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后就懂!这一模式如何成为施工安全“压舱石”?

 WTB2255 2024-05-10 发布于湖北


郑州车站,中国最繁忙的车站之一。车流密集时,这里每3分钟就有一趟列车经过。

上午10时,承担着车站线路养修任务的郑州桥工段郑州线路车间50多名线路工在股道旁,静候“天窗”点的到来。

图片


这是一场规模不小的施工作业,他们要对车站北咽喉岔区的3根钢轨进行集中更换。人员多、机具多、强度大、工序杂,而留给他们的“天窗”作业时间只有30分钟。

图片


在高密度的车流下,想要保证这些线路设备的基础质量,上道施工必不可少。在同一线路区间内,车要通过,人要作业。如何从源头上防范安全风险,确保上道作业的绝对安全?

2017年,集团公司对以往事故案例进行了“解剖麻雀”式的分析,根据探寻总结的规律,将施工安全列为“四大安全关键”之首,下发了施工安全管理“353号”电报,明确了“17条”硬性措施和“八禁止”高压线,形成了“红绿灯”式的标准化施工流程。

图片


一施工三方案、新三会、三亲自、三清点一确认……这些对干部职工来说早已朗朗上口的词组,彼时还是一次旨在解决现实问题的管理创新。

“50米卷尺一个,5米卷尺一个,内六角扳手一个,角磨机一台……”

这道工序,叫“三清点、一确认”,是“353号”电报的17项措施之一。入网前、下道后、出网前,施工人员要对人员、材料和工机具进行清点;作业完毕后,施工负责人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有了这道关卡,即便是再大规模的施工作战,人员和工机具遗漏的惯性问题也能够有效避免,从而杜绝挡道停车和列车伤害事故的发生。

图片


机制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优化和提升的过程。2021年,集团公司将“353号”电报重新完善为长期有效的“353号”文件,相继出台了“190号”“416号”等配套制度措施。

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明确了“一切作业进'天窗’、'天窗’点外无作业”的全“天窗”作业模式相当于为上道作业创造了一个绝对“真空”的环境,彻底堵住了“天窗”点外上道的安全管理漏洞。

图片


时间是形塑一切的力量。7年来,以“353号”文件和全“天窗”作业模式为代表的郑州局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正愈发完善成熟,在主题宣讲、警示教育等柔性手段和对规对标、绩效管理等刚性约束的共同渗透下,如同纵横交织的铁路网络,不断延伸向车间班组的每一寸神经末梢,从星星点灯,到星罗棋布,渐渐走向星火燎原。

图片


如今,规章标准之力,正推动着集团公司安全工作,由防止事故向超前防控风险持续转变,不断夯实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固“底盘”。

作者:王峰 唐哲 苏磊 杨瑞峰 于培培(融媒体中心)郝楚楚 牛朕(南阳工务段)白汇远 宛文鹏(郑州桥工段)祁映辰(郑州工务机械段)杨昆(郑州供电段)石耀臣
编辑:张佳媛 吕斐
审核:张德洪
监制:寇超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