心


美化中

右扣脚→左碾脚的小动作。


美化中

(1)屈膝下沉,双手环抱至丹田。太极混元桩。

(2)向右移动重心,左脚抬起来,向前脚跟落。

(3) 左脚跟落地,脚尖向外摆,移动重心到左腿,把右脚凌空收回来→自然转身。(麻花步)

(4)重心左腿,右脚再迈出去,脚跟落→扣脚注意脚尖方向正后方。再向右移重心→左脚碾,左脚是虚的继续向前迈步。

(5)移动重心摆左脚→转身,

(6)右脚凌空,向前迈步,脚跟落。

(7)扣右脚,碾左脚。

(8)收回左脚,回到静站。起身

每走一步都要转身。关键点在于脚尖,脚尖改变方向之后,整个身体都跟着它变过去


美化中

动作分解


美化中

(1)向右移动中心,左脚抬起,脚跟落,脚掌向外摆移动重心把右脚收回


美化中

(2)右脚迈出脚跟着地,扣右脚,脚尖朝正后方,向右移动重心,左脚碾一下为虚,直接向前迈出


美化中

(3)左脚摆,身体转过来,右脚凌空,再向前落脚→扣→左脚碾→左脚并回原位


美化中

从2出发回到原地,每走一步都有一个转身,关键点是脚尖,脚尖改变方向之后整个身体都要跟着它变过去。


美化中


美化中


美化中

原地虚实转换(四个八拍)


美化中

活步虚实转换

(1)向右移动→收左脚→再把左脚向左迈出去→移动重心→收右脚

(左右活步虚实转换)


美化中

(2)前后虚实转换

出左脚自然落脚→移动重心→右脚收回(不落地)→右脚迈出落步→移动重心→左脚收回(不落地)→迈出落步→移动重心→右脚收回


美化中

后退


美化中

(1)向左边跨步移动重心,右脚收回。

(2)迈右腿落脚,移动重心。

(3)左脚收回不落地→向前迈落脚

(4)移动中心→收脚不落地,向前迈出,移动重心,落脚。

(5)移动重心,收脚不落地,再向后卖出。

后退

(1)退→落脚,移动重心,不要前扶后仰。

(2)收脚→落脚,移动重心,

(3)收脚并步


美化中


美化中

第三种转身阴阳转换

(1)中心移到右腿.左脚收回(不落地)向前迈,重心左腿,右脚收回(不落地)向前迈

(2)三步转身,右脚扣,左脚碾→并回左脚

(3)左脚向前上步→摆脚→移动重心→

(4) 抬右脚自然转身→11前进三步一转身(活步转换重心)

(5)落右脚扣→碾

(6)左脚上步摆脚

(移动重心)右脚收回回到原地


美化中

总结,今天学习了太极拳中的基本步法。虚实步伐的转换。还学习了移动的步伐转换。也就叫移动虚实转换。

太极拳,其根在脚。


美化中


美化中

第二节《左右抱球+变换教程》动作拆解

🤾🏻抱球是两个太极动作之间的衔接。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静交替,阴阳生化之中就有开合。有了开合就有了聚散。在太极拳中承载所有开合聚散的动作就是抱球式。

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我们的双臂是抱着一个球,

但是太极拳中的抱球不是抱着不动

而是将它滚动起来,不断地循环。


美化中

抱球式非常重要的动作,可以收敛我们的元气。抱球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如同抱了一个球不是不动,而是将它滚动起来,不断的循环。在滚动这个球的过程中,既要抱稳它,不让它掉下去。又要保持球体的灵动。双手的动作要松柔圆满,曲中有深,柔中带刚。


美化中


美化中

🐐做抱球动作时,我们双手的动作要松柔圆满,

需要我们做到松活、灵活、轻盈~

(一)左右抱球

好哒,那我们接下来开始第一个动作,左右抱球。在做左右抱球,球体滚动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抱稳手中的球,不让它掉下去,又要保持球体的一个灵动,不能让它接触到我们的身体。

1️⃣第一步:立身中正,屈膝下沉。


美化中

双手体前抱球,两手抱着一个气球,并不是掌心相对,他是要稍微交叉一点。要内合一点把内劲生出来内合。


美化中


美化中


美化中

这个动作大到可以整个身体。这也就是我们讲的开合聚散。

散:向外发散的力量。

聚:聚合的力量。

发散与聚合的力量:

