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与教育:尼采和克尔凯郭尔关于真实个性的论述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4-05-10 发布于黑龙江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到了一些常见的答案,教育是获得更多收入、找到自己的使命、培养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为有作为的,或成为终身学习者的一种手段。

这些目标并不一定相互排斥。一个人可以通过发现自己作为的使命,来获得更多收入,从而促进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思想,并提供参与事务的机会。

哲学家尼采却认为,这些明智的应对措施缺少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他在《黎明》一书中写道:

关于教育。我逐渐看清了我们这种培养,和教育中最普遍的缺陷,无人学习、无人追求、无人传授,孤独的耐力。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说法。但它让我们感到奇怪。为什么要忍受孤独?

教育中更常见的目标要想取得完全的成功,就需要耐得住孤独。当然,在探究孤独与教育的关系之前,我们需要对孤独下一个定义。

菲利普-科赫在其精彩的著作《孤独》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适合我们的定义: 它是一种脱离他人经验的时间。

科赫认为,独处的其他典型特征,如身体隔离、反思、自由和沉默,都源于,一个人的经验世界中没有其他人。

孤独可以帮助我们成为真正的个人。在尼采看来,我们首先应该忍受孤独,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忍受孤独,就表明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种与个性不符的从众心理。

他在书中写道:孤独成长的论点。与这种感觉相比,即使是最有良知的人,良心的责备也是微弱的,这或那违背了你们社会的道德。

即使是最坚强的人,也会惧怕那些人的冷眼或讥笑。他们真正害怕的是什么?

日益增长的孤独感,即使是为一个人,或一项事业所做的最好的论证,也会被这种论证所反驳。因此,羊群的本能在我们身上显现出来。

尼采认为,我们都害怕孤独,这种恐惧会压倒我们的理智,导致我们 "反驳",而不是接受好的论点和人,以便顺应潮流。

有趣的是,我们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从众心理,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者,以及我们的教育对象。

教育非但不能培养个性,反而常常会挫伤个性。

在孤独中,独居的人不会说得太大声,也不会写得太响亮,因为他们害怕空洞的回声,仙女回声的批评。在独处时,所有的声音听起来都不一样。

那些能够拥抱孤独的人,并不惧怕众人的批评。相反,他们害怕听到自己声音的空洞回声,这种回声经常被揭示为他人的回声。

关键在于,一个人独处时也能听到这种缺乏内涵的声音。克尔凯郭尔在他的著作《两个时代》中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将沉默与真正的自我或 "内在性 "相提并论。

喋喋不休是什么,就是消除沉默与说话之间的激情断裂。只有本质上保持沉默的人,才能本质上说话,才能本质上行动。

沉默就是向内。事实上,沉默的内向性是有教养的对话的条件;没有沉默,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对话就会退化为 "琐碎的唠叨和点名",这意味着缺乏激情和真实性。难怪缺乏内在性或个性的人,害怕沉默的时刻,因为沉默会暴露空虚。

在《病入膏肓》中,他写道,一般来说,独处的冲动是一个人,是否有精神的标志,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精神的标准。

喋喋不休的非主流,和社交家们很少感受到独处的必要性,就像爱情鸟一样,如果让它们独处一会儿,它们就会立刻死去。

就像小孩子必须哄着才能入睡一样,这些人也需要社会生活的安抚,才能吃喝拉撒睡、祈祷、恋爱等等"。

这些引文帮助我们,将独处视为教育理应提供的条件,培养个人的思想和表达能力。

如果我们总是喋喋不休,担心如何融入社会,那么我们的思想可能会被外在的社会力量所决定。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拥抱孤独,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拥抱那些不受他人干扰的时光,那么我们就有机会专注、反思并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独特的声音。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