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当客观宣传的陕北红军历史

 暮雨晨钟 2024-05-06 发布于天津
昨天中午在北京国贸参加了一个饭局,是金杜律所的两位老板,还有一位广东台的时政记者,帮我组织的。说来也巧,我这周六,是要去西安。而昨天中午的饭局,是个“西北局”。

图片

比如,有“开国元勋”高岗的儿子高燕生先生。从辈分来讲,我得叫爷爷了。还有“陕北领袖”谢子长的孙子谢明先生,以及原西北革命军总司令唐澍的侄孙,孔毅先生。
饭桌上统一叫叔叔,实际这么论都不对。北京这边得叫大爷,陕西好像叫伯。我要是论的不对,大家可以纠正我。
昨儿晚上,一个陕西朋友又给我发信息。需不需要车,需要车就安排车。需不需要接机,不需要接机就安排个饭。不吃饭的话,人家又说了:西北反帝同盟军旧址修复,就是他做的。热情的没办法让你拒绝!
我反正我个人认为吧,从群体角度来讲,一个山东,一个陕西,这个待客之道,真的让你挑不出啥毛病。

图片

(我与高岗之子高燕生先生)
回到陕北红军历史,其实咱们很多朋友,包括昨天饭桌上,都会问我,为什么对陕北红军历史感兴趣?
我讲实话,讲高岗,我的初心,并不是真的想讲高岗这个人。大家听故事,觉得能听得下去,都要有一个让你感兴趣的切入点。没有这个切入点,自然听不下去,进而没办法了解周边知识。我的想法是通过高岗,给大家带来建国前后,在政体、人事组织、经济、军事,甚至是人情世故,能够反映出这么一个时间段的轮廓。我讲东西,讲得跟个论文似的,那还有个毛线好听的?高岗,就适合做这个切入点。高岗的结局,也能反映出周边的很多人。有些人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些人是明知可为而不为。大家可以仔细想想,这个话题很有意思。

图片

(我与谢子长之孙谢明先生)
再回到陕北红军历史,最有魅力的地方,是在中央红军会师前。
我个人认为,这段时间是最有魅力的。
我们都知道,红军长征,最终的落脚点在陕北。实际上选择陕北,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的是,长征没有设最终目的地,一路上想的都是怎么会师。跟张国焘会师了,张国焘闹分裂。想跟贺龙会师,刚动起来,就被老蒋知道了。结果二六军团,遥不可及。
选择陕北的必然,不多说了。走累了,符合理想根据地的条件,苏联援助方便等等。
但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你看中央红军到陕北前,陕北红军好像就没有四方面军,徐向前那种同时期的战神,更不要提老人家这种极限微操的宗师。
但是,到了1933年,陕北各地游击队崛起,5个支队先后成立,建立了4块革命根据地。
可能大家会说,老蒋派的人少。问题是陕北红军,也没多少人。以红26军为例,有这个番号的时候,才200多人。发展了一年,才300多人。杜衡瞎指挥,一下子就剩70多人。等到1933年重建红26军,人数不过120多人。
当然了,这都不算游击队啊!
1934年,陕北红军第一次反围剿,大胜之后组建了红27军。
1935年,陕北红军第二次反围剿,陕北红军扩大到5000人,游击队有4000人。至于赤卫队和少先队,遍布陕北。

图片

第三次反围剿之后,才是徐海东和陕北红军会合。此时老蒋意识到严重性,高调发报纸,陕北有红军。这中央红军才知道,陕北也有红军和根据地。
所以再看陕北红军,了不起。
但是再回到历史这个学科,仅仅就中央红军没到陕北前。总会给我们一种感觉,宣传陕北是必要的,但是用力过猛,总不大对头。
同时,我们现在讲陕北红军历史,一般都讲刘志丹,谢子长。实际上,这是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这个结果为导向的看法。细节的来讲,应该分时期的。
1928年以前,唐澍牺牲的这一年。排序应该是谢子长、唐澍、刘志丹,以及高岗等人。唐澍牺牲后,1935年谢子长牺牲前,排序应该是谢子长、刘志丹,以及高岗等人。
在谢子长牺牲以前,刘志丹和谢子长会合后,刘一直是谢的副手。唐澍没牺牲,刘志丹要排在唐澍后边,是因为清涧起义。

图片

清涧起义是我党在陕北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领导者是谢子长和唐澍。此时的刘志丹,还在长江流域组织兵运,后来才回到陕北的,参与了1928年的渭华起义。
我想,也是因为刘志丹的历史地位,使得在宣传上,渭华起义的篇幅大于清涧起义。
但实际上,历史还要分阶段看。尤其是陕北红军历史,以及刘志丹,在一段时期内,还成了禁忌。
总之,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