散:向外展的力量;聚合向内收的力量。通过虚实转换,有了一个上升的动作。外展内合。


美化中

原地左右抱球


美化中

中丹田和下丹田之间


美化中

(1)屈膝下沉,移动重心(右腿)

(2)身体向左旋腰

(3)走手外旋内合。

(4)向右移动重心(左腿)

(5)再转腰

(6)完成转腰再外展


美化中

(8)分解a移动重心→b转腰→c外展→d内合 合到左腿。哪个腿持重心就像哪个方向和。

先从大圆开始,也就是这个圆可以画大一点。


美化中

它是用了一个叫外展的回旋。向外走的时候,双手是外旋的一种力量。再内旋抱住球。两手交换一下位置。

外旋的力量就是动作一做它就是往大一点的方向走。在即将抱球的时候,它是一个内合的力量,回到抱球。


美化中

双手抱球,屈膝下沉。重心右移抬左脚,脚跟落地,到正中间。

不分虚实


美化中


美化中

锻炼关键

其根在脚,发于腿;

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行于手指:力量一节一节往上升。


美化中

背部练习

体前抱球

1.移动重心2.转腰3.画圆

抱球

1.移重心2.转腰3.画圆

抱球

1.移重心2.转腰3.画圆

抱球

转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美化中

2️⃣第二步:两腿打开,双手抱球,掌心稍微交叉。


美化中

🏌🏼‍♀️注意事项:两个手是有交叉的一个动作,不是完全掌心相对,要稍微交叉一点。


美化中

3️⃣第三步:双手画圈,即双手交换位置,先外旋展开,再内旋收回。


美化中

注意事项:双手的动作要松柔圆满,柔中带刚。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


美化中

(二)原地虚实转换+左右抱球

学习完左右抱球以后,我们就可以将原地虚实转换与左右抱球结合起来啦,还记得原地虚实转换吗?一起跟着动作拆解图来复习一下吧。

1️⃣第一步:保持抱球姿势,屈膝下沉,移动身体,重心向左。


美化中

2️⃣第二步:转腰,向左旋转腰部。


美化中

3️⃣第三步:双手先外旋,再内合。


美化中

(三)活步虚实转换+左右抱球

左右抱球这个动作,同样可以跟活步虚实转换结合起来,一起跟着老师来练习吧。

1️⃣第一步:落脚,移动重心至右腿。


美化中

2️⃣第二步:转腰,向右边旋转腰部。


美化中

3️⃣第三步:双手先外旋,再内合,随后将脚收回,再做下一组落脚动作。


美化中

第三节四正:手掤捋挤按,太极核心动作。


美化中


美化中

不以技击为主要目的,重要是用劲和用力手法的变化。体会太极拳的阴阳互化,自然圆活。掤捋挤按是精髓,是主心骨。


美化中

精髓四正手棚捋挤按


美化中


美化中

掤:是关键。掤劲是太极拳力量的源泉,自身产生动力的太极拳。四种表现形式


美化中

(1)掤:a两脚打开,进入混元桩的站姿。含胸拔背,松腰沉胯,虚膝下沉。手自然垂直身体两侧。

b双手从下丹田掤气向上到中丹田,手心向内。

c向外掤,掤劲是两个手臂加背形成圆形的张力,不是手背、肘背被单点的力量。


美化中


美化中

掤要点:不是一点着力,是手臂+背形成圆的张力。


美化中

(2)捋:

a左手掌朝上,右手朝下,形成阴阳手,移至身体右侧,脚不动。

b 蹬腿,双手随身体起来,

c双手在正前方,翻掌,手抬过肩,基本与头齐平转到正前方,双手交换位置,掌心翻转。

d.捋:下沉双手到下丹田位置

(捋:a 向右阴阳手b起身双手到中轴线c翻转d下沉捋)


美化中


美化中

(3)挤:接捋式→向左转身,左手和右手重叠(右手接左手)右手指向左侧,左手搭在右手腕,回到正中间,做好挤式的势,向外挤,力点在手腕


美化中


美化中

(4)按:

