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家历史|从小家族窥见一个村庄的变迁

 知易行难nev5ph 2024-05-09 发布于河南

作者简介

——————

图片

姓名:殷浩颖

性格:内敛独立,努力自洽的infj

爱好:听音乐,做手工,刑侦探案悬疑爱好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小家族窥见一个村落的变迁

————————————

虽然我早已迁居,但若要追溯家族和家乡的过往,终是要回归我最原始的故土,向我所能接触到的长辈,寻得一些历史碎片,试图在这些纷繁碎片里探寻出某些联系,重新拼凑出属于我和我的家族的珍贵历史。于是,指尖触及键盘,我既充当起聆听者,也成为了记录者。

我出生的地方,在辽宁大连所属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亦可以说是一个小渔村?(打我记事起这里就是种植业和渔业并重了)听爷爷讲,我们这一支家族是明清到民国年间,祖辈闯关东来到此地,就此定居,延绵至今。因此深论我的祖籍,倒应该是山东蓬莱了。如今我所能够追溯到的历史,只能微微触及到太爷爷那辈,此时只是感慨历史的浩瀚和家族的生命力,我只是如同这段历史中的蜉蝣一般,微小但真真切切的存在。

家乡没有什么赫赫有名的人物,就谨以我的爷爷为中心述展开叙述。爷爷于1945年出生,家中排行老三,其上是两个哥哥。那是多么困难重重、命运多舛的年代啊,从这到1949年,中国的解放战争走向胜利,但社会的半封建属性并未完全改变,很多地区仍是封建地主所有制下的小农经济为主导,当时粮食产量很少,家庭人口又多,农民还需要缴纳公粮,加之天灾,生活是极其艰苦。当时饿死的人不在少数,我的太爷爷不幸在爷爷三岁时就没能逃过饿死的苦命,爷爷此前还有一个妹妹,也因饥荒饿死。从此全靠太奶奶拉扯爷爷兄弟三人长大。太奶奶很勤劳,也很坚忍,32岁就独自拉扯三个儿子长大,听爷爷说,她是个心灵手巧的妇女,会剪窗花,会做布偶,家里家外全靠一个人忙,含辛茹苦一辈子。后来1958年以后国内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儿子加入了生产队,二儿子则去当兵,三儿子,也就是我的爷爷,当时正是读书的年纪。

说起读书,爷爷的成绩很好,学东西总是很快,去当兵的二爷爷会定期寄来学费供爷爷读书,但大爷爷当时希望爷爷去生产队工作 ,再加上家境确实贫穷,因此爷爷的书也读得断断续续,终是读到了高小毕业。可能是时代环境造就的,那时的人们多是勤劳肯干、乐观向上、集体荣誉感很强的,每天都有挥洒不完的热情和力量,这便足以让那时的人们度过艰难的岁月。爷爷是个很有担当、有集体荣誉感又要强的人,他和我们说起,以前参加过一次运动会,一项长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但是同班一位同学突然身体不适被送走,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时候,本来接下来还有比赛的爷爷提出自己来替补。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当时的人们就是这样的,永远胸有热血,永远充满干劲,永远心念集体。这也是家族可以时代延续,家乡可以越来越好的一个因素吧。

当时家乡按大队编制,我们这里名为“虎山大队”。

图片

宣传队部分成员合影,拍摄于2017

爷爷后来便在这里的卫生队工作,学了不少诊断医学的知识。爷爷还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写得一手好字,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会很多民间乐器,二胡,笛子,葫芦丝,口琴,唢呐......

图片
图片
图片

爷爷用过的二胡

因此爷爷参加了当时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为虎山大队的人们传播先进思想,同时带来一些娱乐生活,当时的人们生活也就是如此吧,日子虽苦,但也有乐趣,每个人都在为美好的生活奋斗,虽渺小,但也活得热烈。

图片

爷爷在文艺宣传队的照片,拍摄于1974

爷爷养育两个儿子,父亲排行第二,刚好生在改革开放那年,算是赶上了好时代。父亲也遗传了爷爷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很好,但当时教育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加上农村地区资源匮乏,父亲刚上学的时候因为年纪不够就没有课本,父亲后来学了几年医学,就应国家号召去当兵了。据父亲说,当时他没有告诉爷爷奶奶,只留下一沓信就背井离乡去了北京参军。小时候有幸看到过几页书信,内容早已经化作一道淡淡的影子在脑海徘徊,唯一记得清的,是那种志在远方,满腔热血,又依依惜别的情感,最后父亲也没有辜负此番别离,获得了在人民大会堂站岗的机会,并被评为优秀士兵。父亲也成为当时家乡少有的走出村子,到首都开阔眼界的人。这一直是我对于父亲引以为傲的一点,时常提醒我也应该如此有决心,有魄力,能吃苦,力争上游。这些品质,又何尝不是那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一直拥有的,我愿称其为家族的时代精神。

二十一世纪之初,我与这个世界见面了。此时生活条件已经好很多很多了,家乡也早已更名为黑岛(因为夏季树木郁郁葱葱,由远处观之,是墨绿一片的,又靠近海岸,由此得名)。外面的世界发展飞快,这个小村落的发展与变迁在我看来却是如涓涓细流一般,平稳地、慢慢地,生活的基调多是快乐闲适的。那时还生活在村子里,家乡的四季在我心中都有一个专属的印记。家乡的春日,阳光是暖融融的,各种颜色的小花冲出土壤的禁锢,我最喜那紫色的小花,总喜欢收集起来扎成一束。空中总是飞着斑斓的蝴蝶,蝴蝶之间总有我追逐嬉闹的身影。春日家乡的田间永远是忙碌的,农人们忙着耕地,忙着播种。夏天的家乡,在我的印象中最为深刻,乡间小路上总有卖冰棍的小贩在吆喝叫卖,知了和小鸟的叫声总是能融合为自然中最悦耳的乐章。

