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世友18 六路围攻,向我川陕边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兰州家长 2024-05-09 发布于甘肃

会 师 宣 汉

一九三三年十月上旬,营渠战役刚刚结束,方面军 总部命令我们二十五师回师通江,准备参加宣(汉)达(县)战役,打击刘存厚的军阀部队。

十月的川北,天高气爽,云淡风轻。在连绵不断的 山岗上,彤红的枫叶,金黄的野菊,青翠的竹林,墨绿 的松柏,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色图”。我们在这风 景如画的山峦上急进,第三天傍晚,赶到了通江县东南的得胜山附近地区。

在得胜山,方面军总部召开了各军领导干部会议,介绍了刘存厚的情况,研究了宣达战役计划。

刘存厚是一个老朽昏庸之辈。早年追随吴佩孚,为虎作依,因此获得“勋一位”、“崇威上将军”的头衔。吴 佩孚垮台后,刘存厚于一九二三年窜到川北,自封为“川 陕边防军”,但是在他霸占的万源、宣汉、达县、城口等 地,依然挂着吴佩孚的五色国旗。

他在达县经营十年, “毫无善政可记,搜刮款项,最为厉害。 ……征敛之苛 虐,则父死子押,兄逃弟囚”。广大人民对他恨之入骨, 骂他是“刘厚脸”、“刘瘟牛”。

我军入川后,蒋介石为拉 拢刘存厚充当“剿共”走卒,于一九三三年五月封刘存厚 为二十三军军长。他的军队计有两个师、 一个路和一个 独立旅,共十五个团,近两万人。为了防御我军进攻, 他以十三个团部署在东北起万源,西南至巴河,长达三 百余里的防线上。其部署的特点是一线配置,纵深薄弱,兵力分散,后方空虚。

方面军根据敌人单线配置的布势,决定以主要兵 力,实行中央突破,直插敌人后方,并在两翼实行辅助 进攻。具体部署是:

中路以三十军的八十八师及八十九 师一个团为第一梯队,九军的二十五师为第二梯队,由 通江城以南地区经刘坪向以土地堡为中心的敌第一师阵 地实施突破,得手后向宣汉、达县发展;

左路以四军的 十师及十二师一个团组成,由洪口场、龙凤场地区向以 草坝场为中心的敌第二师阵地进攻,得手后向罗文坝、 毛坝场发展,并相机占领万源城;

右路是四军的十一师,由江口附近东渡巴河向江陵溪和达县城方向进攻,并协助中路兜抄可能南逃之敌。

为了争取战役发起的突然性,方面军总部命令三十 一军全部,九军、三十军各一部,在西线沿嘉陵江积极 佯动。同时,我主力部队利用根据地良好的群众条件,隐蔽地调整部署,秘密集结于东线。

在此期间,方面军在巴中召开了政治工作会议,强 调加强连队战时政治工作,深入部队的政治动员。要求 大力开展战场喊话,瓦解敌军和认真执行俘虏政策,积 极开展新区的群众工作。 川陕省委还抽调党政干部组成 了前敌工作团,准备随军行动,以便及时建立新区党政组织,发动战区群众支援前线。

几天一晃就过去了。我中路部队按照规定时间完成了进攻准备,秘密集结于麻石场、小刘坪地区。

十六日夜,斜月西沉,大地呈现出一派迷朦的白色, 担任第一梯队任务的三十军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出发 了。拂晓时,我们听到东南方向响起了激烈的枪声。不 一会儿就有消息说,三十军已经攻下了土地堡、麻石口、凤凰场,搞掉敌人一个团。

当天上午,我们二十五师投入战斗。下午,占领了 邱家堡、马渡关等地,击溃守敌第五团。刘存厚的一字“长 蛇阵”,被我们拦腰切下来一段。残敌象大水冲了蚂蚁窝一样,乱糟糟的, 一刻不停地向宣汉、达县方向逃窜。

我二十五师三个团和三十军四个团,沿着通向宣汉、达县的大道长驱直入, 一口气跑了一百多里,追得 敌人来不及组织抵抗,便陷于土崩瓦解。十八日,我们 二十五师占领了通往宣汉路上的隘口场、双河场,三十 军部队占领了达县以北的双庙场。随即分别向宣汉、达 县猛扑。十九日下午,我们二十五师一举攻下宣汉城北 要点板凳垭和尖子山,俘虏了大批敌人,城内守敌弃城东逃,宣汉遂告解放。

我们进城以后,立即分兵发动群众,配合川陕省委 的前敌工作团,建立各级党政组织和群众武装。宣汉、 达县一带,是王维舟同志领导的川东游击军的活动区 域,党在人民中有很高的威信。我军所到之处,群众热 烈欢迎,革命热情很高,只要把“新兵报名处”的牌子一挂,立即就有许多人跑来报名。

