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之亡国

 新用户36578gXR 2024-05-10 发布于四川

关于明朝的亡国,之前我已经写过很多这样的文章,今天带大家从另外一个视角——朝鲜使者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

01

明朝建立之后,很快即跟朝鲜建立了宗藩关系,朝鲜在200多年的时间里,派遣朝贡使者超过千次,平均每年多达四到五次。由于一些朝鲜国王要求使团在出使的同时,也要详细考察明朝国内的各项事务,所以使团中的很多成员都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使得我们今日能够通过这些日记去看到朝鲜使者笔下晚明。

万历二年(1574),朝鲜使者赵宪、许篈等前往明朝庆祝万历皇帝12岁生日。在刚踏入明朝疆土,汤站守堡官就派人给使团送行,许篈等出于礼节,就送了些扇子、帽子等物作为礼品。来人对于朝鲜的礼物十分不满,先是丢弃在地上,后又折回将地上东西捡起来拿走。许篈在日记生气地写道:此人唯知贪得,不顾廉耻之如何,名为中国,而其实无异于达子焉”。

02

六月二十日,使团一行抵达连山关,投宿于彭文珠家。彭文珠家田很多,但家里看起来却是破败不堪。到了晚上,赵宪带着疑问与主人聊起了天。

赵宪问:“你家有许多田地,怎么看上去还是比较穷困?

主人回答:“这地方的都司每年按照人头征银一两,如果一家有十名男子,则一年就要交十余两银,怎么可能不穷?

赵宪问:“这地方御史是谁?”

主人回答:“姓郭,具体的名不清楚。”

赵宪又问:“那这御史是哪里的人?”

主人回答:“南边的人,初来的时候只是一个瘦子,而今已是一个大胖子了。

赵贤这样在日记中评价那位郭御史:“以其受天子命为御史,不能弹罢贪残守令,以贻民害,故辱以蛮子,讥其瘠民而自肥如此。可知其尸位也。”

03

这队朝鲜使者继续前行,辽东都司指挥使接待了他们,并立即责问他们为何没有带自己事先所要的《皇华录》五部、镜面纸六十张和丝笠三部等物品。朝鲜使者表达歉意之后,该都司又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索要的物资:海獭皮、满花席、白布、花砚、杂色绸、整参,然后再加上帽缎2疋、罗1疋和大缎20疋。


朝鲜使者看完清单之后表示:海獭皮非本国所产,满花席系进贡之物,此行并没有携带。该指挥使生气大声呵斥,让朝鲜使者带着物品离开。

赵宪在日记中对这位指挥使的评价是:无廉耻如此!

朝鲜使者和一名辽民谈及此事。辽民就说:“这些官员贪墨如此,古今都未曾见过,不仅贻害于你国,我等也不胜其侵割,你们为何不到礼部去投诉呢?”

朝鲜使者的回答也很实在:“我们怎么怎么敢以外国人的身份,擅自去礼部告状呢?那你们为何不去衙门告状呢?”

这位辽民听后苦笑道:“巡按御史也爱钱,你们已经和他打过交道,熟知他的行了。”

朝鲜使者又问:”那专门负责监察的御史也是这样吗?”

辽民回答:“谁不要钱?”

赵宪在日记中就此在日记中写道:“名为御史,而实则爱钱,公然受赂,略无所忌,同是一条藤。一条藤,言无异也。往诉何益,蛮子之讥可谓验矣。”

赵宪、许篈一行经过辽东,一路上明朝官员的索贿让他们苦不堪言,一进入辽东即如同进了龙潭虎穴一般紧张,而离开辽东,则长舒一口气:得辽东如脱虎口,思来齿生酸也。

甚至有人因为而泪目:一行万里,遂成索莫,情忽凄感,老泪自下。

04

使团继续向京师而行,七月二十九日,一行人到了山海关以北京之间的蓟州渔阳驿,当夜就住在驿站旁的莫违忠家。许篈就和莫违忠聊起了天,许篈询问明朝百姓的税收情况。

莫违忠回答的:“一顷为百亩,凡是耕一顷田者,一年之中,如果丰收就缴纳七八两,如果收成不好,就缴纳二三两。此外还要承担一些杂役,比如出牛驴、酿官酒、养苑马之类。名目繁多,一些贫穷者甚至被迫只能去卖儿鬻女以完成这些任务。大概耕种一顷地者,一年则可以收粮二百斛,若稍差一些则只有百余斛。如果不幸遇到饥荒年月,则得六十余斛。中等十口之家,才可以勉强自给。现今赋役极重,一顷地的产出根本不足县官之需,所以百姓的怨恨很多。”

莫违忠属于当地的大户之家,不然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房间接待众多朝鲜使臣。许篈很想知道莫违忠是否会受到赋役之苦,于是问道:“你也因为这些差役而痛苦吗?”