从挤衔接→a手心向下,双手打平,b掌根向大腿下方按掌,

c向腋下回旋,向右回头,

d向前方按掌,手臂弯曲


美化中

要点:力点在掌根,沉肩坠肘,内合


美化中


美化中

  太极八法是太极拳的基本手法。是以四正手为主,四隅手为辅。采挒肘靠就是四隅手。八法即表达为招式,同时也是心法。是贯穿太极拳的技术核心。也是太极拳花丹为拳的具体体现。八法的运用可以结合五步,就能构成太极拳的每招每式。太极拳讲的是无形无象,全体通透。八法是有形有相的招式。太极拳最终是要打破这种招式局限性。如果只将8法解读为太极拳的手法。看不到8法的本质。那就理解不到太极拳的无上智慧。。


美化中

  四隅手和四正手组成太极八法。

1.采

攥拳

旋拳(左拳拧了一下)

向右转腰往回拉(像拉一根绳子。)目视前方

1.挒

双手展开,掌心朝外,好像有一个东西让我按住。往外推着一点之后手不动悬腰,到左边45度。

3.肘

(1)左手攥拳收回我们的肩膀。右手护住这个拳。

(2)旋腰走肘。肘对正前方。(拳对着自己)

4.靠

(1)攥拳的手伸出去。里边的手攥拳。

(2)拳抬起来,放在耳朵的位置。

(3)向下丹田的位置重拳!左手收回,护在肩膀外侧。目视前方。

在这个位置靠过去。(图)

结束:手直接收回下丹田起点。


美化中

(1)按掌

(2)右手攥拳。

( 3)旋腰採

(4)翻掌

(5)挒

(6)转腰带劲

(7)手动变成肘的动作,旋腰走肘

(8)再走手→左伸→右收到耳朵

(9)向下冲拳→靠(同样旋腰)。

(10)收回下丹田。


美化中


美化中

反手。

攥拳往左边转身。

变掌。

旋腰挒

右手变拳,左手护拳。

转腰走肘,肘到正前方来。

攥拳的手伸出去。左手攥拳到耳朵向下冲拳→靠

收回起点。


美化中

太极八法,

(1)立身中正,两脚平行,脚尖朝前,屈膝下沉。

(2)双手上掤升至中丹田。

(3)翻掌向外

(4)向右转身阴阳手。

(5)起身,阴阳手发生变化。

(6)正前方向下

(7)旋腰接手。左手搭在右手上。

(8)回身转正

(9)双手持平。

(10)按掌,大腿上方,

(11)下回旋向右回头。

(12)

(13)攥拳→

(14)翻掌→

(15)接手

(16)旋腰走肘

(17)左手伸出去,右手攥拳,在耳朵位置→向下靠

(18)

收回起点

反手动作。


美化中


美化中

反方向


美化中


美化中


美化中

第四节采挒肘靠


美化中

太极八法是太极拳的基本手法。是以4正手为主。四隅手为辅。八法即表达为招式。 同时也是心法是贯穿太极拳的一个技术核心。是太极拳化丹为拳的具体体现。八法的运用结合5步就构成太极拳的每招每式。


美化中

太极拳讲究无形无相,拳体通透。八法是有形有相的招式。太极拳练习过程中,最终是要打破这种招式的局限性。


美化中


美化中

四正手按掌的位置

衔接

(1)攥拳

(2)旋拳(左拳手心向上)

(3)向右转腰往回拉(像拉一根绳子)目视前方


美化中


美化中

(1)双手展开,掌心朝外。

(2)旋腰到左边45度方向。


美化中


美化中

(1)左手攥拳收回到肩膀。

(2)右手护住左拳。

(3)旋腰走肘,肘到正前方。拳头对着自己。


美化中


美化中

(1)攥拳的手(左手)伸出去。

(2)里边(右手)的手攥拳抬到耳边。

(3)右手从上丹田向下冲拳到下丹田的位置。

(4)右手靠过来,左手护在肩膀外边,目视前方。

手收回下丹田。到起点。


美化中


美化中

分为反手和正手

今天我们预习太极八法,咱们太极八法的四正手“掤捋挤按”和四隅手“采挒肘靠”🌹

这是咱们太极拳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八个手法,在这八个手法的相互组合阴阳转变之下形成了千变万化的招式,所以要学好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要先学好咱们的八个手法👍🏻

其中掤劲是一个核心,剩下的七种劲都是在掤劲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都要有掤劲的支持🌟

因此,习练太极拳过程当中,一旦身上产生掤劲,就很容易理解其他几种劲。🥰


美化中

何为太极拳【意】?意到底是什么?