在此期间,我们密切注视着战役的进程。当时方面 军的宣传工作搞得很好,除了在《干部必读》上及时刊登 战况以外,还随时印发《战斗捷报》。因此我们能够及时得知兄弟部队的战斗情况。

三十军部队在我们解放宣汉那天,占领了达县城北 三十里的罗江口。次日黄昏,他们以一部佯攻城北的凤凰山,另一部则利用夜暗,直接从宣达大道偷袭达县县城,城内守敌一个团大部被歼,凤凰山守敌一个团也在 夹击中被歼。

据说,刘存厚在宣达战役开始时,以为我 军主力仍在嘉陵江沿岸。土地堡、马渡关等地被占时, 仍以为是川东游击军“骚扰”。当我军突入达县城门时, 刘存厚还在饮酒扶乩,惊闻我军入城,急忙带着他的家眷 细软和随身马弁“涕泣出走”,“城门拥挤,银箱跌破,街道 遍地银元,不暇俯拾而去。”刘存厚经营多年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的全套设备,也都成为我军的战利品。

在我中路部队向土地堡攻击的同时,左路的四军部 队向敌防线东段发起进攻,连克镇龙关、石窝场、草坝 场,歼敌一个多旅和反动民团三百余人。万源守敌第三 路廖雨辰等部五个团见势不妙,弃城向南撤退。四军主 力跟踪追击,直至宣汉以东地区。四军另一部则乘胜东进,于二十一日占领万源,直抵城口近郊。

在战争年代里,对于我们这些扛枪打仗的人来说, 日常最关心的就是战斗,最高兴的就是胜利。每当捷报 传来,师指挥所里都是一片欢腾。我们都为兄弟部队取得的胜利而高兴。

十月二十七日上午,我奉命前往方面军总部,和徐 向前总指挥一起会见了川东游击军代表王波同志。

他向我们介绍说:

“从宣汉、万源逃出来的敌人约八个团,退至宣汉以东的南坝场地区,被我们游击军和当地群众困扰了六七天。由于我们兵力不足,难以将敌人消灭,王维舟总指挥派我来求援。”

王波同志说完之后,徐总指挥就要我率七十三团和四军的二十八团前往增援。

当天下午,我们由王波同志带路,从宣汉城出发,向南坝场前进。

沿途群众听说红军来了,从四面八方涌来欢迎我 们。大路两边站满了男女老少,本来就不宽的路面,不 时被越来越多的人群堵塞。有时候,根本分不清哪是自 己的队伍,哪是欢迎的群众。老人们露着慈祥的笑容, 拉着战士们的手问寒问暖;姑娘们含着羞涩的微笑,给 战士们端茶送水;年轻的小伙子更是手舞足蹈,围着战士们转来转去,有的干脆插进队伍里要求参军。

置身于欢乐的人群之中,不由得使我回忆起入川以 来的一些情景。在解放通南巴的战斗中,虽然军阀官僚 地主在逃跑时到处造谣,说什么“红军杀人,共产共妻” 等等,但是绝大多数的群众并没有轻信谣言。

我军每到 一地,人民群众都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抬猪送匾来欢 迎自己的军队。在反三路围攻中,通南巴人民作出了很 大贡献,他们动员了大批青壮年参加红军,组织了一万余人的地方武装配合主力作战,组织了运输队、担架队、扎鞋队、缝衣队、慰问队等支前组织,甚至老人孩子也参加了站岗放哨。

在仪南、营渠、宣达战役中,根据地人民派出了许多支远征运输队开赴前线,工农民主政府还 和部队后勤机构配合,在从前线到通江苦草坝的三四百 里的路上,建立了各级兵站系统,组织成千上万的群众运 粮草、抬伤兵、搬运战利品。现在,新区的人民又这样欣喜若狂地欢迎我们,怎能不叫人深受感动、斗志倍增呢!

回想入川以来的战斗,哪一次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 支援。我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人民是我们的父母亲。只有 扎根于人民之中,紧紧地依靠人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造福,我军才能如鱼得水,如鸟在林,如虎添翼,战无不胜!

忽然, 一个中年男人领着几个妇女,出现在队伍前面。那个中年人捧着一个大包袱说:

“首长,这是五千块帕子,表表我们百姓对红军的一点心意!”

我急忙走上前去,接过包袱一看,只见一块块崭新 的手帕上,用红线绣着“努力奋斗”、“红军万岁”等字样。

我的心头一热,大声地对周围的群众说:

“乡亲们,我们红军保证多打胜仗,叫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我们在无数群众的热烈欢迎中,走到了南坝场附近 的下八庙镇。中共川东军委书记、 川东游击军总指挥王 维舟同志率部迎接。王波同志给我们作了介绍。我看着这个又高又瘦,象个乡村教师的中年人,简直不相信他就是在川东地区赫赫有名的王维舟。

“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真是相见恨晚呀!”我握着他的手说。

“惭愧,惭愧!有你们主力红军撑腰,往后我们的日子就好过喽。”王维舟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说。

“你们干得很好嘛, 一口咬往他八个团,把刘存厚的心都咬疼啦!”