莫违忠回答说:“我们族人中有当官的,所以我可以不承担这些差役。”

这次聊天,给了许篈极大的震动,他在日记中写道:余尝患我国之贡额烦重,民不堪命。今闻中朝亦如此,则愁怨之声,举普天下皆然矣。夫华夷虽有内外,而其违忧怀惠之性则环四海如一。

许篈这才知道,无论是天朝还是朝鲜,老百姓苦于税役的情况是完全一致的。

05

朝鲜使团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北京城,赵一行由鸿胪寺官员高云程接待。朝鲜使团很关心《大明会典》中关于朝鲜开国君主李成桂的宗系一事,遂向高云程请教。

高云程回答:“这件事都是我说了算,你可以先赠我30两。”

朝鲜使团在归国之际,向高云程询问皇帝敕书是否已经发下。

高云程回答:“凡是到内阁,必须先要贿赂门子后才可以进入,你给我五两银子,就依你们所说的,我去打探情况然后回来告知你们。”

按照惯例,万历帝要对使团给予赏赐,高云程又发话了:“你们给我一些贿赂,我就从中挑选一些优质的赏赐物。”

赵宪在日记中写道:“其以无理之事侵索也如此。”

06

出使明朝的朝鲜使团还有很多,他们还有很多见闻,也可以一窥大明的顽疾所在。

万历二十六年(1598)末,朝鲜使臣李恒福赴京朝贡时,与蒙古使团同住在一个馆,他惊奇的发现数十人的蒙古使团中,辽人占到十分之八九,真正的蒙古人一二人。而且其中很多辽人都是读过书的,属于知书达理之辈,李恒福对此十分诧异,便令人前去询问这些辽人为何要投靠蒙古,并问这些辽民是否想念家乡?

这些辽人回答:“父母和妻儿,皆在中原,岂无思恋之心。但胡地风俗,无赋役、无盗贼,外户不闭,朝出暮还,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而已。如果居在辽地,赋役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两地苦乐悬殊太大,我们目前还是苟活在胡地,不想逃归。”

不仅有逃入蒙古的辽人,逃入朝鲜的也比比皆是。

天启四年(1624),使臣洪翼汉等赴明的使命,是请求明廷对新即位的国王李倧尽快加以封典。由于此时辽阳城已被后金占领,去往明朝的陆路已断,只能取海路而行,一路上的各岛屿之上,处处皆有辽东的难民。使团到达州卫石城岛后登岛,岛上的辽民有10多户,都是逃难而来的辽民,他们没有房子,就在崖上的洞穴里面居住,没有食物吃,每日就靠着潮退之时,采集螺蛤为食。当逃民看到洪翼汉等人之后,就来到船边乞讨,洪翼汉把船上剩余的米六石给了他们。

使团一行到了金州卫的广鹿岛。洪翼汉一行登岛,岛上逃民修建都是简陋的房子,屋子内腥膻之气袭人,闻之让人不觉呕吐。这些逃民蓬头垢面,形同囚犯。

其中一辽民向其讲述逃到岛上的缘由。他说:他不能忍受差役之苦,夜间乘家小睡熟之后,偷偷逃跑到此岛,而刚到此岛仅仅数日,因为思念家人,已觉心肝如裂。”该辽民不知道是应该回去寻妻儿,还是就在此地避祸,说到此处,该民泪如雨下,朝鲜使者听后也心酸不已,但也只能好言宽慰而已。

天启二年(1622),赴明进贺使吴允谦回国复命后,谈及途中所见逃亡的辽民在朝鲜的情形时说:“所经一路,辽民流离转徙,老弱扶携,络属道路,布满闾里,我寡君恻同胞,虽逐户依插,使相资活,折减军饷,计口分哺,而官无宿储,民竭瓶粟,其势将见,主客俱病,胥颠沟壑,触境寓目,无非气塞而心伤。

07

崇祯九年,最后一位赴明朝贡的使臣金堉赴明,在北京之时,礼部尚书姜逢元想要索贿,就不断杖责与朝鲜使团接洽的办事员于文。于文被打了几顿,就来向朝鲜使团诉苦,让朝鲜使团拿财物出来救他,使团就拿了3斤人参给他,于文直接扔在地上说:非30斤不可。

这次使团想要明朝同意朝鲜购买硝铵,以制作火药,但明朝相关部门的官员,无一不需要打点。

甚至明朝官员之间的贿赂,也不避开朝鲜使团,使团成员亲眼目睹:近来缙绅之间,贪风益炽,行贿者,以黄金作书,镇挟于册中,而进之,金价甚高。

金堉无奈地说了一句:外有奴贼,内有流贼,天旱如此,而朝廷大官只是爱钱,天朝之事亦可忧也。

不到八年,大明朝即被李自成农民军所亡,金堉所说不幸言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