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治“小儿咳嗽痰多”的中成药

 为什么73 2024-05-07 发布于北京

原创 香薷 大伦育儿说 2024-05-07 07:00
图片

咳嗽的情况有很多种,有些咳嗽流涕,有些咳嗽咽痒,还有些咳嗽痰液雍盛,痰液难排。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剂由经方化裁而来,适合于“外寒内热,痰液雍盛”作咳的小儿中成药“小儿咳喘灵”。

图片

麻杏石甘汤

治小儿咳喘的经方、古方很多,而近年颇受关注的还当属《伤寒杂病论》中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此方除了药味短小清灵,融入了善于祛疫定喘的麻黄外,它的优点还有很多:

图片

1、麻杏石甘汤善治外寒内热

《医学心悟》言:“其人素有郁热,而风寒束之,热在内而寒在外,谚云寒包火也。”

小儿本就是“纯阳”之体,且更易积食,易化热,典型的表现就是小儿外感时,体温升高的程度与速度,都比成年之后要明显许多,而且我们常说“小孩的脸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用中医的话来解释就是说,小孩子就是“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的体质,很难控制情绪,容易急躁。

图片

而触冒风寒的初起阶段,往往症状不甚典型,而且持续时间短,稍不留意,外感病证已然进展到“外寒内热”阶段了,这时正邪交争,孩子开始打蔫,咳嗽,或兼见鼻塞、发热,各类外感症状全部爆发,这也就成了小儿咳喘之中较为常见的证型之一。

图片

2、无汗

伤寒无汗用“麻黄汤”,伤寒无汗而咳喘明显时,则适合选择“麻杏石甘汤”。

《感症宝筏》言:“若身热无汗、口渴而喘者,此外寒束内热也。宜麻杏石甘汤以解肺分之邪,其喘立止”;

《寿山笔记》中言:“寒包火之症,恶寒内热,喘咳无汗,舌津干,或屡投汗剂,不得滴汗,须用麻杏石甘以滋胃液而开肺经。”

因为内有郁热,所以此时更容易“体温升高”,津液灼伤,所以,容易“口干,口渴,舌质偏干”,而外有表寒,寒邪收引凝滞,阻遏阳气,所以会“汗出不畅,或无汗”,这种感觉就好像人被雨衣包裹着,里面热,外面冷,憋的不自在。此时投以麻杏甘石汤,则可外散表寒,内清肺热,止咳平喘,辛凉退热。

图片

3、中西结合

除去小儿自身的体质特点,以及非时之气横行的时代因素外,麻杏石甘汤、白虎汤、生石膏粳米能够被大众熟知和应用,也与近代名医大家张锡纯有很大关系。

在一段历史时期里,“石膏”属于中医者眼中异常畏惧使用的药物之一,就像温病学家眼中的麻黄一样,属于避之唯恐不及的存在。

图片

是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极力纠正当时中医界对生石膏的畏惧,且从多角度阐释了石膏的应用方法。并指出:“石膏之性,又宜与西医阿司匹林并用。盖石膏清热之力虽大,而发表之力稍轻。阿司匹林味酸性凉,善达表,使内郁之热由表解散,与石膏相助为理,实有相得益彰之妙。”而当时的阿司匹林正与而今的布洛芬同属一类,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麻杏石甘类中药”在疫疠,外感频发那段时间里被广泛应用的底层逻辑,如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以及清肺排毒汤等。

图片

小儿咳喘灵

而今如若我们仔细观察药店中陈列的调治小儿咳嗽的中成药时,也很容易发现“麻黄、杏仁、石膏、甘草”这四味药物的身影,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剂善治“痰雍作咳”中成药小儿咳喘灵,由七味药物组成,正是宣肺定喘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基础上,融入了瓜蒌、板蓝根、金银花而成,也奠定了此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化痰止咳的基调。

1

化痰止咳

清代温病医家王孟英“精于治痰”,《王氏医案续编》中载有眉批:“孟英于温热痰饮,独有心得”,王氏治痰喜用瓜蒌,其言瓜蒌治“火与痰结于阳位,不纯乎虚,亦不纯乎实者”,可治“饮食化痰,胸膈迷闭。”

图片

瓜蒌与浙贝同为苦寒“清热化痰”之剂,瓜蒌其味略苦,兼具甘润之性,尤善肺热燥咳,燥痰,若大剂量单用瓜蒌有很好的“通便”之功,而小儿之痰多为“热灼津伤,炼液而成”,故而,小儿咳喘灵的第一种适用情况即为:外感之后咳嗽咳痰,小便少,大便干,口干口渴之时。

2

清喉利咽,清热解毒

板蓝根性寒味苦,是清热解毒剂中尤善“凉血利咽”的一味,故而咽喉疼痛、口舌干燥、恶寒、发热轻、鼻塞声重时则可适合优先选择以“板蓝根”为主的方剂。

金银花性寒味甘,是清热解毒剂中尤善“消散痈肿”的一味。那么,什么是痈呢?比如小儿常见的淋巴结肿,咽扁桃体、腺样体肿都属于中医学里的“痈”,金银花则是治内痈外痈之要药,故而善治“咽喉肿痛”的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丹、银翘散均以金银花为君。

最后总结来说,小儿咳喘灵以经方“麻杏甘石汤”为基础,主治“外感内热”的咳嗽咳喘,其辩证用药时可以通过“咳痰”“发热”“咽痛,扁桃体,淋巴结肿”“小便黄、大便干”等症状予以鉴别选择。

文章|香薷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