“咬是咬住了,但是要吃掉它,还得靠你们!”他停了 一下,指着那些手持鸟枪、大刀、梭镖和棍棒的农民, 若有所思地说,“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援,光靠我们游击军,恐怕还咬不住咧。”

我顺着他的手指望去,看到我们的战士正在和游击队员、当地群众亲切交谈,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此时,西边的太阳好象也被这动人的场面吸 引住 了,正嵌在地平线上的一片红霞之中。夕阳的余辉,给欢乐的会师场面涂上了一层庄严的色彩。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红四方面军与川东游击 军的胜利会师,在红四方面军和川陕人民的斗争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川东游击军总指挥部里,我和王维舟一起研究敌情,确定了战斗方案。

当天晚上,两支兄弟部队欢聚一堂,共进晚餐。我和游击军的几位负责同志,还有当地的几位长者坐在一起,大家回顾过去的战斗历程,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越谈越高兴,那几位老人都高兴得喝醉了。

晚饭后,我们和游击军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分三 路向南坝场之敌发起攻击。激战一夜,将敌八个团全部击溃,抓了五百多个俘房。

战斗结束后,我们将缴获的武器弹药全部送给了王维舟同志。

十月二十九日,方面军在宣汉西门外大操场,举行 四万多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会上,宣布川东游击军正 式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王维舟任军长,杨克 明任政委。从此,这支川东人民的武装踏上了新的征途,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历时两个半月的三次进攻战役,歼敌两万,缴获长短枪一万二千余支和大批军用物资,解放了仪陇、营山、宣汉、达县、万源五座县城,开辟了大片新区。刘存厚 因弃城失地被蒋介石“革职查办”。

这一巨大胜利,为川 陕根据地军民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创造了更多的有利条 件。在我军沉重打击下, 川东一带的达官贵人、豪绅巨 贾,相继逃避。住在万县、重庆一带的外国牧师、领事 也纷纷逃往宜昌、上海。

随着三次进攻战役的胜利,方 面军部队发展到五个军,十五个师,四十四个团,共八 万余人。根据地东达城口,西抵嘉陵江岸,南起营山、达县,北至陕南之镇巴、宁强,总面积达四万二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五百万,创造了川陕根据地的全盛局面。

川陕边区的 一 次大交战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至一九三四年九月,我们红四方 面军在川陕边根据地,同以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进行了 一次空前规模的大交战。在敌强我弱、优劣悬殊的情况 下,我军艰苦奋战十一个月,粉碎了由蒋介石策划,由 刘湘指挥的六路围攻,取得了红四方面军战史上的一次 光辉胜利。这次大交战虽然已经过去五十年了,但它给我留下的印象仍然非常深刻、非常强烈。

激 战 序 幕

一九三三年,川北的十月是一个金色季节。根据地 农业生产获得了大丰收,军事上连续取得了仪南、营渠、宣达三大战役的巨大胜利,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的革命群众运动如火如茶,到处是丰收的喜悦,胜利的欢笑。

革命烽火照亮了巴山蜀水,革命惊雷回响在天府之国。

川陕边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不仅严重地震撼了四 川军阀的反动统治,而且使国民党头子蒋介石、汪精卫 大为心惊。蒋介石在他任命的“川北剿匪督办”田颂尧被 打垮之后,又于七月急任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十 月,蒋介石在亲自指挥五十万大军对江西中央革命根据 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的同时,又拨给刘湘二百万元军 费、万余枪支和五百万发子弹,督令刘湘发动对川陕红军的“围剿”。

刘湘是四川最大的军阀头子。他凭着纵横捭阖的手 段,加上封建迷信的帮会关系,从一个川军师长, 一跃 成为身兼数职(四川善后督办、二十一军军长、 川康绥 靖主任等)、拥兵十万、独踞川东的大军阀。

他与四川另 一大军阀刘文辉本为侄叔关系,但为互争雄长,独霸四 川,曾数起战端,荼毒生灵。在蒋介石任命刘湘为“四 川剿匪总司令”时,他正醉心于同刘文辉争城掠地的“安 川”之战,扬言“先安川,后剿赤”,迟迟不肯就职。

九 月,刘文辉败逃西康(今属四川),刘湘见“安川”目的已 达,遂以四川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霸主身份,唱着“统一财政”、“统一民政”的高调,于十月初在成都上任就职。接着就以所属二十一军为主力,纠集四川大小军阀 部队一百一十余团二十余万人,组成了六路围攻军,向 我川陕边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敌六路围攻的部 署是:

