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橘皮竹茹汤,张仲景的“和胃专方”!六味药,降服胃气,顺畅一身

 人老颠东 2024-05-07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现代临床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橘皮竹茹汤。

这是一张什么方子啊?我跟你说,别看此方出自《金匮要略》,离现在有两千来年。但是对我们当代人来讲,是非常实用的,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也充分说明,别管时光如何变迁,咱人体上的病,还是那么多,还是那几样,没啥变化。

橘皮竹茹汤,基本组成是橘皮12克,竹茹12克,大枣5枚,生姜9克,甘草6克,人参3克。功效,在于降逆止呃,益气清热,治疗胃虚有热所致的呃逆。

这到底是什么病啊?什么叫做胃虚有热呢?

来,我给你说一段医案故事,就知道了。

话说有一个女子,当时35岁。

图片


什么毛病呢?就是最近一年来,胃胀不适,始终胃部胀满。某医院曾经为她确诊,是反流性食管炎。最近这三个月,此患的胃胀感加剧。最近这一次发作,胃部胀痛,心口部分有烧灼感,口苦咽干。在吃东西以后,胸骨后疼痛明显加剧。

怎么办啊?从前的西药吃下去,效果不好,于是转投中医。

刻诊,患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偏红,舌苔黄而略腻,脉象偏滑。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橘皮20克,竹茹20克,党参15克,生姜15克,甘草10克,大枣5枚,每日一剂,水煎分服2次。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服两次。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3剂以后,胃痛之感大大减轻,其他症状也基本消失。这时候,原方加入白术15克,山药15克,用于补气健脾,再投3剂。

最终,患者诸证息平。而且随访两年,病情没有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97年的《四川中医》上。

现在,我们来讨论这背后的道理。

你看,这个患者的问题,其实比较明确,是反流性食管炎。最近这一次发病的症状表现,其实也完全符合此病的一般规律。

反流性食管炎,西医如何定义它、治疗它,我们暂且不提。咱就从中医的视角来看吧,上面这个患者属于典型的胃虚有热,胃气上逆。

什么意思啊?就是说,这个人,脾胃不足,胃气虚弱。在胃气虚弱的基础上,形成了胃热。胃气虚弱,怎么会形成胃热呢?因为胃主通降。胃气虚弱,气机通降不畅,所以郁而成热。胃气不能通降,它就会上逆。胃气上逆,患者就容易呃逆,或者说形成所谓反流性食管炎。

那么,上文医案里的患者,为啥如此辩证呢?我们看她的舌脉信息和具体症状。

你看,此人就诊的时候,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苔腻脉滑。这是脾胃虚弱,湿浊内生的表现。所谓胃虚,可见一斑了。

接着,此患又苔黄舌红,大便干小便黄,这是典型的有热。

因此,我们总结起来,就是胃虚有热,胃气上逆。

这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你仔细看,当时医家用到,其实就是橘皮竹茹汤原方。

橘皮20克,竹茹20克,党参15克,生姜15克,甘草10克,大枣5枚,每日一剂,水煎分服2次。

图片


其中,橘皮行气和胃,竹茹清热和胃。它们都是君药。在这个基础上,生姜和胃止呕,帮助君药来降逆止呃。

接下来,开始解决脾胃虚弱的问题。所以党参、大枣、甘草用进来,以补脾胃。后来加入的山药和白术,则更好地补脾胃之虚。

总之,经过这样的调理,患者胃虚得补,胃热得清,逆气得降,自然诸证息平。这是用橘皮竹茹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医案。

读者朋友,说起这个反流性食管炎,可以说是当代人的常见病。受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当代人有不少属于脾胃虚弱,同时还中焦有热。在这个影响下,胃气通降失常,时而上逆,形成呃逆、胃反流、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尤其是这个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最为多见。

可以说,橘皮竹茹汤,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是效果确切的。当然,前提是辩证准确。医案里的患者,情形非常典型,咱们不妨多看几次,加深印象。

写到这里,文老师不禁感慨——将近两千年前的张仲景,是怎么想到,我们今天的人会受到“胃虚有热、胃气上逆”的困扰呢?这只能说,从古至今,中医对人体、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没有改变,是完全正确和符合规律的。中医的宝贵,在此可见一斑。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