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世友10 坚决消灭三十四师,活捉岳维峻!

 兰州家长 2024-05-09 发布于甘肃

乘 胜 进 攻

一九三一年一月中旬,我们一军与第十五军在商城 南部的长竹园会合,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合编为中国工农 红军第四军,下辖第十、第十一两个师六个团和一个军 属独立团。我所在的第一师一团改编为第十师二十八团。

部队合编后,临时特委鉴于敌人已处守势,决定我 军乘胜进攻,拔除根据地内敌人的孤立据点,收复被敌 人侵占的地区,扩大反“围剿”的胜利成果。据此方针,我军于一月下旬至二月上旬,先后打下了麻城北部的磨角楼和光山南部的新集等敌据点。

二月中旬,我们红四军在新集经过短期休整后,按照特委的指示,决定再出京汉线,以“飘忽战略,乘敌人的不备突击敌人,使敌人的军事布置处于被动的地位,诱敌出阵而消灭之”。

二月下旬的一天, 一场大风雪刚刚停息,我们红四 军第十、十一两个主力师,就在军部的统率下,破冰踏 雪,向京汉线信阳至广水段进逼。经过两天的跋涉,我 军主力来到了武胜关以东三里城一带。

这里群山连绵, 峰徊路转,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西扼京汉铁路,雄视 江汉平原,与桐柏山脉相连;东侧峰峦绵亘,有大别山 革命根据地作为可靠依托;南可威逼武汉;北可进击中 原。

尤其是雄踞鄂豫两省边界的武胜关,是京汉线之交 通咽喉,沟通鄂豫两省之要隘,确有“一夫当关,万夫 莫开”之险。若将武胜关一卡断,京汉线南段的交通运 输就立即陷于瘫痪。我军在这一战略要地袭扰,威胁敌 铁路交通和重要城镇,敌人是不会不采取行动的。

因 此,为达到调动敌人之目的,我以少数兵力向信阳至武 胜关之间敌守备薄弱的李家寨、柳林车站出击;主力部队则隐蔽在三里城地区待机破敌。

三月一日至五日,我十一师三十三团先后袭占李家 寨车站和柳林车站,拆除铁轨,捣毁车站设施,歼敌一个营,击溃两个团,敌新编十二师第一旅旅长侯镇华在混战中被击毙。李家寨和柳林北距豫南重镇——信阳仅 四十多里,我军攻克这两个车站后,遂向信阳逼进,造 成进攻信阳之势。信阳守敌惊恐万状,频频告急。

这一 着棋还真管用,果然把敌人从固守的城镇、据点调出来 了。敌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闻报京汉线被切断,信阳吃紧,忙令赵观涛第六师主力迅速集结信阳,加强信

阳防务;另以该师第十八旅、骑兵第一师、张印相三十 一师第九十一旅、张钫第二十路军之六十三旅等由信阳、 罗山向南推进;敌武汉“绥靖”公署主任何成溶亦同时令 新编第二旅固守广水,三十一师主力由广水向信阳、岳 维峻三十四师由孝感沿铁路东侧向北“进剿”,企图从南北两面夹击我军。

三月四日,南路敌军三十四师在师长岳维峻督率 下,从孝感出发,经花园溯濃水河北进。在他们的后 面,跟随着逃亡的地主豪绅,对群众进行欺骗宣传,反 攻倒算。就是这样一支毒蛇般的队伍于八日黄昏进至双 桥镇宿营。岳维峻以两个旅分别位于外围地区,并北出 刘家垮、后垮一线,作为屏障。师部和两个旅部驻扎在双桥镇内。

敌师长岳维峻系蒋介石的亲信,因充当“剿共”急先 锋而得到蒋介石的青睐。他原为陕军,后任河南督办, 一九三〇年蒋冯阎军阀混战爆发时任陕西“招抚使”。此次“围剿”,蒋介石委以南路军总指挥之“要职”。他急于向其主子邀功请赏,不顾一切地率师冒进,孤军深入于 我游击根据地内。而北路敌军仍徘徊于信阳、罗山地 区,南路之敌三十一师为了保存实力,也在广水附近按兵不动。

军首长鉴于敌三十四师离开铁路线单独行动,孤立 无援,双桥镇东西两侧山高林密,便于我军隐蔽接敌, 决定以三十二团留在三里城监视和阻击北面可能来犯 之敌,集中五个团的兵力连夜奔袭双桥镇。十师三十团 和十一师三十一团,分别由西北和东北实施正面突击; 十师二十九团和罗山独立团分别向双桥镇西南和东南迂 回,断敌退路;我们二十八团和十一师三十三团为预备队。

