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纸坊(上)400多年前以造纸厂冠名的社区

 胡同里的溜达 2024-05-08 发布于北京

“坊”是早年间城市内的一种街区编制,类似现如今的社区。元大都时期北京城划分为50个坊,明朝时合并为36个坊。嘉靖三十二年(1553)北京开始加修外城,北京由此有了如今“凸”型的构图。外城分作八个坊,白纸坊宣南坊就包括其中。如今金融街里的“金城坊”原本是大唐长安城内一个社区的名字。

小编手绘

白纸坊把着外城的西南角,就是今天北起枣林前街,东至右安门内大街以及南二环和西二环(那当儿是城墙)围城的一片地界儿。元朝的时候这里有了官办的造纸的作坊,用以生产朝廷公文用纸。随着永乐皇帝朱棣迁都,许多南方的移民涌入北京,打那时起这一带聚集了众多南方人开办的民间造纸作坊,“白纸坊”也由此得名,据说当年北京城市面上的“豆纸”(手纸)都出自此地。

位于西城区白纸坊街西街23号原为清朝末年的“度支部印刷局”,“度支部”是清末户部改组后的称呼,“度”有规划,计算的含意。“支”是支出的意思。辛亥革命后,改称“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是中国采用雕刻版凹版设备印钞的第一家印钞厂,也是中国最早的印制邮票的单位,1949年后改叫“北京印钞厂”。

360行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纸行供奉的祖师爷是蔡伦。早年白纸坊的祖师庙就在北京印钞厂的对面,每逢农历三月十七祖师爷时生日这一天,行内的男女老少都穿戴立整,在祖师爷塑像前焚香叩首。此外还会摆起长桌,支上舞台,连给祖师爷庆生带丰富自己的物质精神生活。日子久了这里还形成了一档有舞狮及锣鼓表演的花会节目。当年还留下了一句“白纸坊两头翘,狮子挎鼓莲花落”的老话儿,后来祖师庙拆了,改成了白纸坊百货商场,再后来变成了天外天烤鸭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