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南城的孩子,特别是宣武区的孩子,都知道有这么个地名,叫做白纸坊。白纸坊面积不大,北边到枣林街,南边到南菜园,西边到广安门南滨河路,东边则到达牛街。这几年这边的发展迅速,如今看起来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 在右安门内大街和白纸坊东、西街交接的地方,如今有一块石碑,告诉人们这里的过去。这块碑的全称叫做“辽开阳门故址碑”,根据考证,这里曾经是辽南京城的开阳门。 当时的辽南京城高三丈,宽一丈五尺,周长26里,城内设有26坊,同时共设立了八座城门。当时辽南京城的开阳门位于南城的东侧,按照碑文的记载大致在立碑处南边的十字路口的位置,同时根据这个文字记载推断,当年南京城南城的城垣大致就在白纸坊东、西大街一带。当然也有专家认为应该再往南,今天的里仁街一带。 白纸坊地区到了清代,设立有火药局,更是当年的制造火药基地。从晚清开始,这里又成了印刷局,当年官办的印钞厂就在这个位置,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个印钞厂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中国采用雕刻版凹版设备印钞的第一家印钞厂。中国现代化的印钞基地之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自1908年培养一大批钞票设计、雕刻、制版、印刷、油墨、机电等专业人才或高级人才,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管理和安全保密制度,先后参与了从第一套到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印制生产工作,为保证国家货币发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还设计印制了多种债券、凭证及高级美术画册。 既然叫白纸坊,那么这里肯定有很多的造纸作坊。白纸坊的造纸作坊,经历了明、清、民国,一直到解放前夕。其鼎盛时期,大小造纸作坊星罗棋布,随处可见。这里的居民大多都以造纸为生,当时市面上售卖的豆儿纸,多出自白纸坊的作坊。据说在现在北京印钞厂的对面当年有一座祖师庙,供奉的就是造纸业的祖师爷蔡伦。每年三月十七,祖师爷蔡伦的生日,这里都会热闹非凡,全纸行的工人都得放假,舞狮子唱戏。这个庙的原址就是现在的白纸坊商场,现在好像应该是天外天烤鸭店吧。 白纸坊这还有个地名叫做半步桥,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之所以叫半步桥,一种说法这个地方当年菜地,所以有地名叫南菜园,菜地多地上水渠纵横交错,方便出行,放块木板不用大步就能跨过去。另外一种说法是京师第一监狱北门外有一条明水沟,沟上面铺设几条石板而成为桥。因走这个桥的大多数是罪犯,戴脚镣的罪犯只能半步而行,故而称为半步桥。 这里也提到了,半步桥有一个当年著名的标志建筑,京师模范监狱。京师模范监狱的具体位置在菜市口以南、陶然亭以东的姚家井地区,现在是清芷园小区。京师模范监狱最早筹建于1909年,到1912年的11月10日投入使用,当时的名字叫做北京监狱。后来改为京师第一监狱、河北第一监狱。1949年后又更名为华北第一监狱,直到1950年挂上了北京市监狱的牌子。 当年的京师模范监狱被俗称“王八楼”,因为狱中的五排监舍以中心岗楼为圆心散射开去,状似王八而得名。整个监狱的构造图式由日本人小河滋次郎博士设计。监内设有教诲所、囚犯工场、书籍室、阅览室、囚人接见室、运动场、医诊室、浴室等机构等。1919年,京师模范监狱的犯人建筑了一条通往城里的正式道路,并定名为自新路。同时把附近的狱吏住的地方定名新安里,在现在的经济日报社里面。当年的大汉奸王揖唐、川岛芳子都曾经被关押在这里,并从这里押赴刑场。前不久孙红雷主演的热播电视剧《新世界》也是从中看到一些这个监狱的影子。 白纸坊在北京的地图上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地名,但是在它身边几百年来风云变幻,留下了许多的故事与人。一直有个想法,等过了疫情,定期的到这些老地方看看,留下更多的影像资料。 |
|
来自: CHAOYANG3901 > 《古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