奔袭双桥镇的命令下达后,部队立即进行了紧张的 战前准备。为了达到快速、突然、急袭的目的,每个人 都进行了轻装,只带枪支、弹药和大刀,并将子弹袋、 手榴弹袋用腰带或绳子固定在身上,避免行进间发出响声。

离规定的出发时间只有半个小时了,全营集合在一 片空地上。同志们全副武装,站得整整齐齐,挺立在夜 幕之中,从那一双双闪闪发光的眼神里,可以看出我们 这些红色战士都有铁一般的意志、钢一般的信念。

我站在队伍前面的一块石墩子上,大声说:

“同志们!今晚我们又要甩膀子磨脚板了。要跑五十里的山路,去打岳维峻三十四师,我们要拿出打郭汝栋的劲头来,吃掉三十四师!大家有没有信心啊?”

“有!”同志们群情激奋,斗志昂扬,喊出了响亮的口号:“坚决消灭三十四师,活捉岳维峻!”

“好!出发!”

夜,静寂得几乎听不到一点声音。部队浩浩荡荡地 从三里城出发了。我们翻越道道山梁,穿过层层密林,一个劲地朝双桥镇奔跑。九日凌晨,各部队先后进入指定的位置。

我们隐蔽在双桥镇北面约四里路的一个山沟里,焦 急地仰望着夜空,等待着黎明的到来。天刚蒙蒙亮,高建斗团长带领我们几个营长登上附近的一个高地察看地形。

随着缕缕晨雾渐渐消散,不远处的双桥镇隐隐约约 地映入眼帘:它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山坳里,清澈的濃水 河宛如一条碧绿的玉带,由北向南沿镇东漂流而下,在镇子周围,敌人构筑了一道道简易工事。

七时许,攻打双桥镇的战斗打响了。三十团和三十 一团分别向镇西北和东北敌外围阵地发起攻击。敌猝不 及防。我三十七团迅速歼灭了位于刘家增的一个前哨 连,并占领了西侧高地。三十一团攻占了后垮、沿岭沟等敌前哨阵地,歼敌一个连。

敌人仓皇组织反扑。三十团和三十一团依托既得阵地,顽强地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刘家垮西侧高地一度被敌夺去,但很快又被三十团夺了回来。

激烈的枪炮声震耳欲聋。战士们求战心切,有的直跺脚,有的直搓手。三连连长急匆匆地走到我面前说:

“营长!我们什么时候上?战士们都憋不住了。”

三连长生得背阔腰圆,肩宽臂粗,打起仗来勇猛如 虎,但他性子急,是全营有名的“炮筒子”。我瞪了他一 眼,说:“怕是你憋不住了吧?回去告诉同志们,好戏还在后头呢!”

三连长做了个鬼脸跑回去了。其实我比他更急,手里都捏出汗了。

正在这时,双桥镇正南方向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 声。透过迷漫硝烟,隐隐约约地看到双桥镇东南和西南 的山头上都插上了红旗。我情不自禁地对同志们说:“敌 人的退路被包抄部队切断了,这一下岳维峻成了瓮中之鳖,跑不了啦!”

岳维峻做梦都没想到,当他集中兵力从正面反扑我 三十团和三十一团时,我师二十九团乘机穿插迂回到双 桥镇西南之罗家湾附近,在敌人侧后打响了。与此同 时,罗山独立团也一举攻占了小葵山敌阵地,完全切断了敌退路。

我军完成包围之后,立即加强了攻势。担任正面进攻的我三十团、三十一团乘势向双桥镇推进。这时,突然从武汉方向飞来三架敌机,在我阵地上狂轰滥炸。

岳维峻见飞机来援,像是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亲自指挥部队,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拚命反扑,妄图挽救颓势。战斗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在这关键时刻,军首长命令我们二十八团和三十三团立即加入战斗。

高建斗团长指着摊在地上的地图对我们几个营长 说:“我们团的任务是突破土桥沟、刘家祠敌阵地,直捣 双桥镇,来它个中心开花,尔后向四周扩大战果。大家明白没有?”

“明白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政委扫视了大家一眼说:“消灭三十四师在此一举,

我们一定要打好这一仗,活捉岳维峻!”