💡首先是【整套太极拳】的意🤔

👉在于【立身中正】、松静,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也是“松”)

👉就像老师说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立身中正】

🎇当你立身中正时,你的身体一定是“松”的,身体歪斜肌肉就会僵紧。

🎇如何“松”?

就是不断调整自己,让身体觉得安舒,只有“外显中正”才能“内感安舒”

🎇身体如何调整到“安舒”?

安静下来,聆听身体的声音,哪里不舒服就微调。“松松松太极功”,松了才会通,精气就会畅行无阻。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太极拳的劲力,根基在双脚,劲向大腿传导,一直到我们的腰,最后通过手来表现。

🎇看起来是手在动,其实劲是从脚传上来,以腰带动的

🎇所以太极动作从不是单独的手或者脚的动作,一动就是上下相随,完整一气。

💡其次是【步法虚实+左右抱球】的意🤔

👉在于迈步如猫行和太极虚实

【迈步如猫行】

🎇流畅:移动的时候连贯流畅,不拖沓。

🎇轻灵:动作虽然缓慢,但要能随时变换方向或者转换虚实,以应对不同的情况。

🎇专注:全身心都要集中在移动的每一步上,如同猫在悄悄接近猎物时那样高度警觉。

【太极虚实】

🎇太极虚实无处不在。能量聚集的地方叫实,能量疏散的地方叫虚。

🎇太极的实不是死实,而是实中有虚。就算是实脚,也不要把重心死死压在一条腿。

🎇太极的虚是虚而灵,是随时可以应对变化,随时都能成为实的状态。

🎇虚实转换越自然,说明你的气血越流畅,关节越松活,身体越有活力。

🎇打太极拳的时候,身体就像个大水桶,每一式都是在虚实中变换流转,如同水在水桶中涤荡,这就是太极的行云流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我们之所以让大家提前预习,是为了让同修们都先了解清楚我们接下来湘鄂西的动作,方便带大家进一步加强对太极拳【意】的领悟哦💪🏻

✨掤劲

掤劲如围墙,意御敌于门外。是太极拳中的主劲,太极拳处处要有掤意,要求两臂具有一种圆撑力,这种圆撑力是由内向外的膨胀力,在任何情况下均有一定的弹性是向四面八方向外的支撑之劲。可以说是母法,其他七法为子法,都有它的影子。太极拳习练者最先掌握的便是掤。故曰:“掤在双臂”。也正如拳诀所说:“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但意要撑,肢体要放松,勿使拙力,松而能活。

✨捋劲

在太极拳中为化劲。根据对方的来劲,进行上下左右牵引走化的劲。

特点是“轻随”, 随是顺的意思,轻是黏活、不用拙力的意思,顺着对方来势向后回引,使对方的力得不到实点而落空。

“捋在掌中”它可以根据对方外力的变化情况,要转腰、坐胯、圆裆、含胸拔背而不僵滞,以腰带手配合肢体向自身侧面斜线走化。因势利导,化开对方之劲,故而轻,柔,圆,滑。

✨挤劲

乃压击之劲,一手之力不足,用双手之劲合而用之。

“挤在手背”,是用合劲或长劲使之。长劲是全身之劲串成一线,伸腰长往而发之。破坏对方重心,外柔内坚刚,沉稳无人欺。使用挤劲时,必须自身下盘稳健、灵活,上身中正、放松,内含掤劲。

挤不可过,也不可不及。过,则出界失重;不及,则反被牵制。守中守正

✨按劲

按是进攻劲。按手的关键在腰部。发按劲靠腰的长往进攻,不能单靠手的力量,所以说:“按在腰攻”

按时需蹬腿,沉肩垂肘,不用拙力,轻轻向前按去,或功或试探,两手要轻灵兼备方可有效。无论单手或双手按时,均须精神贯注,含胸塌腰,立身中正,用腰腿之劲。不可直按,否则反被牵制;也不可前俯后仰,让自己失重。

✨採劲

采制对方的劲力。是形容手法如采摘果实或花朵,不要太轻,也不能太重,其技法又如采茶、捉蝉似的以巧为尚。

“採在十指”,劲点在手指上采劲。应用时一松一紧或一落即发,採时,须用腰腿之劲,在捋的基础上侧採之,先沉后提或先顺后逆,在运用短促抓拿时,迅速一闪,使对方来劲突然落空扑跌倒地的巧取法就是采劲的运用。

