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新用户02851869 2024-05-06 发布于云南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tis,EGE)是1937年由Kaijse首次报道的一种不明原因的罕见疾病,易引起Th2介导的一系列等过敏反应,引起消化道中 IL-5,-13,-15,eotaxin 等细胞因子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被活化,引起消化道黏膜损害的过敏性疾病。

本病 40 岁以上年龄段为多发,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过敏因素、自身免疫性状态、遗传、胃肠道感染、服用药物等,另外还可能与高脂饮食、种族差异及体重指数(BMI)超标有关。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局部浸润及脱颗粒和 Th2 反应为发病基础。目前认为 EGE 主要涉及两种变态反应,即 IgE 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和 Th2 介导的迟发性变态反应。

临床以腹痛和腹泻多见,外周血白细胞的增加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加在80%以上,内镜检查中多发现黏膜糜烂、发红、水肿等。内镜活检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确诊关键。

图片

治疗上要避免接触过敏原,抑制变态反应。激素是治疗 EGE 的有效药物,能迅速缓解症状,使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