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抱石:中国画永远寄托在线和墨上

 老友mk09qda3vs 2024-05-07 发布于天津

傅抱石,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 。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

他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图片

傅抱石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画的生命恐怕必须永远寄托在'线’和'墨’上,它是功是罪,我不敢贸然断定,但“线”和“墨”是决定于中国文化基础的文字之上,工具和材料,几千年来育成了今日中国画上的“线”与“墨”的形式,使用这种形式去写真山水,是不是全部合适,抑部分合适?在我尚没有多的经验可资报告。因为这是民族的。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有独特语言风格的艺术作品才能彰显自己的魅力。我钟意傅抱石先生的山水画,有线有墨,用线是语言,用墨是造境。

图片

在1960年9月,傅抱石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踏上了长达三个月的二万三千里的旅行写生之旅。这次壮丽的征程不仅推动了新山水画在二十世纪中期的发展,更让这群生于江南、长于“草长莺飞”的画家们深刻体验了中华大地的壮丽与多彩。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他们走访了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六个省份的十几个大中城市。他们不仅瞻仰了革命圣地,领略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还游览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风光名胜。这段旅程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更让他们的胸襟变得更加宽广,增长了丰富的知识,并有机会向兄弟省市的画家们学习交流。

对于傅抱石来说,这次旅行的最大收获是深化了一个观点:“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这不仅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更是他对于艺术与生活、思想与表达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图片

图片

图片

傅抱石:中国绘画的精神,乃源于广大的国土和民族的思想,它最重要也是最特殊的世界各国所没有的一点,便是对作者“人品”的极端重视,这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已发挥了鉴戒的力量,再从此出发,逐渐把画面的道德意识融化了作者个人,把画面所再现的看做作者人格的再现。因此,不管花卉也好,山水也好,工笔的也好,写意的也好,总而言之是“点”与“线”交织而成的心声。

图片..............................*.............................

图片

傅抱石:美术是民族文化最大的表白。若是这句话没有错误,我们闭目想一想,再过几百年或几千年,有些什么东西,遗留给我们几百年几千年后的同胞?又有什么东西,表白现时代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美术史上的这张白纸,我们要不要去写满它?这许多疑问,为中国美术,为中国文化,换句话,即是为民族,岂容轻轻放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