✨挒劲

是一种向外横推之力。可使对方身体扭转而失重。“挒在两肱”顺对方出力的方向循弧线用力,使对方旋转而不能自主,只得被提空而抛出。

出劲时要上下相随,手到步到并以腰为轴,使全身劲力完整一气。

✨肘劲

泛指通过前臂转旋和肘尖发出的力。它包括以肘尖为中心的周围相关部分,即前臂与上臂近肘的一部分都在内,“肘在屈使”, 肘是用肘力发击对方,不论进攻与反击,在用肘要屈小臂,以肘尖顶撞或横击。

同时,肘的使用范围也比较广,有顶肘、挑肘、横肘,以及化劲时以肘领化,发劲时以肘送劲等等,而且使用方向可以不拘一格,随时随势而用。

✨靠劲靠劲是出劲,内气为呼气法靠劲,是以肩部靠人胸部为主,所以称“靠在肩胸”。是要用肩头靠击对方的胸部,或者用膀来靠击对方的腰肋部。靠出去时,重心不偏于一边,发劲着力点应在对方正胸,而不可偏于对方适于转向的一侧。肩靠时须裆劲下沉,身体中正,前肩、侧肩靠出时,肩部不可超出膝尖。用靠劲须在与对方身体贴近之际,用崩炸劲靠出去。步子要深入并贴紧对方,肩胯相合,上下相随,两肩平沉。


美化中

咱们目前已学习完百日筑基前面2个阶段,总共初阶八段锦【28天】+中阶太极【35天】=63天;那百日筑基最后一阶段就是五行导引功【42天】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我们会经历各种受伤、生病、治疗、身心也会受到一些折磨。就像大缸在室外风吹日晒雨淋,缺乏保养。现在我们通过了2个阶段的课程学习,初阶【八段锦】修复了我们身体外在的表症,就如把水缸洗干净了;中阶【太极】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就如把水缸的温度调节平衡,避免太冷太热。

通过前面2个阶段的修复身体,在用最后一阶段五行导引功【42天】,这个阶段就是给我们的身体加气。女为坤,位阴,根本为【血】,血的消耗导致血虚;男为乾,为阳,根本为【精】,精气不足导致肾虚。【血】和【精】根本是气,所以养生其实就是要补【气】。百日筑基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更好的补气,让我们气血旺盛,精力充沛,延年益寿!!!


美化中

让咱们一起了解什么是《道家太极》呢?

🌞太极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而后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

💗比较早使用'太极'概念的,有《庄子》和《易传》,一般在宇宙论、方法论上用的太极概念,在中国的典籍中,《易》素来是作为穷尽天地奥秘的哲理书,对成卦过程的分析,根本说来,也是对天地开辟的概述。

💗太极生两仪,便是由太极的分化形成天地的过程

🌟两仪,即是天地,亦可是阴阳。

💬太极的概念经常与易学一起出现。 道家易有自己的独特体系,太极的概念是道家易的宇宙论、修养理论的重要基本概念 。

🌟“二五八”是太极的基础,太极招式也是在“二五八”的基础上进行演变的


美化中

分享一个《太极拳论》

💗在太极宗师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有这么一句话“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说的是从招数套路拳架子熟悉开始,慢慢地懂得没劲,由懂劲一步一步地达到神明的境界。

🤩然而,没有长期的坚持练习是很难感悟到全部的。


美化中


美化中

功德分增加规则:

1.完整看完一节预习录播课+10分

2.打卡分享练习感受+10分

3分享视频练习+10分

4.直播课时截图打卡+5分

5.观看直播课后发表观课心得+10分

6.当周学习完解锁直播预习课程+15分

大家积极参与起来哦,我们大家一起修习,不会孤单!!


