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价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课堂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三实”

 书生游子 2024-05-10 发布于浙江
春季,青年教师的成长季。
许多学校在这个季节都会举办了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可是,对青年教师大比武评价的标准形形色色,林林总总,有些甚至是单元教学或者跨学科学习,这对刚刚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难度实在太大。究竟应该怎样评价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的课堂,我认为,无他,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他们课堂教学的“三实”,那就是扎实、充实、真实。
一是扎实。就是语文课堂要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言语的知识,扎扎实实地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扎扎实实地带领学生在文本中体验情感,获取主动发展的潜力。例如有一年,我们选了课外文本钱钟书先生的哲理散文《窗》。青年教师应该依据文本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情,不需要过多的在钱钟书先生的哲理句的咀嚼上多纠缠,如果纠缠,则无视初中学生的学理特征。我们可以安排这样三个板块的课堂教学内容。①感知哲理:让学生明白钱钟书先生写了哪些哲理,而不是要学生来咀嚼这些哲理,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太有限。②感悟表达:让学生清楚钱钟书先生的这些哲理是怎么表达出来的,体味文本形象化的表达,这可能是学习的重点。因为钱钟书先生在表达中运用了许多文学化、形象化的方法,比喻、对比、引用、拟人和联想等。③感受情怀:让学生透过文本来感受钱钟书先生的淡泊、温和、高雅、恬静、隐逸的情怀,因为有的人赏春就喜欢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才叫惬意。这就是作者在引用描写“窗”的文字时,为什么钟情陶渊明的文字的本质原因。这样安排教学的内容,既获得了语言的体味,又完成了课后的探究,何乐而不为?
再如教学《孙权劝学》,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基本的言语知识——

还应该咀嚼人物语言,甚至是多情的标点“!”——

二是充实。也就是追求“低碳”的语文课堂,减少无效教学,提高单位时间学习的有效性。不是有用无用的东西都在课堂上宣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不是老师表演独角戏的舞台。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在“面”上也即对全班学生有多少是有效的,学习优等、中等和困难的学生是否都有效果;在“点”上,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多少学生作出了创造性或者创新性的回答。这样的课堂就会有资源的生成,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课堂才会有弹性,有活力,引人入胜。我们的一位青年教师的《藤野先生》教学就很充实。基本流程如下——

散文学习不把情感探究清楚,不把怎样抒发情感探究清楚,等于没有学习这篇散文。
三是真实。真实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朴素常态性,不要像上大型观摩课带有浓烈的表演意味。现在的语文课堂可谓纷纷扰扰,热热闹闹,有些年轻的老师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追求课堂的“别致”、“精致”、“巧妙”,一心想着怎样才能设计出花样迭出的课。他可以不管教学文本的样式,不管教学文本的内容,甚至不顾教学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独自在讲台上孤芳自赏,或者让学生在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中消磨学习的时光,一篇课文教下来,学生毫无收获。那就是不真实。
今年我们学校的一位青年教师在“真实”上做得不错。今年的教学文本是《谈创造性思维》,九年级的课放到八年级来学。这位老师这样设计——

(一)导入

1.播放《卖车》小品片段     2.询问学生观看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该片段提到的几个脑筋急转弯,都是从另一个角度得出答案,以看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自然感受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从而引出课题《谈创造性思维》。

(二)理解题目

从题目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参考:"谈"揭示文体是议论文,"创造性思维"揭示文章的话题)

【设计意图】从题目中寻找关键信息,明确文体和话题,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调,培养学生关注题目的习惯。

(三)作者简介

罗迦·费.因格(1948--)美国当代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他是加利福尼亚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这家公司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

代表作品:《当头棒喝》《踢醒沉睡之心》等。

他人评价:他的创意活力无限!(《美国 INC 杂志》)

【设计意图】罗迦·费因格的身份体现富有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信服作者,信服文章,为课文学习打下情感基调。

(四)任务一:整体感知,梳理论证思路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旁批和阅读提示,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课文的论证思路。

提示梳理步骤:1.找出中心论点2.结合关键句,思考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了哪些内容

参考:中心论点:我们要有创造性思维

内容: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因素、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根据、如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整合:为什么(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是什么(寻求第二种答案)、怎么做(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因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培养学生议论文的学习中,结合关键语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梳理出观点后进行观点整合的能力。

(五)任务二:精品细读,学习论证方式

美国《商业周刊》评价"他已经赢得全国读者忠心的支持与追随"。

小组合作,结合《谈创造性思维》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探究为什么罗迦·费因格可以获得读者忠心的追随与支持呢?

参考:论证结构: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创造性思维——做一个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层层递进)

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具体形象  2.对比论证,突出强调

论证语言:1.严谨(大多数、大部分情况等词)2.亲切(互动问答,好似对话)

【设计意图】给出学生探究的支架,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语言三个方面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

(六)任务三:学以致用,培养创造性思维

下列等式在某种数学角度上并不成立,你能不能用上你的创造性思维,使下列等式成立?  1+1=24    3+3=2   9+3=1   30+30=1   8+16=1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锻炼学生寻求第二种答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课后作业

选择任务三的其中一个等式,运用你的创造性思维写一段话或写成一个小故事。

之所以认为这节课真实,因为它是有瑕疵的,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