邓锡侯的第二十八军为第一路,由广元向南江方 向进攻;

田颂尧的第二十九军为第二路,由阆中向巴中 方向进攻;

李家钰的新编第六师和罗泽州的第二十三师 为第三路,由南充向巴中以东方向进攻;

杨森的第二十 军为第四路,由蓬安向通江方向进攻;

刘湘的第二十一 军为第五路,由开江、开县向宣汉、达县进攻;

刘存厚 残部第二十三军和位于城口、镇巴地区的王三春等土匪 部队为第六路,分别由开县、城口地区向万源进攻。

蒋 介石还派来空军两队,飞机十八架,分别位于梁山(现名梁平)、南充机场支援作战。

为配合其军事围攻,刘湘还组织了“剿赤后援会”、 “安抚委员会”等反动组织,并利用反动会道门和地主武 装开展所谓的“游击战争”,对我根据地进行渗透骚扰。同 时,加紧了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并在其统治区内增收 田赋捐税,大量搜刮钱财以充军费。刘湘学着蒋介石的调子狂妄宣称:“在三个月内全部肃清”川陕边区红军。

敌重兵压境,我军面临着进入川北以来最严峻的考 验。在敌人大规模围攻已经迫近的情况下,我军理应停止进攻,迅速转入反围攻作战的准备。出人意料的是,

宣达战役于十月下旬刚刚结束,方面军总部就命令我率九军二十五师向开江进击,同时以四军进攻开县,以三 十军由达县向南进攻。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张国焘的 主张,他幻想用“不停顿地进攻”,“粉碎敌人围攻于开 始之前”。结果不仅未能如愿以偿,反而使我军一开始就陷于被动地位。

十一月一日,我们二十五师在开江城北的永兴场地 区,与首先向我进攻的敌第五路第三师遭遇,揭开了反六路围攻作战的序幕。

王陵基的第三师是刘湘的主力部队之一,实力较 强,装备较好,还未受过我军打击,又刚在军阀混战中 获胜,气焰甚为嚣张。我们二十五师也是红四方面军的 主力部队,装备也相当好。最近虽然连续作战两个多 月,部队有些疲劳,但因连战皆胜,士气相当高昂。这 样的两强相遇,就展开了一场激战。

从十一月一日开 始,我们在开江西北的永兴场、天师观、回龙场地区与 敌连续激战了六七个昼夜。敌人虽然被我杀伤三四千, 但后续部队却不断增加,战斗的发展逐渐对我不利。我 和陈海松政委反复思考和研究着整个战场的敌我情况, 一致认为:刘湘的主力投入战斗,说明敌人新的围攻已 经到来;如果继续执行进攻的命令和越来越多的敌人拚 消耗,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把情况向方面军总部作了报告,建议对当前的作战方针作出新的决定。

在日益严重的敌情面前,方面军总部排除了张国焘军事冒险主义的干扰,决定停止进攻转入防御,采取 “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方针,求得在收紧阵地过程中,大量消耗敌人,促使敌我优劣的转化,创造条件转入反攻。

整个反围攻作战的部署分为东、西两线,并以东线 为主要方向:

以四军全部、九军和三十军各两个师以及 刚由川东游击军改编的三十三军部队共二十五个团防守 万源至宣汉、达县的东线地区,重点对付敌主力第五 路,由总指挥徐向前同志直接指挥;

三十一军、九军二 十七师和三十军九十师,部署于北起广元、沿嘉陵江东 岸至营山、渠县的西线地区,钳制敌一、二、三、四 路,由副总指挥王树声同志指挥。

另以两个团的兵力配置于川陕交界地区,监视陕南之敌。

方面军确定的这一作战方针及其兵力部署,实践证 明是正确的,符合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当时敌之兵力 三倍于我,武器装备又占有优势,若不先后退一步,而是 继续同敌人拚消耗,那就不仅不能粉碎敌人的围攻,而 且会危及军力的保存。

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的:“战 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顾到 不能迅速地击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

根据新的作战方针,我们二十五师和四军、三十军等部队由进攻转入防御,实行节节抗击,逐步撤至宣汉、达县、南坝场一线与敌对峙, 一面作战, 一面进行 反围攻的动员和准备。

这时,根据地党政军民也全力投 入了反围攻的准备工作。二线部队和群众,在纵深各个 要点构筑工事;地方党政机关组织群众筹集粮食,实行 坚壁清野;建立工人师、少年先锋团、妇女独立团等群 众武装,“实行全赤区军事化”。

川陕省委还组织了二十 多个宣传队,深入各地开展动员工作。根据地内的村 落、集镇,到处贴满了“消灭刘湘!”“武装保卫赤区!” “扩大红军,武装保卫苏维埃政权!”等标语口号。党政军民万众一心,积极投入了反对敌人六路围攻的斗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