从团部受领了任务,我三步并作两步地回到营集结 地。战士们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注视着我,好象在说:“营长,下命令吧!”

我们在团迫击炮火的掩护下,沿濃水河西岸迅速抵 进土桥沟东北侧山脚下。我营的进攻正面是一个山背, 坡度虽不大,便于我冲击,但也便于敌人观察和射击。

我决定以两个连在左右两侧实施钳形攻击。

任务刚给各连明确,团部就下达了发起冲击的命令。

我大喊一声:“机枪掩护,三连和二连上!”

各连按照交待的任务,以班、排为单位交替前进。

当三连的同志接近位于半山腰的敌前沿阵地时,司号员吹响了冲锋号。

“冲啊……”指战员们发出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个 个象猛虎一样向上冲刺。前面的同志中弹倒下了,后面的同志毫不畏惧地冲上去。

我们突破了土桥沟敌阵地,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刘家祠敌阵地。

刘家祠是敌固守双桥镇的最后一座屏障,敌人翻来复去地拚死争夺。

我们立足未稳,敌人就以一个团的兵力实施反 扑。密集的炮火炸得我们的阵地上碎石乱飞,硝烟四起。

敌人越来越近了。我轻重火器一齐开火, 一枚枚手 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炸得敌人血肉横飞,鬼哭狼嚎,在我阵地前倒下了一大片。

出击的时机到了。我把驳壳枪一举:“同志们!冲 啊!”指战员们一跃而起,象离弦之箭,居高临下向敌杀去。敌人的第一次反扑被我们打垮了。

敌人是不会甘心失败的。岳维峻又以两个多团的兵 力实施更大规模的反扑,并用他的警卫连组成督战队,驱 赶着成群成群的士兵往前冲,谁要是撤退,就用机枪扫。 敌士兵在炮火掩护下,又一次狂叫着冲上山来。兄弟营的阵地被敌突破,我营侧翼受到严重威胁,不久也被

突破。指战员们与突入之敌展开白刃格斗。可是,敌人越来越多,我们终因寡不敌众,暂时放弃了阵地。

部队撤下来以后,我清点了一下人数,全营伤亡比较大,不少班排只剩了一半人。

我和教导员决定将严重减员的班排合并。战士们看 到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战友牺牲了不少, 一个个眼中 喷火。我把袖子一捋,大喊一声:“同志们!我们要坚决 把敌人反下去,跟我冲!”话音刚落,干部和党员奋不顾 身地冲在队伍的最前头,那些负了伤的同志也忍着疼痛跟了上来。

此时此刻,我们干部、党员的模范行动比任何命令 都更加有力,它象一股巨大的力量,鼓舞着部队疾风般 地向敌人卷去。我们一阵猛打猛冲,攻上山头,敌人终 于招架不住,慌忙向山下溃逃,阵地又回到了我们手 中。

这时兄弟营也夺回了阵地。在清扫战场时,我看到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战士倒在血泊里,右手紧握大刀, 双目怒瞪,在他的遗体旁边,横七竖八地躺着六七具敌 人尸体。多么好的同志,多么英勇无畏的战士呵!我这 个平时不轻易流泪的人此刻眼睛也湿润了。

我抑制住心中的悲愤对同志们说: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消灭敌三十四师,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我们在打退敌人的最后一次反扑后,尾随溃退之敌穷追猛打,象一把锋利的钢刀直插双桥镇。

当我们出现在位于镇西的敌人旅部时,敌旅长张万 信还在急促地摇着电话机寻求增援。随着“不许动,

举起手来”的怒吼,早已惊恐万状的敌旅长顿时面如土色,汗如雨下,竟吓得当场晕倒在地。

这时,三十三团也已从长岭岗与白马石岗之间插入 镇南。我们两个团的突然行动,彻底打乱了敌防御体系,使敌指挥系统陷于瘫痪。

双桥镇外围松岭山、长岭岗、尖鸡岗和白马石岗等 阵地的敌人,见双桥镇被突破,纷纷弃阵而逃。我正面 突击部队与包抄部队趁势夹击,在何家湾、余家畈等地 将敌分割包围,歼敌大部。残敌沿濃水河西岸没命地向南逃窜。

此时,岳维峻象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他使出 浑身的解数也挽救不了败局,眼看大势已去,覆灭在即,一面令残兵抵抗, 一面率亲信随从妄图从南面突围逃跑。

