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和邓小平最后一次见面对话是在天安门城楼上,当时,两人只说了3句话,便结束了交流。 可这短短的3句话却道出了他们的不同结局,刘少奇和邓小平都说了什么呢? ![]() “以天下为己任” 刘少奇出生在湖南宁乡县的一个农民家里,他的父亲一直希望儿女们可以读书明理,在刘少奇8岁这年,父亲将他送到了私塾读书。 在洪家大屋私塾,刘少奇的老师教授了他自然地理、国文等知识,还给他们讲许多奇闻轶事,这让刘少奇觉得非常新奇,经常去同学周祖三的家里借书读。 周祖三的父亲是周瑞仙,是中国同盟会会员,在他们家里,刘少奇了解到了更多世界知识,也了解了当时的国家情况。 ![]() 辛亥革命发生后,刘少奇去从军的二哥带回了一本讲解辛亥革命的册子,这让刘少奇大受启发,当即要求剪掉他的辫子,表示对辛亥革命的支持。 1913年,刘少奇考入宁乡县第一高等小学,与许多同盟会会员、留学生做同学,接触到了更多的新式思想,让刘少奇的眼界也开阔不少。 1916年,刘少奇决定以武报国,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长沙的陆军讲武堂,但是受到护法战争的影响,刘少奇并没有读完就回了老家。 ![]() 可刘少奇没有放弃救国救民的想法,在家自学了一年,后来经人介绍进入到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在这里,刘少奇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对他有深的影响。 1921年,刘少奇从莫斯科回到祖国,参与了五卅运动。1927年他当选成为我国的中央委员,随后在上海、河北等地做秘密工作。 1934年,刘少奇随大部队参加长征,1936年,他奔赴华北,为抗日战争做准备。抗日战争打响后,刘少奇在华北地区坐镇,为我国的抗日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 1941年,新四军因皖南事变损失惨重,他与陈毅等人携手合作,扭转了新四军的不利局面,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重新集结和发展,把华中抗日根据地扩建了。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成为我国副主席,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政策方针制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60年代,刘少奇被撤职。 在1966年11月3日,毛主席和刘少奇等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先是问了刘少奇孩子的情况,刘少奇回答后,便和毛主席说,他想去群众中锻炼一下。毛主席拒绝了刘少奇的请求,他说“你年纪大了,就不要下去了”。 ![]() 这天,刘少奇还与同样受到伤害的邓小平见面了,他们说了3句话,却道出了不一样的结局。 刘少奇和邓小平说了什么呢?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邓小平是四川人,原先叫做“邓先圣”,但私塾先生觉得这个名字对孔子不太尊敬,就建议改为“希贤”。 邓公在1920年去法国诺曼底大区的巴耶中学念书,1923年,邓公加入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选成委员,后来,他自动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邓公来到莫斯科学习,年底便回到祖国了。1927年,邓公被分配到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担任政治处处长和政治教官。但因为老蒋和冯云祥的对共产党人不满,邓公便离开了西安,去了武汉。 ![]() 这时候的武汉局势比较严峻,邓公为了更方便做秘密工作,就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邓小平”,此后便没有再改回“邓希贤”了。 邓公在这一年10月去了上海,协助周恩来处理日常工作,为了掩藏身份,邓公做过古董店和杂货店的老板。 1929年,邓公被派到广西,为武装起义做准备。同年12月中旬,邓公和张云逸等人发起了百色起义,创建红军第7军,随后跟着大部队开始了万里长征。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邓公与刘伯承在太行山开辟了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对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进攻。 新中国成立后,邓公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然而,邓公和刘少奇在60年代的经历相似,两人接连辞去了自己的职务。 1966年11月3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是邓公和刘少奇最后一次见面交流。 ![]() 刘少奇询问邓公“小平同志,怎么样?” 邓公回答他说“横直没事”。刘少奇心领神会,也回了一句“没事,学习”。 当时,两人估计都没有想到这是他们此生最后一次见面说话。邓公在1969年去了江西新建县,在拖拉机修造厂参加劳动,1973年才回到北京。 邓公恢复了职位后,继续为国为民做贡献,还提出了“改革开放”,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让国家经济更上一层楼,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 而刘少奇在1969年11月12日却因病去世了,在他离世10年后,他的妻子和孩子才见到了刘少奇的骨灰。 刘少奇妻子王光美曾经说过,那段时间里,刘少奇每天都在读书看报纸,对着那些报纸思考,刘少奇很认真听那些批评,他很想再重新为人民工作。 邓公在那段时间里也曾多次思考,想要重新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只是两人的性格不同,面对困境时,两人采取的态度不一样,结局自然会有不同。 ![]() 参考资料: |
|
来自: 飞翔eagi56anp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