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快资讯>历史板块 2024-04-04 17:21·闻史天绪 可是多年后好友的一声“老爷”,还是将鲁迅先生拉回了这残忍的现实,眼睁睁看着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被这吃人世道折磨的如同行尸走肉。 鲁迅先生只感觉心中一片悲凉,曾经亲如兄弟的二人,如今却也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 那么,闰土究竟遭遇了什么让他变化如此之大?他的后人又过得如何? 少年时的意气风发
![]() 当时周家有祭祖大典,从大年初一就会举行,要持续十八天。
章福庆说自己的孩子闰土是个精明强干的人,一定会把祭祀用品看得很好,鲁迅之父周伯宜又十分信赖章福庆,立即同意由闰土看管祭祀用具。 ![]() 章福庆在鲁迅家中打工时,常常提到他的孩子闰土,由于鲁迅没有同龄孩子们玩耍,只能读书,因此对于这位同辈,也是十分的好奇。
于是,鲁迅在祭祖大典时见到了青春洋溢的“闰土”,两人年龄相近,又有共同爱好,不久便成了玩伴。 ![]()
闰土对鲁迅所不知的“外面的世界”了如指掌,而鲁迅则饱读诗书,对《山海经》中的种种奇闻异事都成竹在胸。
两人聊得很开心,在闰土的心目中,迅哥儿是个温文尔雅的少年,而在鲁迅的心目中,闰土聪明伶俐,遇事镇静不惧,两个人都在对方身上看到了最美好的一面。 ![]() 这也是为什么鲁迅在他的《故乡》里,会有脖子上戴着银项圈,手持钢叉在深蓝月光下专心刺猹的勇敢少年。 奔跑的少年,在月色下显得更加潇洒,令鲁迅无法忘怀。 ![]() 秋去冬来,世间无不散之宴席,祭毕,闰土与父亲便要功成身退,离别之时,迅哥在屋子里哭泣,闰土在厨房里哭泣,泪水就是他们之间的友情的告别。
按照某些资料显示,两人在分别之后,曾经有过一面之缘。 ![]() 17岁那年,鲁迅就读于南京的矿路学堂,暑假期间,两人到绍兴城里去玩,边走边谈,漫步街头,观赏闹市”,甚是亲密、也乐得自在。 尽管这时的闰土常常随父亲到处干活,但是青年时代的闰土与鲁迅之间的友情却没有因为身份的差异而变得疏远。 ![]() 然而,鲁迅在《故乡》一文里说自己从此就没有见到闰土了,所以这一次二人出游的传说,未必就一定是真的。
当时闰土的父亲决意要将闰土送入学堂,可正当朝气蓬勃的青年满心憧憬地计划着去探险的时候,父亲章福庆突然一病不起。 ![]() 章福庆一直在农村打零工,辛辛苦苦地打理着十多块地,勉强维持生计。
章福庆为了养活一帮孩子,算是拼尽了所有,结果四十多岁的时候,就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最后因为没钱治病去世了。 ![]() 在这期间,分别没多久后,鲁迅的家境也是急转直下。
一八九三年,鲁迅的爷爷为其子周伯宜谋举人送了钱财,收受的贿赂官吏告发鲁迅爷爷周福清。 ![]() 周福清涉及科举舞弊入了大牢,自此鲁迅的家族衰落,大量的长工被解雇
鲁迅不再是那个在百草园里的懵懂少爷了,两个家庭不幸的人,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也各不相同。 ![]() 中年的困苦
![]()
鲁迅为了挽救中国人民,学习医学,却渐渐发觉中国人民冷漠、麻木,所以他放弃了医学,用手中的笔,一遍又一遍地揭发封建主义的真面目,让中国人民觉醒。 ![]() 可是闰土就没有鲁迅那么幸运了,周家就算是没落,多少还有点钱可以让他念书,可是自从闰土的爹死了以后,家中的担子就都压在他的肩上,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月下刺猹的少年了。
一九一九年,鲁迅重返浙江绍兴,作为周氏长子后裔开始分家。 ![]() 大家为了多那么一丁点儿钱,闹成了一团,鲁迅觉得很无聊,便乘机从家里溜走了,可是一走到大街上,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见到了日思夜想的“闰土”,鲁迅先生吃惊地发现,原来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经不见了。 ![]() 那张蜡黄的圆脸上,布满了皱纹,两只眼睛又红又肿,由于长期的劳作透露出一股无奈,戴着的破旧毡帽也不知多少年了,身上披着单薄的棉袄,粗糙的手上满是裂口。
虽然闰土已改变了许多样子,可是鲁迅见到自己的好朋友,却仍很兴奋,他不知说些什么,最后又像从前那样喊:"闰土哥,你来啦。" ![]() “老爷”!“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鲁迅听懂了,那一声“老爷”,已使二人之间完全地疏远了,鲁迅真的很想问问他,你是否还记得曾说过要带贝壳,但鲁迅始终没有说出口。 ![]() 这一次分别三十多年的重逢,就这样以一种别扭的方式而告终,鲁迅十分珍视这份友情,看着闰土这样,心中也觉得难过。 ![]() 可是鲁迅心里清楚,这些事都不能怪他,闰土这些年固然受苦,但更不是他的错,要怪就怪这个“吃人的社会”。
鲁迅此番回乡,变卖旧屋,与闰土再无相见之日,两人本有千言万语要说,只因一句“老爷”而中断,但闰土之子,与鲁迅侄子宏儿,竟成了至交好友,正像当年的他与“闰土”一般。 ![]() 晚年的悲凉
由于家中无饭吃,闰土因劳累生病,背生脓疮,又无钱医治,五十七岁就去世了。 ![]() 闰土病重时仍不忘记鲁迅,嘱咐儿女:“给周先生带些干青豆,他是一个好人。”
闰土去世后,其儿女或因战乱而颠沛流离,或如“闰土”一样,在黑暗的社会中挣扎求存。 ![]() 闰土一生抚养过五个子女,《故乡》里的水生原型的章启生,也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当起了农夫。
过了些年,章启生也和父亲一样病逝,只剩下三岁的孩子章贵,章启生去世后,一九四一年,宁绍战役打响。 ![]() 战火蔓延到鲁迅与闰土的故乡,章启生的妻子无可奈何地携子女远赴上海寻找生存之道,虽然在上海寻找出路很辛苦,但有孩子就还有希望。 后人终于得以过上好日子
新中国建立后,中华民族获得了光明,16岁那年,章贵总算是逃过了厄运,重新过上了自己的人生。
他进了扫盲学校,白天下地劳动,夜里到补习班学习。 ![]()
一九五三年,绍兴市的鲁迅纪念馆落成,有关部门找到章贵,希望他能到鲁迅纪念馆工作。
![]()
在这个纪念馆里,章贵与鲁迅之子周海婴见面,尽管他们的辈份有点乱,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之间的友情。 ![]() 周海婴听说章贵就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那个“闰土”的后代,心里很是感动,两人还去给已故的鲁迅扫墓。
![]()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先生当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们那一代跨越不过的鸿沟已经不存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