我军以风卷残云之势追歼逃敌。濃水河两岸的山坡 上、田畈里到处都是敌人扔掉的枪支弹药。别看那些敌 兵进攻时象乌龟一样爬,可逃跑时一个个象脚板底下涂 油,比兔子还跑得快。 一个敌军官一边跑一边将平时搜 刮来的大把大把的银元、伪币和鸦片撒在路上,企图以 此阻止我军的追击。

但是,敌人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红军战士,对此根本不屑一顾。我们一股劲地跟在敌人后面猛追,沿途毙伤俘敌数百人,那 个平时搜刮民脂民膏、作恶多端的敌军官也被我战士追 上,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岳维峻的副官。

岳维峻率残兵败将逃至罗家湾、罗家城一带遭到我 二十九团的截击,溃敌退守濃水河西岸的田子山和罗家 湾等地,进行垂死挣扎。我军将敌团团围住,从四面八方 向敌猛攻,枪声、手榴弹爆炸声、惊马的嘶叫声和喊杀声 响成一片。前来参战的人民群众遍布山头,手摇红旗,呐喊助威:

“抓岳维峻啊!”

“别让岳维峻跑啦!”

“缴枪不杀!”

喊叫声在山谷中回荡,敌人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绝境。

我军逐渐缩小包围圈,不少参战群众也手拿扁担、 锄头和甲鱼叉从四面八方涌来。在我强大的攻势下,残 敌纷纷缴械投降。至下午一时左右,战斗胜利结束,敌三十四师全军覆没。

当我们赶到罗家城时,只见村边打谷场上, 一个脑 满肠肥的大胖子被人群围在中间,他就是敌师长岳维峻。曾几何时,这个一天前还坐着四人大轿、横行无忌的师长,此刻却穿着蓝色长衫,查拉着脑袋,颓丧地坐在石碾子上。

“捉到岳维峻啦!捉到岳维峻啦!”人们争相传告着 这一特大喜讯。战士们你捶我一拳,我推你一掌,有的 把帽子抛向空中,有的几个人抬着一个人,互相哄闹着,那种高兴劲儿真是用言语难以形容。

当天下午,阳光灿烂,春风和煦。我们红四军在双 桥镇河滩上召开了万余军民参加的庆功大会,军首长讲了话,表扬和奖励了活捉岳维峻的连队。

双桥镇战斗是我们鄂豫皖红军创立以来最大的一次 运动战,也是我军第一次歼灭敌人的一个正规师。这次 战斗极大地鼓舞了鄂豫皖边区人民的革命斗争,给了国 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以很大震动,给了正在组织新的 “围剿”的敌人以沉重打击。

经过这次战斗,我们红四军 大大改善了装备,我军运动战的水平和战斗力进一步得 到了提高,猛打猛冲的战斗作风进一步得到了发扬。双 桥镇大捷后,根据地内到处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拥军参军热潮,苏维埃政府源源不断地把新战士送到部队。从此,我们红四军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鄂豫皖广大地区。

从一九三〇年冬至一九三一年春,鄂豫皖军民经过 第一次反“围剿”和尔后的进攻作战,取得了歼敌两万余人的巨大胜利,使蒋介石精心策划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遭到了彻底失败。我军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由六千余人扩大到一万五千余人。根据地西部地区恢复到黄 安、麻城以南,北到光山、罗山城郊,东部恢复到六安、霍山以西,并向北扩大到霍丘、固始以南地区,整个鄂豫皖根据地的人口达到二百多万。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反“围剿”,是在根据地军民缺乏反敌大规模“围剿”的经验和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开始的。由于及时纠正了第二次“左”倾错误,成立了鄂豫皖临时特委和军委,加强了党对反“围剿”斗争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在实际过程中做到了东(皖西)西(鄂豫边)两线和外线内线互相配合,主力红军的运动战和群众性的游击战相结合,因而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取得了重大胜利。

经过斗争的实践,我军取得了反敌大规模 “围剿”的初步经验。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党的统 一领导下,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正如毛泽东同志曾 经指出的:红军必须承认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战争形式,承认只有主力兵团 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 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人民战争,才能够战胜比 自己强大许多倍的敌人。我军反“围剿”的胜利,就在于 实行了这一方针。

实践证明,“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 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战争是战胜任何强大敌人的根本法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