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 | 克氏针在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百度见贤思齐 2024-05-10 发布于河南

掌骨骨折非常常见,占所有手部损伤的36%~42%。掌骨骨折多见于活动量较大的年轻男性患者,以第五掌骨骨折的发病率最高。当骨折旋转移位超过5°、缩短超过6mm时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克氏针是临床上手术治疗掌骨骨折比较常用的内固定物材料,深受临床医师喜爱,具有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可以减少对肌腱的干扰等优势。目前常用的固定方式为顺行固定、逆行固定、横行固定、骨水泥封闭经皮克氏针外固定支架固定等。

导 读



图片

上图为一名12岁男性患者,因右手第5掌骨骨折行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病例来自临床)

顺行克氏针固定治疗掌骨骨折



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是比较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之一,可选取单克氏针固定或双克氏针固定。手术过程:在掌骨基底部切口,注意保护背侧的伸肌腱,在掌骨基底部中心处进行开口,单枚克氏针固定时要选择粗一点的克氏针,通常为2.0mm克氏针,双枚克氏针固定时要选择相对细一点克氏针,通常为1.5或1.2mm克氏针。在进针前对克氏针进行预弯处理,在克氏针远端1cm处折弯成10°~20°,近端于同一方向折弯 90°~100°,近端折弯有利于克氏针的徒手操作,远端折弯在跨过骨折线后旋转克氏针有利于实现复位。单根克氏针顺行固定手术时间相对更短,机体损伤更小,术中透视更少,双针固定相对更加稳定,两种固定方式均在临床得到应用,现有报道显示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结果。目前对于顺行克氏针固定时尾端是留在切口内还是皮肤外尚存在一定争议。留在切口内可以减少针道感染风险,能够减少神经肌腱损伤并发症发生,留在皮肤外取出克氏针相对容易,无需二次手术切口。

图片

上图为一名32岁男性患者,因左手第5掌骨骨折行闭合复位逆行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病例来自临床)

逆行克氏针固定治疗掌骨骨折



逆行克氏针固定通常选择至少两枚克氏针的交叉固定,这种固定方式操作简单,交叉固定稳定牢靠,是比较经典的治疗方法,疗效值得肯定。闭合复位经皮操作无需切口,更加微创。手术过程:选用两枚或两枚以上直径为1.2mm或1.5mm克氏针,于掌指关节屈曲位经皮分别从掌骨头两侧进针,经过掌骨颈、骨折部位固定至掌骨干部或基底部。当然逆行克氏针固定掌骨骨折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可能会对掌骨关节面造成一定损伤、会影响掌指关节的活动。在拔除克氏针后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恢复。

图片

上图为一名7岁男性患者,因左手第1掌骨骨折行闭合复位横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病例来自临床)  

横行克氏针固定治疗掌骨骨折



首先对掌骨骨折处进行复位,纠正旋转短缩畸形。在骨折处近端、远端分别穿入一枚或多枚克氏针固定,克氏针要穿透相邻掌骨双侧皮质,以相邻掌骨为外架,维持骨折端稳定。克氏针横行固定掌骨骨折,未跨越关节固定,不限制掌指关节活动,可早期行功能锻炼。有时横行固定常与交叉固定联合应用,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增强稳定性。

骨水泥封闭经皮克氏针外固定支架固定



复位掌骨骨折断端后通过多枚克氏针进行横行或斜行固定,将所有克氏针在距离皮肤约1.5 cm左右折弯(无需剪断),使之相互交错编织成长方体网架结构,调制骨水泥,在骨水泥不粘手套的时候,将骨水泥包裹克氏针网架,立体网架无外露且骨水泥距离皮肤约5 mm即可。常规克氏针固定单枚克氏针之间没有相互联动,该治疗方式优点是能够加强克氏针固定的牢靠性,但是存在一定针道感染风险,影响手部外观,对于日常生活会造成一定不便。
掌骨骨折畸形愈合不仅仅会影响手的美观还会破坏手的功能,严重者会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为尽量实现解剖复位、轻便牢靠的固定以及能够早期活动功能锻炼。克氏针是临床上手术治疗掌骨骨折最常用的内固定物材料之一,它的优势明显,获取方便,无需二次住院门诊即可拔除,易于被患者接受,临床应用广泛。临床上常用的克氏针固定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在临床选择时可根据患者的不同骨折情况以及术中实际操作进行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晨,廖冬发,任亚明,等.第五掌骨颈骨折的克氏针单针与双针顺行固定的对照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1,10(2):134-139

[2]范辉,陈代全,张勤,等.骨水泥封闭经皮克氏针外固定支架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疗效[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1,39(1):105-1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