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74-75年沙俄拍摄的中国老照片(三)汉中府

 刘沟村图书馆 2024-05-07 发布于河南

1874-75年,沙俄政府向中国派遣了一个研究和贸易团,寻找通往中国市场的新陆路,报告增加商业的前景以及领事馆和工厂的地点,并收集当时在中国西部地区阿古柏事件的信息。由陆军总参谋部的Iulian A.Sosnovskii中校率领的9人包括一名地形学家Matusovskii上尉;科学官员Pavel Iakovlevich Piasetskii博士;中、俄文翻译;三名哥萨克士官;以及摄影师Adolf Erazmovich Boiarskii。代表团从圣彼得堡出发,经乌兰巴托(蒙古)、北京和天津前往上海,然后沿着长江、丝绸之路、哈密绿洲、扎桑湖返回沙俄。Boiarskii拍摄了约200张照片,这些照片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大部分照片都收录在这本画册中,后来成为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收藏的Thereza Christina Maria藏品的一部分,并由他赠送给巴西国家图书馆。

图片

陕西省汉中府的城楼 1875

图片

武庙  供奉历代武神名将  陕西省汉中府  1875

图片

建造于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的牌楼  穿过一条小商店林立的街道   陕西省汉中府  1875

图片

主要的茶叶交易市场  一个白色大理石牌楼  后面的围墙与一个优雅的塔  陕西省汉中府  1875

图片

官府的衙门  五开间的大厅  门前为白色大理石台  门上悬挂“慈惠之师”“清正直”两块匾额  陕西省汉中府  1875

图片

汉中府城郭,右有望塔。陕西省,1875

图片

略阳县寨城附近的一座石山上的宝塔   陕西省汉中府略阳县  1875

图片

略阳县  陕西省汉中府  1875年

略阳县位于嘉陵江上游、汉江北源,秦岭南麓西段,地处陕甘川毗邻地带,素有秦蜀要冲、陕甘纽带之称,始建县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兵家必争和商旅辐辏之所在。清雍正《重修略阳县志》载,当地人“兼有南北语音,类秦蜀”,积淀成兼有陕、甘、川地方特色的风俗民情。

略阳的古名甚丰,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县,随着历代建置沿革,先后称过“沮县”“嘉陵道”“武兴”“顺政”“兴州”“沔州”等等。略阳之名的由来,亦有多种说法,归纳起来,大至分为二类:
一是侨置说。南北朝时,陇之秦安设有略阳郡。因连年战争,彼地人口南迁至此,仍旧沿用原郡县称谓。《南齐书》因而载之:“武兴县侨置略阳县。”
二是要隘说。据嘉靖略阳县志载:“此地为用武之地曰'略’,象山之南曰'阳’,故名'略阳’。”

图片

庙宇中的门神雕像  陕西省汉中府洋县  1875

洋县,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洋县历史悠久,西晋时境内置洋州,已有1700多年的建制历史。成语“胸有成竹”便出自洋县,是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的封葬地。汉调桄桄、架花烟火、悬台社火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有唐代开明寺舍利塔、元代觉皇殿、明代智果寺藏经楼等重点保护文物19处,是陕西省文化先进县。

洋县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已有先民在这里定居。古属梁、雍之域。晋以前为城固县辖地。西晋泰始三年(267),始在境内置兴道县、黄金县。其后,时局多变,郡县频设。唐乾元元年(758)起为洋州州治所在地。明洪武三年(1370)改洋州为洋县。

图片

汉中府至秦州途中的村落  1875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