美化中


美化中


美化中


美化中

🌹太极之美-太极拳

💡名称由来“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字里面包含的是两种互相融合的含义,太字拆开其一是大,那一点就是小。“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

那么太极合起来既有极大也有极小,这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阳极生阴而又阴极生阳。


美化中

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第一句话就是“无极而太极”,并非说太极从无极产生,而是“太极本无极”之意,意即“太极”是产生万物的本源,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

🌟太极拳取的也是这个意思。太极图是我国古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术。🌞

太极拳一词,最早见于署名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根据文献和口头资料,王宗岳的遗作,是清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省永年县)武澄清(1880年-1884年),在任职河南省舞阳县县令时所作的😉


美化中

而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的💖

💡起源

张三丰创拳说

历史上有关张三丰的传说最多,争论亦最大,众人称其为太极拳鼻祖😃

目前,有据可查的主要是源于明末清初黄宗羲的《王征南基志铭》记载:“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搏于人,人亦得以乘之🌹

有所谓内家拳,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之术,百年之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岳为最著


美化中

温州陈洲同从王宗乐受之,以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温州,嘉靖年间,张松溪为最❣️李在峰老师是武当玄武派第十四代传人,所以我们课程是武当道门传统太极拳,以祛病养身,通经活络,延年益寿为宗旨,也是更适合中老年人学习👍🏻

经历过八段锦与站桩的习练,我们已经初步疏通气血的淤堵,让自己达到气血充盈,而在这时候走进太极拳的世界中习练将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我们知道在传统道家养生理论中,宇宙的安好都靠阴阳平衡来维系的,更何况我们小小的人体?🌤️


美化中

气血是我们人体很重要的基础要素,但它也只是人体阴阳中的一组,真正要达到全身性的阴阳平衡还得将筋骨、脏腑、人体的上下左右、身体发肤悉数平衡才是真正的阴阳平衡,才能百病不生🍒

那么太极拳,和阴阳是怎样的联系呢?❣️

阴阳由太极而生,阴阳一动就分而为太极,阴阳一静就合为无极。这是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就如同太极图所描绘的阴阳鱼图形,画得虽比较抽象,但简单理解起来就是四个字——阴阳平衡👍🏻


美化中

我们的营期叫“祛邪养正太极营”。正是因为“阴阳平衡,正气内存。”,正气是阴阳平衡凝练出来的人体最优状态💪🏻

内含正气之人,身体匀称优雅,外在气质外显,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活力,也能将自己和家庭带向和谐美好的状态💘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祛邪”,通过邪气的祛除,调和体内阴阳的“天平”,让其恢复平衡状态,并且拥有自动调平的能力🍒

当你真正通过太极拳习练拥有了这种能力后,即使再有病邪入侵,身体也能自动调和,泰然处之。身体得到了保护,自然也就有了长寿的基础💘


美化中

黄帝内经与我们🍒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从整体观上来论述中医,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中医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美化中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接受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的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将人看作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初物质“气”形成的。在“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念指导下,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美化中

“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由于气的运动,从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阴阳寒暑,有了万物。阴阳五行的运动,总统着大地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

人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这在生命开始时已经决定了

生命体形成之后,阴阳二气存在于其中,互为存在的条件。相互联系、相互资生、相互转化,又相互斗争。

从人体的组织结构上看,《黄帝内经》把人体看成是各个层次的阴阳对立统一体

还把每一脏、每一腑再分出阴阳,从而使每一层次,无论整体与局部、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都形成阴阳的对立统一

《黄帝内经》所说的五藏,实际上是指以肝心脾肺肾为核心的五大系统

《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美化中

人体与太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一”就是太极,“二”为阴、阳,三为天、地、人。太极就是合二为一,阴阳和合,阴阳平衡,也称“中”、“中和”、“中庸”

人处于太极状态下,就容易将人与宇宙的阴阳之气演化成生命需要的精气能量,加速体内的修复与愈合。

人体可呈现太极状态的有:手、足和人中穴。

中医的经络学说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运行于手的经脉有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运行于足的经脉有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手与足各分布和经管6条正经。


美化中

手运行于手的6条经络有:从胸到手的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以及从手到头的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如果手的6条经络处于太极状态,就会使6条正经及联络的脏腑处于和谐状态。


美化中

运行于足的6条经脉有:从足到腹的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以及从头到足的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如果足的6条经络处于太极状态,就会使6条正经及联络的脏腑处于和谐状态。


美化中

中即为元,这是名副其实的五气朝元。在这个状态下,整个身体处于太极状态,阴阳和谐,五行和谐,脏腑和谐。


美化中

如果我们经常处于这种状态,身体又怎么不健康呢?😄

咱们这两天学了很多新课啦,今天是复习日,大家可以巩固一下之前没有学习的课程哦!知识像一张网,越实越牢,网住的鱼就越多,练习太极也是一样的道理,每天抽时间练习,一个月后就会看到蜕变的自己🌹


美化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