那时家乡的孩童们是无忧无虑的,每天下学,站成一队由高年级学生带领,有说有笑地回家,放假了就三五成群的到处玩闹,到小溪捉鱼。那时很喜欢晚上搬着小板凳坐在院子,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脑中想着长辈们讲过的神话传说,家乡的夏,是我至今为止也会时常怀念的。秋天的家乡,到处都是黄黄的落叶,枫叶和银杏叶是家乡在我心中的明信片。那时的农人啊,都开始忙着收获了,有幸见过金黄的稻田和收获的河塘。冬天的家乡是静悄悄的,就连家里的大狼狗都懒得叫了。那时的雪真大啊,总会积起厚厚的一层,每每下完雪,每家每户就拿着大铁锹出来铲雪。家中有孩童的,大人们就会把雪都积到一处,堆成大雪人。总之那时的家乡,在我心里总是一片祥和、充满幸福感的。

记忆中,我的童年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光是最多的,也是无比开心和幸福的,对他们的感情也更加深厚。虽说我是女孩,但爷爷奶奶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想法,他们待我极好,总是留一些好吃的,等我下次到他们家中时如珍宝一般拿出来塞给我。

我总愿意去翻爷爷各种各样的乐器,胡乱演奏一番,两位老人家也只是笑着在旁看我胡闹。可惜奶奶在我高一时就离开了,那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坦然接受亲人的离去是穷极一生也学不会的必修课”这句话,于我而言至今仍难以接受,每每想起就会悲伤难捱,好似无数碎石堵住我的胸口,泪水也如浪潮般猛然涌入眼眶,涌入鼻腔。于是开始细数与奶奶在一起的时光。奶奶很善良也很乐观,虽然在她最后的许多年里视力越来越不好,最后几乎看不见,但她没有因此消沉,反而依旧勤劳,手上总有干不完的活,还经常与邻里聊天说笑,邻里乡亲都说奶奶是个勤快又爱干净的人。她喜欢我的长发,我也就总是留着长发让她开心,如今常常悔恨与她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太少,而面对飞快流逝的时间,我却深感孱弱和无力了。

后来,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发展起来了,我们的物质生活也更加富足,家乡有很多人会到市内买一些新奇的东西,人们越来越享受生活了。那个时代和当今相比,家乡的年味永远是最浓的。腊八将至的时候,村里的人们便开始置办年货了。蒸豆包,杀羊宰猪,剪窗花,系彩旗,挂彩灯,每家每户总会给邻居分享自家的年货。到了三十的晚上更是热闹非凡,家中妇女们开始包饺子,摆年货,男人们则出去给龙王庙上香火,放烟花。这算是家乡一个特色的年俗吧。

因为家乡靠海,所以很多人家都有龙王庙,逢年过节去上些香火,不是封建迷信,单纯是希望一年好运连连,来年收获满满,图个好寓意。届时,家家挂起小彩灯红灯笼,天空中齐齐绽放出各式各样的烟花,我也总会有一些手持烟花可以燃放。初一早上,门一推开,迎面扑来的仍是浓浓的年味。我很钟情于初一一早推开门扑面而来的烟花火药味,每当这种气味钻进我的鼻子时,我仿佛才会真正感觉到年的喜悦,心中也会生发出莫名的踏实感。站在家门口闻见烟花味,看见熙熙攘攘的拜年的人群时,我想人间烟火气也便是如此了,也只有此情此景,我才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此刻的我,就在家乡。

如今家乡的变化已如沧海桑田一般,人丁依然兴旺,只是都各奔东西。家乡的发展也似乎在我踏入互联网时代后就变得飞快,我的记忆似乎总有一个慢与快的断层。从前一毛钱可以买到一把的糖果突然就要一块钱了,老一辈的相继离开人间,年轻一代很多选择到城市生活。春天的鸟语花香仍在,夏季的蝉鸣阵阵尚存,而秋天却没有记忆中那么辽阔的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了,这也是时代发展的代价吧,总归是要湮灭一些什么的。

我就生长到这样一个小村庄里,将近十岁时方离开。虽然越来越少回去看看,但那地方我仍是熟悉的。每年春节我总是要回到那里,试图寻找一些记忆里家乡的气息和年的味道,试图回到过去,再次感受我怀念的从前的家乡。现在还有很多孩童生活在那,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村子过去给我的印象中了。

写作心得

——————

图片

得知要写一篇私家史时,我惊觉自己对于家族的往事所知甚少,竟然从未探索过家族和家乡的什么。因而便在一筹莫展之际向我的长辈们寻求帮助,于我而言这个作业给我了一个机会,一个正式地、细致地了解家族过往的机会。

正因如此,我才发现许多家族记忆竟然险些到我这里就要被忘却和隔断。至今仍然记得爷爷和我聊那些往事时,就好像一个尘封已久的匣子被打开,重见天日,那是记忆中第一次听爷爷滔滔不绝说那么多话,第一次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以前从未看见过的光亮,好像从他的脸上看到了年轻的影子。

也是在这一瞬间,突然意识到时代真的需要记录者,一个小家族的过往和脉络也需要不断地记录,如此,家族精神才真正得以记住和延续,每一个文字都被赋予了意义变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图片

图文来源:殷浩颖

责任编辑:黄淑雯

排版:林雨佳

审核:殷浩颖 林雨佳 黄淑雯 乔琳

知信行新青年

新闻传播史论实训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